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0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了“以AI+生態:行業賦能與進化”為主題的網際網路+訓練營。活動由交大安泰MBA、EMBA、高管培訓、DBA專案聯合承辦。
時勢造英雄,也造就企業。訓練營中,智慧搜尋科學家吳軍博士為學員們就5G與4G的區別、5G和IoT(物聯網)未來的機會,向學員進行了講授。
吳軍在網際網路+訓練營課程中分享
5G時代三類企業將成霸主5G、AR、IoT、虛擬現實、全息圖景、基因編輯、加密貨幣……這是離“美麗新世界”最近的時代,任何搭上技術順風車的產業都看起來未來可期。在以往的著作和公開言論中,吳軍喜歡以基因角度論企業,“企業文化、做事方式、商業模式、市場定位,這些使得該公司獲得成功的內在因素會漸漸植入該公司,成為公司基因”(出自《浪潮之巔》)。
在5G大規模商用的前夕,遵循吳軍的邏輯,什麼樣的企業將具備5G基因,在下個時代依舊佇立潮頭?吳軍表示最大的贏家有三類:
首先是能夠做出整個IOT作業系統以及主導晶片的企業。萬物互聯需要一致性和相容性,現在工業控制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感測器晶片,將來可能會有統一的標準,這是第一類最大贏家。
第二大的贏家,是掌握5G標準和主要裝置的(企業),因為IoT真正上網連線要靠5G技術,所以跟5G技術相關的核心企業就受益。
第三類企業,就是一些IoT智慧裝置商,但光生產一個小的(裝置)——比如說感測器那些沒用,它最好能生產偏向系統性的。比如說我舉個例子:智慧汽車。以後,估計絕大部分汽車廠不會自己生產控制系統,而是幾家(企業)來做所有汽車的控制系統。也就是說,整個智慧汽車的控制系統上將來可能會有新企業誕生。
網際網路+訓練營(10):AI+生態,行業賦能與進化
在《全球科技通史》裡,吳軍表示華為在未來5G時代還將是霸主。他認為華為是第二類,就是掌握網路的這一部分,它是少有的既做通訊裝置,又做通訊終端,還做晶片的企業,產品線比較長。還有大家都忽略了的一點,就是華為工程能力很強。
其他大型企業,比如說蘋果、三星,做通訊終端不做通訊裝置,而思科、諾基亞、愛立信則做通訊裝置不做終端。
至於阿里巴巴和騰訊,吳軍認為這兩家目前也是從頭開始,跟別人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騰訊過去的特長是在產品上,除非它再出一個類似於微信的產品——微信讓騰訊在整個4G時代沒有死掉。研發能力上,阿里巴巴過去是靠銷售出身的,這些人在技術上的投入要比騰訊大很多。但是看野心方面,像阿里巴巴投入做晶片什麼的,顯示了似乎它野心更大一點。
目前全球各國佈局5G的進度從需求來講,必須是大城市。因為5G的天線得布得很密,廣大的歐洲農村——比如像法國很多地方4G都還沒有,3G足夠用了。這些國家可能第一步還是普及4G,而不是5G。
在歐洲的巴黎、倫敦這種城市裡可能用得上,其他地方可能用不上。中國的話,場景就比較多了,東部沿海都有這個需求。南韓不談,美國也在佈局,但是美國其實還遙遙無期。因為5G分兩種,一種是和4G結合的,非獨立的,一種是獨立的。芝加哥是想上直接獨立的——就是最終級的,但這需要時間。
第二個就是供給。5G要是光讓手機快一點,根本是沒太大用處的。5G的意義在於這是一套的,比如智慧城市、IOT、整個完整網路的構建、車聯網、汽車控制、醫療裝置、社會安全監控指揮,這裡面有好多技術。這些技術裡面,其實大部分國家是這個國家有一點這個技術,那個國家有一點那個技術,但都比較缺失,只有中國的技術比較完整。
AI泡沫是正常的CB Insights資料顯示,2018年全年,近90%的人工智慧公司處於虧損狀態。但另一邊,是人工智慧被炒得火熱,吸引了很多融資。這個行業一方面是快資本,但另一方面是慢落地,這些“熱錢”能撐多久?對此,吳軍的態度是樂觀的,他認為資本大量湧入對於人工智慧行業來說,終究是件好事。
吳軍表示,任何一個新技術都會伴隨新的經濟泡沫。在19世紀的時候,是全世界鐵路的泡沫。二戰後,又出現電子工業泡沫,那時候所有公司都叫tronics——就是電子“electronics”,比如賣傢俱的叫furnitronics,它這個就值錢了。到了後來是大家都熟知的網際網路泡沫,公司都要叫“e—XX”,它就值錢了。今天呢,都叫智慧某某公司。
