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的出臺構築起自上而下的行業監管體系,推動銀行理財迴歸代客理財的資管業務本源。本文通過梳理2019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半年報資料,從理財存續規模及淨值化轉型情況、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情況、理財產品情況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以幫助讀者了解上市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轉型情況。

上市銀行理財存續規模及淨值化轉型情況

一、上市銀行理財存續規模情況

整體來看,納入統計範圍的46家上市銀行理財規模約佔整個理財市場規模的88%。從上半年的理財資料來看,上市銀行整體理財規模變動不大,但是個體差異明顯。

理財市場整體規模保持穩定。2019年上半年,從可採集資料的46家上市銀行非保理財存續餘額來看,較2018年末整體保持穩定。2018年末,這46家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為19.4574萬億,約佔全市場22.04萬億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的88.28%,2019年上半年,46家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為19.4570萬億,雖然環比有所下滑,但是降幅較小,整體保持穩定。

強者恆強,中小銀行奮起直追。總的來看,2018年末,上市全國性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佔到全市場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的76.62%。2019年上半年,上市全國性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佔到46家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的85.91%,理財市場依然呈現“強者恆強”的局面。

上市國有行方面,2019年上半年,6家國有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8.13萬億,約佔46家上市銀行理財存續餘額的41.78%。其中除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較2018年末小幅上漲外,其他4家國有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致使上半年6家國有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較年初下滑4.52%;上市股份行方面,2019年上半年,9家上市股份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8.59萬億,約佔46家上市銀行理財存續餘額的44.13%。其中,除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較2018年末小幅下跌外,其他上市股份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均實現上漲,這也使得上半年上市股份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較2018年末上漲2.55%。可以看出,上半年上市股份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整體表現略好於上市國有行。

圖表1:2019年上半年部分上市全國性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

相較於上市全國性銀行,上市城商行和農商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絕對值仍然較小,但是另一方面,上半年上市城商行、農商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分別為2.42和0.32萬億,分別較2018年末增長5.91%和12.75%。可以看出,上市中小銀行理財發展速度更快。在行業理財轉型的大背景下,上市中小銀行正在奮起直追。

圖表2:2019年上半年部分上市城商行和農商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

相較於上市中小銀行,上市國有大行理財開展理財業務時間更早,在資管新規推動行業轉型的過程中,其揹負的“歷史包袱”更重,表現在保本理財規模較大,在過渡期內完成理財業務轉型的壓力更重,在此過程中,國有上市銀行理財規模會存在波動。另一方面,除郵儲銀行外,其他五大國有行理財子公司均已開業,未來,國有行將通過理財子公司來開展理財業務,而在目前的過渡期內,實現母行理財產品與子公司理財產品的過渡仍然需要一個過程,同時,消費者對於新的理財發售主體也需要一個逐漸接受與適應的過程,因此,上半年上市國有行理財規模增速出現下滑。隨著時間的推移,理財子公司的開業、運營,相信上市國有行理財規模會有回升。

相較於上市大型銀行,上市中小銀行自身開展理財業務時間較短,但是揹負的“包袱”也更輕,理財業務轉型時期也是上市中小銀行實現理財業務“彎道超車”的關鍵時點;同時,隨著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財子公司的陸續獲批,上市中小銀行可以藉助自身靈活的體制,市場化的激勵手段,在理財子公司時期逐漸發力,搶佔市場。從上市中小銀行理財發展情況來看,上市農商行發展速度最快,其上半年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較2018年末增長12.75%,其次是上市城商行,其上半年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較2018年末增長5.91%。

二、上市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情況

從上半年已披露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上市銀行來看,整體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餘額佔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比重並不高。從上半年18家上市銀行披露的資料中可以發現,相較於9.72萬億的非保本理財餘額,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為3.21萬億,佔比為32.99%,對於要在2020年底完成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的目標來說,壓力較大。

