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頭,源於1998年中國舉辦的半導體發展研討會上,戴偉民作為國際專家主席應邀了這場會議。通過這次研討會的深刻交流,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腦科學學士和電子工程博士的戴偉民認識到中國IC產業可能要興起了。
芯原微創始人 戴偉民
2000年8月,中芯國際在國家的助力下正式動土。19年前的中國產IC產業基礎薄弱,也沒有設計晶片最基礎的標準單元庫,這給了戴偉民一個契機。
2001年,戴偉民和中芯國際達成合作,並回上海創辦了芯原微,為中芯國際提供包括標準單元庫的標準設計平臺。隨後芯原微又和巨集力半導體、上海先進、華虹NEC、無錫上華等合作。
2002年,戴偉民把自主創辦的美國思略科技(Celestry)以1.35億美元出售給美國鏗騰電子(Cadence),專心回國創業。
後來,隨著國內設計能力的提高,以及國際巨頭們紛紛開放標準單元庫等智慧財產權給中國,進口單元庫不再困擾國內代工企業。芯原微也改變策略,將IP和設計服務推向世界。
2019年芯原微上市科創板。
因為芯原微上市科創板,這家默默無聞的公司被更多人認識了解。說起戴偉民必定要聊聊戴家三兄妹,三個人擰成一股繩在晶片行業共同發力。
1996年,弟弟戴偉進和合作夥伴共同創立了矽谷遠景公司,2001年以5億多美元賣給Cadence。後擔任圖芯晶片技術有限公司Quattroporte和執行長,2015年該公司和大哥戴偉民的芯原微收購合併,擔任芯原微副Quattroporte。
1995年,妹妹戴偉立與丈夫周秀文等創立美滿公司(Marver),2000年美滿在納斯達克上市,2016年戴偉立離職。雖然戴偉立淡出Marver管理層,但Marver一直是圖芯的大客戶,翱捷科技收購Marvell移動部門之後,依舊傳承成為了芯原微的客戶。
左:戴偉進 中:戴偉立 右:戴偉民
芯原微拉小米入股,開啟“造芯”路?芯原微在戴氏三兄妹的助力下,成為一家以晶片設計平臺即服務的公司,提供系統級晶片(SoC)和系統級封裝(SiP)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在中國和美國設有5個設計研發中心,全球共有10個銷售和客戶支援辦事處,目前員工已超過800人。業務範圍涵蓋移動互聯裝置、資料中心、物聯網(IoT)、汽車、工業和醫療裝置等領域。
戴偉明公開表示,芯原微專注為客戶提供定製和優質的設計服務,不做產品,堅守不與客戶競爭的底線,如20年前臺積電為代表的晶片製造代工創造Fabless的商業模式。
芯原微邁過了19個年頭,2019年3月29日,這家半導體領域獨角獸向上海證監局遞交了輔導備案申請,之後公司多次股權變更後囊括了包括大基金在內的多個知名股東。
6月27日,經芯原微電子公司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通過,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對公司進行增資。本次增資後,大基金持股7.9849%、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6.2521%、IDG資本合計持有2.15%、Intel(通過旗下Intel Capital(Cayman)Corporation)持股2.3515%。
體量不足的小米有點力不從心了......引人深思的是,“湖北小米長江實業基金合夥企業”的股東發起人是小米科技有限公司。
雷軍
雷軍毫不避諱,小米一直有著自己的“造芯夢”。但上市以來的小米市值憑空蒸發了1500億元,體量不足的小米怎麼餵飽“造芯夢”?2017年小米曾把初代產品“澎湃S1“搭載到小米5C手機上,後來因為功耗、發熱以及運算能力方面均表現不佳,5C產品很快從市場上銷聲匿跡。至於“澎湃S2”什麼時候推出這個問題,起初也撲騰過幾次,後來就不了了之。
小米的”造芯夢“和芯原微有什麼關係?這兩年,小米投資了12家智慧製造和半導體晶片產業。
2015年9月投資了石頭科技。
2016年7月投資了聚辰半導體。
2016年12月投資了樂鑫科技。
2018年9月投資了無錫好達。
2018年11月投資了晶晨半導體。
2019年7月投資了恆玄科技。
2019年7月投資了芯原微。
......
有外界認為,小米企圖通過多方面押注,投資芯原微來分散小米當前的”造芯“策略,為自己的大魚半導體儲備研發力量,為配合公司AIoT戰略加速落地。同時也進一步證明,小米一直堅持晶片研發之路?
但不要忽略了,小米終究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研發晶片並非一朝一夕可成,華為前期投資了數千億元才初步實現後期研發成本降低的結果,小米2018年研發投入58億元,原本市值下降的小米並沒有餘力再支援晶片研發的高昂費用,也沒有多餘的資金投資芯原微。所以筆者並不認為小米投資芯原微是為了持續發展晶片研發之路。
二者尋求互利,“造芯”純粹噱頭?芯原微自2001年成立已有19個年頭,但營收情況並不如意。即使三兄妹的個人成績很出彩,在惡劣的晶片競爭下似乎也沒有挽回芯原微逐漸下滑的業績。
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474.19萬元,此前連續三年(2016年至2018年)業績虧損,分別為-14,551.55萬元、-12,814.87萬元、-6,779.92萬元。
8月,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Quattroporte戴偉民透露,芯原70%的營收來自中國以外地區,每年的研發投入佔銷售額30%。
營收本不多,研發的佔比額也不高,而註冊資金只有36億元的芯原微估計很難開展高階的晶片研發活動。
而小米的資金現狀和芯原微的營收情況都不容樂觀,小米入股芯原微更有可能是賺錢,通過晶片概念拉昇股價進行套現。芯原微的設計代工很難有大規模的增長,也沒有處於壟斷的地位,想資金迴流是件很難的事。所以筆者認為芯原微拉小米入股更大原因是為了緩解債務危機,實現二者互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