銀行是“鐵飯碗”嗎?這個問題要是放在之前,大家肯定會斬釘截鐵的回答是的!但是如今呢?估計有不少人會說“不一定了”。大家的思想觀念之所以會轉變,主要是因為時代在變化,之前線下辦理的業務在線上也能辦理了,導致儲戶對於銀行網點的需求和依賴程度大大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些銀行只能以撤銷網點去應對,畢竟網點開設一點自己也需要承擔一定的經營成本,關閉部分網點反而能節省一點成本。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近兩年退出的商業銀行網點已經超過了6200家。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銀行職員的工作壓力也是與日俱增,要想捧穩“鐵飯碗”就要在完成業績才行。要是攬不到儲或者是沒有完成業績,工資可能要大打折扣。
事實上,為了攬儲不僅僅是銀行工作人員花費了不少力氣,有很多銀行同樣也是花費了不少力氣,和一些網際網路平臺達成了合作關係,在這些平臺上上架了各種各樣型別網際網路存款。這些存款的收益率一般都不算太低,因此有很多儲戶也就乾脆透過網際網路平臺購買存款了。
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儲戶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上或許將很難買到網際網路存款了,目前有多家平臺都將此類存款產品下架了。除了這類存款之外,還有一類存款或將全面的“消失”,它就是廣大儲戶十分喜歡購買的提取支取靠檔計息這一型別的存款。
最近這一段時間,各位讀者朋友應該在網路上都看到了類似的文章。其實,早在之前關於此類存款產品,我國有關部門就已經做出了相應的規定—過渡期結束後這一存款產品餘額將是零。也就是說,在2020年年底之前,這一類存款或許就要被“清零”了。
在國家的強監管下,縱使銀行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攬儲神器也不行。早在去年廣發銀行其實就已經“喊停”了“定活智慧通”和“智慧分段計息”業務,從去年12月開始就不再辦理新業務了。但這還不夠,所以在今年其又做起了清退工作,針對這兩大業務釋出了新的規定:將於今年9月11號終止這兩大業務。
除了廣發銀行外,今年年內,還有很多銀行都宣佈了暫停“靠檔計息”類產品的發售。而在前一段時間,六大行更是釋出了新的規定,改變了“靠檔計息”存款產品的計息規則,從明年1月1號後提取支取的,利息都按照活期利率計算。
事實上,目前在監管之下,儲戶要想做出選擇還是有點難度的。央行除了出手規範了高息攬儲外,而且還早在2018年的時候,就聯合其他部門出臺了相關的“資產新規”,明確表示了理財產品不得剛兌保本保收益。而目前,有多家銀行都已經將保本理財清零。
靠檔計息被“叫停”、保本型理財產品正在逐漸“消失”……這樣的情況儲戶和銀行一時之間估計會有點難接受,一個攬儲壓力將加大,一個能拿到的利息可能少不少。但央行之所以“出手”規範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整個市場的穩定,畢竟貸款利率其實和存款利率是“息息相關”的,高息存款的背後可能是企業高息貸款,融資壓力增大。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儲戶要早做打算,將閒錢放在其他的地方“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