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
隨著超前消費的興起,信用卡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有人則看出其中有利可圖,於是一些專門從事信用卡代還的平臺“應運而生”。
作為信用卡還款的一種方式,信用卡代還雖然能夠解決使用者一時的資金需求,但對使用者而言,該還的欠款始終還是要面對,而不斷付出的卻是手續費。加之信用卡代還市場魚龍混雜,亂象叢生,存在諸多不合規之處,其中隱含的風險不容忽視。
銀聯出手,限兩週內清退
11月18日,中國銀聯下發《關於開展收單機構信用卡違規代還專項規範工作的通知》,要求收單機構全面排查整改,對於發現信用卡違規代還業務的平臺,應立即關停。整改期限為自2019年11月18日至2019年11月29日。
銀聯指出,為加強收單業務合規管理,維護銀聯網路交易秩序,對當前市場端出現的信用卡違規代還等問題,將開展專項規範工作。收單機構應立即按《通知》要求開展全面自查和整改工作。
信用卡違規代還的特點主要包括特定應用程式、移動支付APP利用信用卡賬單日和還款日時間差,通過違規儲存持卡人支付關鍵資訊、系統自動化發起虛構交易,以較小的金額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迴圈還款。
此種違規操作極易引發持卡人支付資訊洩露、資金損失等重大風險,甚至引起惡性案件。
銀聯同時強調,目前已建立信用卡違規代還的偵測模型,並通過大資料搜尋、舉報投訴等多種渠道對其開展監測。
2019年12月02日起, 收單機構仍存在信用卡違規代還業務的,一經發現,將根據銀聯業務規則對其從嚴從重處置,包括但不限於全行業通報、 暫停銀聯網路內業務等。
何為信用卡代還
信用卡代還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在信用卡到達最後還款日時,無力償還但又不想最低還款,為保持良好信用,可以委託他人代還,然後用刷卡消費的形式將還款金額刷出,再把資金還給代還人。
目前,信用卡代還主要分兩類,一是代還公司或從事代還業務的個人,一是線上代還APP。
對前者而言,當持卡人手頭拮据又不想最低還款,可以拿自己信用卡去找其代還。代還之後,再通過POS機將額度刷出,一般代還公司或個人每萬元從中收取100-200元費用。
本質上來看,此類操作屬於找人借錢還信用卡,再當場套現還錢的過程。
這種模式需要線下操作,存在諸多不便。於是從2017年開始,市面上許多信用卡代還APP便“應運而生”。
這些APP的宣傳基本大同小異:只要預留5%的額度,就可以幫使用者解決整期賬單,費率不到1%,智慧操作,還可以美化賬單、幫助使用者養卡提額等等。
眾所周知,信用卡有一個賬單日與還款日,一般相差20天左右,如果在還款日之前存入資金,可以一次性存入,也可多批次存入。
這期間存入的資金消費了,信用卡則自動計入下期賬單,而不影響當期賬單的抵扣,信用卡代還APP正是鑽了這個邏輯的空子。
首先,智慧代還APP要繫結一張要還款的信用卡和一張儲蓄卡,通過快捷支付把預留的5%資金付給APP平臺商戶,平臺再將資金委託某代付存入客戶的儲蓄卡,然後通過某支付公司或銀行的小額代扣通道,將客戶儲蓄卡無磁無密的分筆扣除代還到信用卡。
假設你的信用卡有10萬元的額度,預留5%就是5000元的額度,那麼APP將5000元刷出,一個小時內再存入,信用卡則消費滿10萬元,卻又存入5000元,之後重複刷出再存入的動作,即可達到足月還款、延期償還的目的,到了下個月又可這樣操作。
而信用卡代還平臺則在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的同時,從中收取1%左右的手續費。從本質上看,代還APP屬於線上無卡套現行為。
代還平臺備受質疑
從上述的信用卡代償過程來看,一方面解決了持卡人一時的資金需求,可以延期還款;另一方面從事信用卡代還的平臺還能從中收取手續費,一舉兩得。然而,這些信用卡代償平臺的安全性卻一直備受質疑。
今年9月,據優可生活(yoki)信用卡代還平臺使用者自曝,該平臺發生多起境外盜刷事件。以此為爆雷導火索,引發了媒體界、行業監管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對這一亂象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儘管如此,但仍有不少同類新平臺在網路社交平臺大肆鼓吹、瘋狂招商推廣。
