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也就是上週二,監管召集13家保險公司總精算師進行“指導”。
傳達的意思很明確:要求12月開始停止銷售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產品。
而這段時間恰巧也是保險公司每年的銷售盛宴——開門紅,大概時間從11月至次年3月底,差不多全年一半的保費都要在這個時間段完成。
而售賣的主力產品都是以這類“分紅理財型”保險為主。畢竟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多多少少攢下一些積蓄。
如果都讓錢趴在銀行活期裡,收益趕不上通脹;如果投入股市基金,可能一套就10年…如果投入到房產裡,等會,這個真買不起!
還有哪裡能讓“錢生錢”呢?
保險公司作為金融三駕馬車之一當然不甘寂寞,他們都不行,讓開!我來!
如果真像上面那個圖中所說,“30萬一套精裝小公寓,按年化5.3%的收益,18年變2套、26年變3套”,那老子我“忍一忍+努力奮鬥”,可不可以20年後合併兩套變一套大的啊?
真有這等好事兒嗎?!
誰敢承諾?!
保險公司不敢,負責投資這個產品的人更不敢。
其實這就是一個簡單複利算術題,核心不在於算出多少,而在於保險公司能否“保證且持續”的給你這樣的收益率。
就拿上面那個宣傳的來說,只有年年達到5.3%的年化收益率,且賬戶裡錢幾十年不動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本金翻倍、翻2倍的可能。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收益率能否保持住宣傳的水平?為了公平起見,我分別找了5家在全國有代表性的保險公司,分別選取了各自已經長達10年以上的萬能險,統計了過去10年以來該萬能賬戶結算利率的算術平均值:
為何要選10年?因為10年,基本上是要經歷一個經濟週期的,且保險公司內部也會有很多變化。因此,時間是檢驗一個公司投資水平的重要維度。
我們發現,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這幾家公司萬能險產品的年化收益水平可以平均達到4%以上(太平人壽不到),這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成績了。雖然偶有超過5%,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在4%左右徘徊。
再來看看收益率的穩定性:
綠色線(國壽)、橙色線(平安)和紅色線(華夏)的這3個產品偶爾波動超過了15%以上,其它2家一直保持在10%以內。
Ok,可能通過上面的資料,大家還不一定能看明白其中的問題,北斗哥來說點兒白話。
第一,這個4%的水平算高還是低?中國10年期國債平均是3.5%,20年國債是3.8%,30年國債可以達到4.1%,所以過往能達到這個平均4%的水平並不難。
第二,收益率能否再逐步提高?保險的投資追求的是穩而不是狠,而且萬能賬戶有保底收益的要求,所以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均已穩健的無風險投資為主,收益率一定是隻低不高,因此千萬別指望保險能帶來超預期的收益,別說逐步,偶爾都不太可能!
另外別忘了,保險公司自己還要吃收益這碗飯呢,在現在整體環境下,不可能再給高了。
第三,能否長期保持住現在的水平?風險最低的國債收益率,短期內與存款利率正相關,長期來看與GDP潛在增速相關。
存款利率從96年5月開始,就一直是在下行通道,而中國的經濟也一直在轉型。能轉成什麼樣,誰能知道?誰能保證?
從歐美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長期保持低利率的態勢來看,中國存款利率水平未來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是被多數投資者擔憂的。所以這也是收益降低的潛在風險之一。
總之,過於複雜,不好說。但整體確實不樂觀。
綜上所述,可以明確告訴各位的是:廣告詞永遠都是服務於銷售的,不可信。長期保持5%以上收益的概率為0,未來整個金融市場的無風險投資收益率還會進一步下探,所以“18年變2套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二個問題,那為何保險公司的確會出現這樣的收益率呢?簡單說,2個原因:
一是收益率不一定是投出來的,強大的財務是能“算”出來的。公允價值計量、減值損失、利潤表等等複雜了去了,眼見都不一定為實。
二是,可以通過貼補等方式短期內保持這個水平。比如產品上市初期,主要就為了能賣出去更多的保險產品而“做高”收益。
最主要的原因也在於此吧!當你聽說某某產品的什麼鑽石賬戶可以給到6%、7%以上的收益時,你最好一笑而過,如果你認真了,那就真輸了。
最後一個問題,你究竟為何要買這類保險?前面羅裡吧嗦那麼多,就是告訴大家,這類產品的收益水平絕對沒宣傳的那麼玄乎,還要理性客觀的看待就好。
但不管怎麼看,最關鍵的也是必須必須必須要弄清楚的事情是,你究竟為何要買這類保險呢?摸著自己的胸脯,問一問自己。
——是為了給媽媽懷裡正閉著眼吃奶的寶寶攢20年後出國留學的費用嗎?
