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央行動作不斷,比如昨天開展1800億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下調至2.5%,較上次下調5個基點。業內人士表示,時隔多日之後,逆回購利率再次下調,釋放了央行加大逆週期調節的訊號,也將推動金融機構平均邊際資金成本下降,並引導新一期LPR利率下行。
利率下降對於所有企業(包含房地產開發商)來說是件好事,因為可以更便宜的錢來擴大規模,促進生產。不過在16日央行例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對於普通行業,銀行要發揮貨幣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對於房地產行業,要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和前幾次利率調整時的操作一模一樣,在調整前都給房地產打了預防針。房地產行業享受不到利率調整的福利,對於開發商來說在債務壓力面前只能選擇降價促銷,加速資金回籠;對於購房者來說只能不斷的接受越來越高的房貸利率,支付更高的房貸利息。
這種局面會一直延續下去,還是隻是暫時的呢?各方專家的觀點也不盡相同,雖說各方的觀點不一,但在某些觀點上還是趨同的,比如如果把時間分為短期和長期,短期內各方政策應該會保持現有模式下的平衡,也就是說開發商短期內的債務壓力主要還得靠房屋銷售解決,而長期來說貨幣終究具有傳導性,不可能始終把房地產這一行業排除在市場之外。
於是,與其討論貨幣政策是暫時性的,還是持續性的,不如更直接的探討未來房價會一直漲下去,還是已經過了高位開始回調了?
先來看一下房價資料,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10月份70城房價變動資料,從同比(和去年同期比較)來看,二手房房價已有12座城市跌回一年前的水平了,甚至比去年還要略低一些,降幅最大的城市是青島,降幅達4%,新房房價則只有1座城市比去年的價格低,倒是漲幅特別高,平均漲幅接近8%。城市之間不斷分化,同一個城市,二手房和新房價格也有分化趨勢,所以當前的房價處於一種畸形狀態,很難藉助資料來了解市場的真實情況。
好在,樓市發展也無法脫離整體的經濟環境,當前經濟環境比較一般,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還有6.4%,到了第三季度時GDP增速已經降到6.0%了,國外的經濟環境比國內還要糟糕,整體環境決定了房價的上限,在經濟無法步入快速發展通道時,房價也不可能快速增漲。買房屬於借貸消費,GDP增速下降表明大家的收入增速也會下降,而收入又會限制個人的貸款總額,借不到那麼多錢買房,市場交易自然會冷靜下來,何況現在我們也過了住房短缺的時代了。
擺脫經濟頹勢,讓經濟重新回到高速增漲的軌道,要麼是戰爭後的百廢待興,要麼是出現新的工業革命,改變現在的生產方式,否則短期內都不太可能。所以短期內經濟環境不會出現大的改觀,房價會延續現有的趨勢發展,下跌的城市會繼續下跌,上漲的城市也還會繼續上漲。長期的話則無法判斷,因為變數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