還款有道的推廣文案不僅明目張膽有悖監管部門明令禁止行為,甚至通過區別對比,誘導誤導推薦信用卡使用者選擇使用其平臺工具。
同樣,據金管家信用卡代還平臺官微的推廣資訊顯示,其也公然在文案中明目張膽使用“代還”、“空卡週轉”等字眼,言外之意想必業界人士和每一個信用卡使用者都不言而喻。
事實上,上述平臺僅僅是信用卡代還中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像蝸牛智慧管家、碼上還、蜂收、騰旅通、無憂新生活智還(無憂智還)、趣還、易百管家等等,不少平臺遊走在監管邊緣進行違規操作。
去年5月,據國家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簡稱“互金專委會”)官網釋出的巡查公告顯示。技術平臺監測發現,彼時,信用卡代還平臺主要以網站和APP兩種形式存在,並存在部分平臺同時運營網站和APP。技術平臺監測到140餘家代還平臺。其中,相關網站平臺70餘家,在運營APP有80餘款。
需要提醒的是,在用線上信用卡代還APP代還信用卡的過程中,明確要求客戶完成身份驗證、手機認證、信用卡認證、個人資訊認證等,需要填寫姓名、信用卡賬號密碼、有效期等個人敏感資訊。最為關鍵的是還要向平臺提供信用卡背面的CVV碼(又稱“安全碼”),而CVV碼的洩露極易造成信用卡被盜刷。
即使監管一再打擊信用卡有償代還、非法套現,但在利益的驅動下,仍有不少機構和平臺鋌而走險。
代還潛藏風險,監管多次警告
事實上,對於信用卡違規代還業務,監管層此前就曾多次警告。
2018年5月,國家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最新一期網際網路金融新業態風險巡查公告稱。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發現信用卡代還和網際網路金融相結合的業務模式,此類業務涉及信用卡違規套現、平臺收取高額費用、使用者信用卡資訊保安等問題,潛在風險值得關注。
彼時,據技術平臺監測發現,代還信用卡平臺的主要業務模式有三種,套現貸模式、平臺代償模式和信用卡套現模式。
而“套現貸”模式正是上述所說的代還平臺利用信用卡賬單日和還款日的時差,迴圈刷取資金並返給使用者,從而達到全額還款的目的。
平臺代償模式是信用卡代還平臺墊付使用者信用卡欠款,並取得對使用者的債權,使用者需定期向代還平臺償還貸款。經技術平臺監測發現,此類模式下,使用者還款週期一般為1周至24個月不等,月利率為0.55%-1%左右,部分平臺收取每月0.1%-0.8%服務費和2%-3%手續費。
信用卡套現模式是指使用者有多張信用卡,利用信用卡刷卡消費存在免息期的漏洞,迴圈刷多張卡來維持免息借款。
業內人士指出,第一種和第三種模式利用信用卡套現,屬於明顯違規行為。第二種模式中,代償平臺發放的資金本質上屬於個人消費貸款,消費貸款除了不能流向房地產和股市等投資市場,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條文說不能用來償還信用卡,是一個灰色地帶。
2019年3月,央行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收單機構為特約商戶安裝移動受理終端時,應當結合商戶經營地址,限定受理終端的使用地域範圍。
並且,收單機構應當對移動受理終端所處位置持續開展實時監測,並逐筆記錄交易位置資訊,確實存在移機等違規行為的,應當停止收單服務並收回收理機具。
2019年8月,北京銀保監局也曾印發《關於加強銀行卡風險防控的監管意見》,要求北京市轄內商業銀行應加強對信用卡小額多筆迴圈套現還款、境外套現等新型套現風險特徵的分析,採取有效措施防範信用風險延期暴露、共債風險向銀行集聚以及跨境洗錢等風險。
可以看出,此前監管三令五申,多是以警告和打擊POS機違規套現的方式存在,而此次銀聯明確劃定整改期限為兩週,整改核心直指信用卡違規代還業務,可謂計劃已久。
尾聲
話說回來,對於信用卡使用者而言,使用代還信用卡APP,必須填寫姓名、信用卡賬號密碼等諸多個人敏感資訊,這些敏感資訊一旦被平臺掌握,既可以販賣隱私賺上一筆,也可以跑路時無聲無息從信用卡上盜刷撈上一筆。
另外,代還信用卡APP並不能真正減少使用者債務,該還的欠款終究要還,反而多掏一筆手續費,尤其多卡套現,使用者嚐到甜頭後,會誘使其不斷申請新的信用卡、不斷增加信用卡赤字,導致債務雪球只會越滾越大,總有一天會不堪重負,壓垮生活也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