但是泡沫破碎以後,大部分投資人的錢都是打水漂,今天也毫不奇怪。可你不能光看它的壞處,泡沫的好處就是能在短時間內集中資金,把一些本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年才能解決的問題瞬間解決。
比如刷臉這個事兒,2002年的時候,我們在Google討論能不能做,當時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問我們,我們一致覺得做不了,因為以我們當時的經驗,覺得這個事太難了。也就過了十幾年,現在做得很好了,這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資料採集能力的提高,而這又跟大資本的湧入密切相關。
吳軍在網際網路+訓練營課程中分享
作為內行,吳軍在投資AI或者一些先進科技公司的時候,首先,做非二級風險投資,第一主要是投人,投好人,這個人幹什麼你都能投。因為一個一流的人可以把一個二流的專案做成一流,反之也成立,所以其實專案投對了沒用。
第二,要沿著明顯趨勢走。移動通訊史概括起來就是:用更少的能量傳遞、處理和儲存更多的資訊。所以沿著這個方向走的,你就都值得投。
再有一個,其實我不願意去投機,所謂“風口”其實兩年後一定會完蛋。我們投資一件事,是希望它有一個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期,這樣在任何過程中你都可以參與進去。拿5G來說,有一個趨勢就是網際網路、移動通訊網路的融合,所以融合的都值得投,分道揚鑣的都不值得投。
吳軍坦言,他投資矽谷的區塊鏈獨角獸Dfinity主要是因為創始人。坦率來講,技術都各有千秋,但看中的是Dfinity的兩個主要創始人。
其中一個是Tom Ding,他是一個天才,在上海長大,上學時學校裡教的他都覺得太簡單,後來就退學在家自己學。他11歲就上大學了,大概15歲可能就畢業了,但那時沒到美國的法定工作年齡,所以又不得不自己創業。然後到了其他人上大學的歲數,他已經在讀MBA了,他投的就是這樣一個人。
另外一個人,是對技術非常執著的一個美國人。他花了大概三四年的時間,分析現在區塊鏈技術為什麼整體效率不高?而他的解決方案,我還比較認可。
通識教育能改變中等收入家庭的天花板吳軍表示目前他個人投資已經不是很積極了,而是把更多時間花在教育上,這是他現在追尋意義的一種方式。吳軍認為,目前大量學校中的教育以技能教育為主,相對來說,通識教育更加能幫助被教育者突破天花板。
為什麼在中國現在要開展Liberal Arts的教育?吳軍說:“我們現在很多中等收入家庭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自己這一代人通過技能的學習達到了一個高度,可孩子如何再突破天花板呢?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學校現在其實教孩子們的還是謀生技能。比如數學,數學是什麼?為什麼學微積分?微積分大部分人學了,但在大學以後,99.9%的人可能都不會再用。其實它是一種思維方式,是由原來靜態地看待世界變成動態地、連續地、沿著趨勢看待世界。這樣學數學,你就跟別人對世界的看法不一樣。最重要的,是有一種主人心態。
學習永不止步
現在是特別好的時代,至少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代,所以在這個時候人要知足。他認為,通識教育方面,現在反而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很多孩子。如果按照技能教育這條路走,他們在公司大概用不著5年就遇到天花板了。哪怕是高階工程師,可能45歲時覺得生活得跟5歲時也沒區別,在徐家彙或者陸家嘴照樣買不起房子。
通識教育可以改變這一點。他表示,有的人能在大公司管一萬人,而有的人你交給他一萬人他就玩兒砸了。比如有的首富突然變成“老賴”,高鐵都坐不了。因為很多企業家的成功有很大隨意性,通識教育可以增強他們的科學素養,提高他們的判斷力。
第二就是青少年,年輕時受教育的有效性和方向性變好了,到三四十歲的時候他們能夠獲益,對我來說,就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