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封面圖|《大江大河2》劇照

上個月,馮叔與經濟學家管清友作客蜻蜓 FM,就「投資」這個話題進行了一場對談。我們整理了其中的部分內容,分享給大家。

問:今年存在這樣一種情況,銀行利率下行,投資標的不斷減少,於是一些人「投資無門」;與此同時,一些速成的投資方式,比如 P2P,暴雷專案越來越多。這讓一些想投資但對投資這件事缺乏專業知識背景的人面臨無處投資的困境。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兩位老師覺得,「投資小白」最需要做什麼?

馮叔:我要是一個「小白」,我啥都不投,我就投自己。我覺得,經濟有些問題的時候,投資自己、投資孩子,是最靠譜的投資。

我有一個朋友,在老家捐了一個雙語幼兒園。用的是全球最好的資源,比北京一些幼兒園還好。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們家族從好幾代之前,清末民國的時候就開始重視教育,辦教育。也因此,他們家族做到了「穿越週期,長盛不衰」。而且,不是他這一支,他們家族好幾支,每一代人都有上清華、北大的,一批一批地出人才。他在老家捐建這樣一個幼兒園,就是幫助那個落後山村的小孩,透過教育改變命運。

所以,與其因為那些投資的事而焦慮,不如好好投資你自己,另外投資孩子。比如,你在自己身上投資了一萬塊錢的培訓費用,沒準跳個槽就掙回來。這個投資還讓工資漲了五千,那一年的回報有多少?我覺得這樣是最靠譜的。

管清友:馮總講的,其實就是說,有的時候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率是最高的。其實我自己也是這樣。我父母原來對我的設想,是能在縣城裡當一名中學老師,就完成他們的夙願了。我經過自己不懈努力的投資,算是超額完成了他們的目標。

至於你剛才提的這個問題,我的建議跟馮總說的其實殊途同歸。就是要多學習。大部分人虧錢都是因為亂投資。這個知道一點,那個也知道一點;覺得這個可以投一點,那個也投。最後踩的坑特別多。自己見識沒有什麼提高,錢虧了很多。

所以我覺得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投資也好,選擇也好,得知道來龍去脈,得認識到本質。

跟很多客戶交流,我們總結出一個所謂的比例。也就是,一個人在投資領域,應該花 95% 的時間去學習,花 3% 的時間去制定資產配置策略或者投資策略,花 2% 的時間交易就可以了。不要天天想著今天買個股票,明天買個房子,後天買個什麼基金。首先要搞清楚,對這個事情要搞得特別透徹,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羊群效應」。所以,我覺得本質上其實還是投資自己,就是讓自己的認知能力不斷地提升。

馮叔:有一個朋友跟我說,「投資是什麼?就是把你的認知資本化」。這話就跟你說的一樣。人很難掙到認知能力以外的錢。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或者說悖論,大家天天聽的那個講股票的人,他自己都沒透過股票發財,他跟那講,底下還有很多人聽。他要是自己在股票上賺錢,還來講股票嗎?

比如說,高瓴投資投得不錯,段永平做投資做得很不錯,他們來這兒給大家講股票嗎?本來你應該去跟這些人去學習的,可是這些人找不著。結果天天給你講股票的人,都是還沒靠股票發財的。這不成了向一個盲人問路,然後讓跛子揹著你快跑。所以,還是要把認知能力提高。

另外,實在想不明白的時候也別焦慮,還是要投資自己,這是最簡單的。

《大時代》 | 不要奢望自己在不瞭解的領域成功

問:那麼,普通人該如何培養、提升判斷力,預測出經濟趨勢?如果能夠簡單地通過幾個指標來判斷的話,哪幾個指標尤其值得關注?

馮叔:我覺得,普通人根本不用看什麼指標,就憑本能和生活經驗其實就能跑贏大市。生活經驗有時候比那些還靠譜。(同一件事),你看經濟學家講的,有人講好,有人講不好,他們都有很多前提,有很多邏輯。比如同樣的一個增長,供給學派也好,或者新結構經濟學也好,每個講法都有個套路,而這個套路是固定的。甚至是到了給結論的時候,有的都是偏樂觀的,也有一些就是偏悲觀的。但是,我們能碰到哪個經濟學家,這是偶然的,所以我認為,普通人天天看這些指標,會看懵的。

而且,在市場上,多數經濟學家是往壞裡講的,而做政策宣傳的人是往好裡講的。企業老闆多數也是往好裡講,因為老闆本身就樂觀,永遠在說未來、機會。不樂觀的話他早就不做這行了。

我有一個做投資的朋友,說他最不願意跟董事長聊天,他們太能忽悠,一不留神就被忽悠進去了。他喜歡跟基層員工聊,基層員工就做具體事,不忽悠。

所以我覺得普通人、「小白」不要去看那些指標,也看不明白,要相信經驗。比如說,有一個人在炒股,吃飯的時候發現海底撈天天排隊,就認為這股票可以買。因為大家都排隊,利潤一定好。利潤好了,股票會漲一點。至於漲多少,不知道,但肯定會漲一點。這就是憑經驗。

也有公司,你看了它說的很多指標,結果看不見它的產品,又不知道它的老闆在幹啥,那你敢買它的股票嗎?所以我覺得普通人憑經驗就可以了,跟你生活特別遠的指標沒法看。

管清友:這幾年我自己也在反思。對於短期的預測,專業的預測,從各種指標去測算,確實有它的意義,特別是二級市場,對短期的交易應該說非常重要。很多人是要透過資料的邊際上的變化去賺錢的,這對於專業機構來說非常重要。

那麼,我們說從產業的維度也好,從國家發展的維度來看也好,我更願意強調一個詞,叫「模糊的正確」。所謂「大道至簡」,有的時候是你的生活經驗,有的時候是你的常識,有的時候是人們共同遵循的一些共識,這些東西可能會讓我們避開那些細枝末節,從而看到大趨勢。

就像中國從九十年代末期開始搞房地產,逐漸地進入到市場化。其實很多人一開始也沒有那麼多判斷,但覺得中國人開始需要房子了,開始大量地蓋房子,這個市場就活躍起來了。

所以,我覺得大家需求不同,每個人可能適合的特點也不一樣。有的人會對資料特別敏感,但這是少部分人,也有的人感覺很好,直覺非常準,當然,有的人可能兩者都沒有,那確實還是要認真學,多學一學,看一看。

本文節選自馮叔最新音訊節目《馮侖:不確定時代的生存法則》。

14
最新評論
  • 1 #
    「投資是什麼?就是把你的認知資本化」。人很難掙到認知能力以外的錢。
  • 2 #
    馮侖對談管清友:人很難掙到認知能力以外的錢
  • 3 #
    人很難掙到認知以為的錢,翻譯過來就是要多學習多讀書
  • 4 #
    百分之九十五在學習。點贊!
  • 5 #
    投資是什麼?就是把你的認知資本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基金定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