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隨著社會的進步,有一些人緊跟了時代的步伐,抓住了機遇,由一開始的白手起家慢慢變成了“富豪”,有一些代表人物或許我們並不陌生,例如“王健林”“王思聰”“李嘉誠”等等,談到“李嘉誠”,我們對他的認知都是“香港首富”錢多的用不完的那種,有人說他做生意非常的有頭腦有眼光,可是就這樣一位“風雲人物”也有“失手”的時候。

而讓李嘉誠“失手”的就是新能源汽車的“代表”——長江汽車。說到這公司,就要說到他的老闆——曹忠,這個人在商業領域可謂是有著非比常人的天賦,早年經濟體系受到衝擊的時候,憑藉他的一手運營,導致當時的一些重要企業並沒有受到影響。

而李嘉誠聽聞了他的經歷,後來兩人互相瞭解之後,李嘉誠稱讚他是“內地最優秀的企業家”。李嘉誠非常看好“長江公司”的發展前途,於是前前後後投資了51億元。

由於李嘉誠的加盟,公司的事業有了飛速的發展,開始在全國各地製造工廠,後來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給他投資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在當時,“長江汽車”可以說是汽車領域的“領頭羊”。

可是就當社會各界看好它將來的時候,根據長江汽車自己表示,截至到現在, 公司已經對外負債30多億元,欠薪也越來越多,最後出於各種壓力,“長江汽車”只能破產清算。而對於李嘉誠而言,這51億元也白白“打了水漂”。

這個訊息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熱議,有網友就表示,有李嘉誠的加盟,為什麼最後也能落到這般地步呢?

1. 補貼措施的改變

我們都知道,國家對於一些企業是有補貼的,而“長江汽車”也不例外,根據有關資料顯示,2016年之前,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就超過了150億元,但是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獲得補貼想方設法“鑽空子”的企業,後來有關部門也發現了這個問題,2018年,滿足不了250公里以下的純電動汽車不再享有補貼,而這對於“長江汽車”的發展來說或許是遇到了“瓶頸”,沒有補貼可以說投入的資本要比之前多,利潤也會相對減少,而有一些企業頂不住壓力,就選擇了“關門”。

2. 新能源汽車領域“燒錢”

一輛汽車的誕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汽車行業也是個“高風險”的領域,從廠房-生產線-研發-軟體配套等等一系列的過程就要花費不小的數目,而且不僅要在科研上投入資本,工人的薪資待遇也需要支付,這些都不是小數字就能解決的,並且如果不創新,人外有人,總會有人超過你,把你趕出市場之外。並且後來汽車企業越來越多,以至於到了“飽和”的程度,市場競爭太過激烈,導致最後“長江汽車”或許就是“跑的不快”的那個。

3. 重心選擇出現失誤

“長江汽車”的重點選擇在了電動客車這一領域,我們現在很少在街頭巷尾看見電動客車的身影,所以它的市場並不是很大,發展空間也有限,並且說到電動客車的“代表”,大部分人都會想到“比亞迪”,而“長江汽車依然選擇電動客車作為突破口,最後在知名度,資金各方面的影響下,不僅沒有得到回報,還“自顧不暇”。

34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一年新增2萬家,日入過萬的暴利生意?今這行卻被“倒閉潮”席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