——是為了給風華正茂30來歲正在尋求可為之而奮鬥終生大業的自己攢30年後的養老錢嗎?
——還是已經為全家人配置充足保障後還剩下不少閒錢沒地方投資才選擇這種方式嗎?
——還是就真覺得18年後一套變兩套、26年後變三套特別刺激、值得期待、值得擁有呢?!
我舉兩個產品的例子給大家講講。這兩個產品都即將在2019年“開門紅”期間正式出鏡。不說公司、不點產品名、不diss,只擺事實。都是成年人,對自己的事還是要自己判斷。
①第一個例子是為孩子攢點教育金。因為這個原因購買此類保險的父母不勝列舉。
30歲的父親為0歲的寶寶每年投15000元到A產品。A產品給出“誘人”的宣傳:
年輕父親買這個產品的想法也很明確:一年固定存15000元,攢20年,如果每年就賺個3%抵禦通脹,加上收益怎麼著也應該有40萬了吧,等孩子大學畢業後可以拿這錢作為留學基金使用。如果按照宣傳說的,後面還能繼續領錢,連自己和孩子的養老都管了,那這合計30萬的保險買的可真就值了!
任何一個父母在看到保險的宣傳後,有這樣的想法都沒毛病,如果今天買了這個保險,看看能不能實現你的小願望呢?
我們以超過過往10年平均收益水平的“5%和4.5%的假定收益”水平進行計算演示,結果如下:
圖中給出的答案,顯然會讓到時候已年過40歲的“老父親”失望的。
即使按照“官宣”的5%收益率持續22年,等孩子真畢業想拿錢去留學時,把賬戶掏個底兒掉,也只有23萬可以用,另一半去納尼?!
這就是我要說的,如果你真把這類“終身年金”保險當做可以為孩子攢教育金的一種方式話,那你辛苦攢的錢可真就沒有“物盡其用”。
為什麼明明年年5%的收益都達不到你想要的呢?這裡有一個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人都會有:
——5%的收益並不是指你本金的收益,而是指這個保險固定每年給你的那個錢(驚喜福、關愛福等)進入萬能賬戶後的收益率。
那到孩子22歲時保險給了多少錢呢?如第一張圖所示,第1-4年沒有給,第5和6年“驚喜福”各給15000元,然後7-22歲“關愛福”每年給4401元,加在一起差不多隻有10萬進入了萬能賬戶,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分紅。
所以到孩子22歲時能滾存到23萬就已經非常非常不錯了,但實現你的小願望是不可能的,除非再多掏保險費。
真的不必過多去關注保險公司給出的這個賬戶收益率,前面我說了,因為那並不是你本金的實際收益率。
這類產品,用IRR(內部收益率)算實際的收益,幾乎無一個產品能超過4%這個坎兒,能與20年期國債(3.8%)保持一致就不錯了。
現在你想一想,如果當初每年攢1萬5,卻在需要的時候沒有給到你該有的幫助,那請問,你究竟為何還要買這類保險呢?
