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從歷史上來看,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為刺激經濟復甦,各國央行紛紛調低利率,有的國家甚至採取了負利率政策。

如發達經濟體,丹麥、歐元區、瑞士、瑞典和日本等央行先後實施了負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

而引入負利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為了對抗通縮、刺激經濟。第二,是為了避免資本大量流入、穩定匯率。

從已實行名義負利率的五家央行的實踐看,負利率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並非都達到刺激經濟、對抗通縮、穩定匯率的預期政策目標。

實施負利率的日本

安倍上臺時承諾射出“三支箭”,分別是貨幣刺激、財政刺激和結構性經濟改革。但他一直難以打破日本的通縮思維,通脹率仍接近於零。

具體來說,自2013年黑田擔任日本央行行長以來,日本央行就把2%的通脹率作為貨幣政策目標,進入了量化寬鬆時代。

日本央行的邏輯很簡單:希望通過公開宣傳通脹目標和印錢,來改變消費者對通脹的預期。如果消費者相信未來的通脹會達到2%,就會把睡在銀行賬戶裡利息為零的存款拿出來買車,買房,買地。

日本央行引入負利率,同時也是希望引導銀行將其儲備以較低的利率借出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解企業的資金週轉壓力,鼓勵企業進行中長期投資,從而引導更高的產出,對抗通縮,刺激經濟長期增長。

然而,有趣的現象是,在負利率引入後,日本消費者不是思考如何把沉睡在銀行的存款拿出來去尋找高收益的投資,而是去買保險櫃。

原因很簡單,如果存款利率是負的,把錢存到銀行是需要支付給銀行一筆費用的。而負利率的下限是資金的持有成本,比如保險箱成本、運鈔成本。他們擔心,收益下降的商業銀行,會把成本轉嫁給儲戶。

並且,經歷過地產泡沫崩潰的日本人,再也不相信土地價格只漲不跌的神話。在日本消費者眼裡,房屋是消費品不是投資品。如果地價不漲或者漲的速度低於房屋的折舊,在日本買房永遠是賠錢的。

結果是,日本央行推行負利率並沒有生效,通脹依然不到1%,遠遠低於2%的預期目標。

實施負利率的丹麥

丹麥較為成功。丹麥是歐洲的小型經濟體,在歐債危機期間,國外主要經濟體紛紛降息刺激經濟。

這時,如果丹麥仍然維持利率不變,由於利息差的存在,將導致大量國際資本流入國內,從而對丹麥克朗造成很大的升值壓力,而本幣升值將不利於出口。

因此,丹麥央行引入負利率,是為了遏制資本流入,保持匯率的穩定。在隨後較長時間內歐元兌丹麥克朗在7.46左右,基本實現了預期政策目標。

中國央行在短期內不會實行名義負利率

那麼,在全球央行放水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中國央行會步歐洲央行的後塵,引入名義負利率嗎?

實際上,從2015年至今,物價上漲幅度(通脹率)已經超過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名義利率),中國已進入實際負利率時代。最為直觀的影響就是居民放在銀行裡的存款會越存越縮水。

筆者認為,中國央行在短期內不會實行名義負利率。

首先,已實行名義負利率的國家表現差強人意。

其次,由於中國過去發展方式造成的高槓杆,貨幣投放已是全球第一。中國的貨幣環境是“存量過多、增量不足”。

而在一個市場上,當貨幣增長已經很多時,貨幣的購買力就會縮水。如果降低存款利率,相應的貸款利率也會降低。

低的存款利率使老百姓的錢在銀行蒸發、縮水;而低的貸款利率會誘發巨大信貸需求和資金需求。地方政府、國有企業這樣的大專案將從銀行得到大量貸款。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負利率作為一種財富再分配工具,它會進一步掠奪社會弱勢群體原本可憐的一點財富。

綜上所述,負利率不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實體經濟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甚至可能帶來消極影響...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暴風遺產:除了22億套現,還剩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