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為什麼恆大被爆出造車工廠大面積空置,政府去巡視之後就沒有下文了?

為什麼從“寶萬風波”之後被嚴格監管的寶能,還能在造車業務上一路綠燈?

為什麼美團、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下沉做社群團購被迅速叫停?

這幾個問題,是不是困擾你很久?他們也困擾了大房很久。前面兩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看似沒有什麼關聯,其實放在一起思考就會發現,他們的內在邏輯是相同的。

怎麼說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造車新勢力,在這些新勢力名單上,現在比較有名的開發商已經有恆大、華夏幸福、綠地、萬達、寶能,進入新能源造車產業鏈的有碧桂園(汽車小鎮)、萬通、大名城。

這麼多開發商集體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如果簡單的理解為開發商新房業務見頂預期下顯出焦慮,那就有點太狹隘了。

實際上,這種行為更多是一種站隊,和搶佔紅利的行為。

新造車被定義為“新能源”領域,和傳統的石油、煤炭形成對比,具有強烈的“響應政府號召”色彩。

先看石油,實際上我國現在在石油勘探規模和開發技術已經非常先進,石油產量每天419萬桶左右,屬於排名前10的產油大國,但每天還需要進口超過1000萬桶、全年超過5億噸的石油,才能彌補消費缺口。

從供需結構上看,我國是缺油的。

而煤炭資源,記得上中小學的時候,課本上的作文和地理裡面談到這方面帶有濃濃的驕傲。

實際上,我們的原煤產量確實是世界第一,能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但今年和袋鼠國的矛盾爆發之後,人們忽然知道我們每年還要進口約3億噸煤炭,進口量也是世界第一。停止從袋鼠國進口煤炭之後,立馬和印度尼西亞簽下了15億美元的動力煤大單,這說明我們的煤炭供給在危機情況下可以自給,但日常還需要有進口才行。

設想一下,如果毛衣爭端加劇,是不是工廠正常生產、居民能自由逛街,這個社會才不會陷入恐慌。但如果切斷進口,工廠、商場需要的能源、電力從哪來?汽車還能不能跑起來?國產石油會優先供應到哪個領域?

想完這些,就能理解近期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股票大漲的邏輯。

說回到開發商造車,這是在危急時刻佈局國家的未來戰略,真金白銀砸下去,短期有沒有效果,那也是花自己的錢為國分憂。

而之前被大家津津樂道的網際網路巨頭這時候在做什麼?

騰訊:遊戲、流量、社交、電商、投資

美團:送餐、買菜、打車

阿里:金融、電商、買菜、打車,另外有一些城市服務業務

百度:流量、AI

從這四家的業務以及華為的業務對比看,阿里的金融是需要被監管以防止系統風險的,其它的主流業務和危機意識下的資源、技術需求是不匹配的。

直白一點說:網際網路巨頭乾的都是賺大錢,並裝進自己腰包的事,沒有為祖國未來的星辰大海添磚加瓦。(除了百度的AI戰略)

這點是沒得洗的。

而因為“推高房價”、汙染環境帶有原罪的開發商們,和國有資源綁架的比較緊密,鍛鍊了敏銳的政 治嗅覺,之前又汲取了巨大的資源紅利,現在也不得不講奉獻精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砸錢買技術、做開發。

開發商們是必須要洗的。

1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易商數科一站式遠端櫃面解決方案,飛籤為險企服務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