②第二個例子,為退休攢些養老錢。很多有閒錢正在步入中年的人士成為這類保險的主要消費群體。
38歲事業小成的中年男士,為自己每年投入30000元到B產品。B產品給出的宣傳是醬嬸兒的:
中年男士的想法也很明確:手上有些閒錢,想為夫妻退休後的生活攢一筆。於是每年拿出3萬元,攢20年,光本金就有60萬了。想著再依靠保險公司這樣的大機構去投資運作,每年能有4%以上的收益,加上分紅,到60歲退休時,怎麼著也得有小100萬了吧!實現周遊歐亞的小願望就要實現了,想想還真有點小激動呢。
我們這回保守一些,按照“保底2.5%和中檔4.5%的假定收益”水平進行計算演示,結果如下:
等到中年男士在60歲時懷著激動的心情檢視自己的保險賬戶時,估計差一點就直接邁入百年的殿堂了。
納尼?!為什麼會這樣?就是不給我100萬,那我本金60萬總得給我吧!否則我當初攢這錢圖什麼呢?!
這也是我想說的另一個誤區:其實市場上現在售賣的這些理財類分紅保險,其本質是年金保險。而年金險的初衷是為“活得太久、養老錢不夠”而設計的,讓老的時候只要還活著,就能年年都有錢拿。
並不是大家想象的,可以通過保險公司進行機構投資理財,在退休時可以獲得一大筆退休金。我們想要的是整體增值,但保險能給的卻是細水長流。
所以準備攢養老錢的你,如果你的想法正好如此,那是不是要先考慮一下了?如果你的目的就是“只要活著就有錢拿”的話,到不妨可以購買這類產品。
例子就舉到這裡,錯配的情況實在太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產品的過度包裝和誤導式宣傳,另一方面還要問下自己,掏錢之前清不清楚自己買保險是為了什麼?
我想說,每個金融產品都有它設計的初衷,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真實的財務需求,關鍵在於兩者是否能夠正好匹配,這是其一。
其二是,保險的本質就是保障,疾病保障、意外保障、養老保障等等,並沒有短期獲益的作用,全都是為了人這一生長達幾十年而預備的。
其三,買保險,一定要先為關鍵和緊急的投保,比如夫妻二人的重疾險、壽險、意外險和醫療險,四大保障,各管其用,缺一不可;然後再為孩子投保重疾險等。不能先保不掙錢的,然後掙錢的卻天天“裸奔”拼命工作。最後才是考慮養老啊、理財啊這類的事兒。
我認為,這三點如果能抓住了,那買保險至少不會再出現被忽悠、被錯配和被漏掉。
最後,我還是要說一下,年金分紅類保險到底該怎麼買:第一,確定自己是不是可以買這類保險的人群。4個問題檢視下自身:
全家人保障類保險買充足了嗎(不僅是買了而已)?保證10年或20年內每年都可以投入這筆錢嗎?是否未來忍得住長達幾十年不去動這筆錢?最後再問下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確定這個投入和收益能否幫助你達成目標呢?如果回答都是“可以”,ok,那你完全可以去購買這類保險了。
第二,確定買哪類產品更合適。
①儘量買預定利率高的產品。
預定利率是個什麼鬼?
預定利率,你可以直接理解為,保險公司未來給你所交保費的一個預期回報率。
這個利率與當期保費成反比。獲得同樣收益情況下,利率越高,要交的保費就越低;利率越低,要交的保費就越高。
因此,假如未來你想每個月領取1萬元養老金,那麼買預定利率越高的產品,現在交的保費就越低一些。
在哪能查到?
這個不用查也查不到,保險公司都會主動宣傳,尤其是4.025%定價的,不宣傳才怪呢!
②儘量買那些固定返還快的、多的。
比如10年合計投了20萬,如果能在20年內把超過本金的錢返回來投入到增值賬戶繼續增值的,這樣的產品的靈活性和增值性更好一些。
當然,這類產品通常預定利率會非常低,而是通過萬能賬戶二次增值去彌補一定的收益劣勢。
萬能賬戶裡的收益率在前面陳述過,長期能保持一個高水平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議大家注意萬能賬戶的“保底收益率”,這個是寫進保險合同裡的。
如果能買到保底3%及以上的,這個還是可以考慮的。再加上萬能賬戶裡的錢支取靈活,不論是領養老錢還是追加投資,都是不錯的。
如果萬能賬戶裡的錢達不到3%以上,建議現在買進4.025%的年金產品為好。
囉嗦幾句
洋洋灑灑這篇文章又突破4000字了。問題比較複雜,而北斗哥想說的也實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