各類銀行淨值化轉型穩步推進,中小銀行淨值轉型程序更快。從公佈的資料來看,上市國有行、股份行和城、農商行淨值型理財存續餘額佔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的比重分別為25.89%、34.95%和45.69%。在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的推動下,各類銀行淨值化轉型逐步加快,而隨著淨值型產品加快發售,投資者對於淨值型產品的接受程度也逐漸加深。上市股份行中,興業銀行整體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雖然較2018年末有所下降,但是其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佔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佔比在公佈資料的全國性銀行中居於首位;中信銀行在半年報中也指出,上半年,中信銀行做大現金管理類產品,做優類信託產品,做強主動管理類產品,做精被動型產品,重點推出天天利、中短債、和信系列等淨值化新產品,淨值型產品佔比有了顯著提升,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信銀行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佔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的比重為45.70%,僅次於興業銀行,同時較2018年末提升了將近20%。

相較於上市全國性銀行,上市中小銀行在淨值化轉型速度更快,但是在轉型道路上有所分化。其中理財規模排名靠前的城商行淨值化轉型程序更快,而理財規模排名靠後的城商行淨值化轉型程序較慢。但是整體來看,中小銀行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佔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的比重達到45.69%,轉型程序明顯快於上市全國性銀行,主要得益於中小銀行理財規模較小,包袱較輕,可以迅速調整產品思路,發售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淨值型產品。以杭州銀行為例,該行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佔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63.65%,排在所有公佈資料的上市銀行首位,杭州銀行較早開始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從上半年的資料來看,轉型效果較好,這也推動該行成為最早一批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的城商行。

圖表3:2019年上半年部分上市銀行淨值化轉型情況

總的來說,從上半年上市銀行公佈的資料來看,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較2018年末變動不大,部分大行正在經歷轉型期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下降的陣痛,但更多中小銀行藉助理財轉型的契機搶佔市場;在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方面,雖然上市全國性銀行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絕對規模較大,但是中小銀行淨值化轉型程序更快。隨著理財子公司的陸續開業、運營,銀行理財轉型有望提速,但就目前而言,在2020年底完成過渡,壓力較大。

上市銀行私行業務發展情況分析

一、私行業務正當其時

私人銀行業務前景廣闊,銀行佈局正當其時。私人銀行業務是銀行各最高階的理財服務,被譽為“銀行業務CROWN上的明珠”。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高淨值群體數量日益擴大,高淨值人群可投資的資產規模也日益增長。與中國逾120萬億的財富管理市場總量相比,現階段不到11萬億的私人銀行業務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2019年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釋出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的高淨值人群數量達到198萬,其中超高淨值人群規模約17萬,可投資資產5000萬以上的人群規模約32萬人。

圖表4:2008-2019年中國高淨值人群的規模及構成

從財富規模看,2018年中國高淨值人群共持有61萬億人民幣的可投資資產,年均複合增速為12%;其中超高淨值人群持有資產25萬億人民幣,高淨值人群人均持有可投資資產約3080萬人民幣。

圖表5:2008-2019年中國高淨值人群的可投資資產規模(人民幣萬億元)

圖表6:2019年中國高淨值人群投資決策流程中的使用渠道

二、私行業務群英薈萃

上市銀行私行規模和客戶數持續增長,招商銀行戶均AUM居首。2019年上半年,從公佈私人銀行規模資料的11家上市銀行來看,私人銀行規模和客戶數均持續增加,其中上市國有行和股份行無論是私行規模還是私行客戶數均處於第一梯隊

(一)私人銀行規模

招商銀行私行規模遙遙領先,平安銀行私行規模增速拔得頭籌。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6月,11家上市銀行私人銀行規模達109025.54億,相較於2018年末增長9.73%。聯絡到系列文章(一)中關於46家上市銀行2019年上半年非保本理財規模小幅下滑,兩相對比,反差明顯。受到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的影響,商業銀行非保本理財面臨轉型的背景下,上市銀行私人銀行業務逆勢上揚,成為資產管理業務的一大亮點。

圖表7:2019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銀行私人銀行規模情況

從絕對規模來看,招商銀行以21609.87億的私人銀行規模穩坐上市銀行私人銀行規模“頭把交椅”。資料表明,招行私行規模較第二位的工商銀行拉開近6000億規模的差距,雖然招商銀行上半年私人銀行規模增速在已公佈資料的上市銀行中較為靠後,但是招商銀行依然是所有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邁進私行規模兩萬億門檻的銀行。而私行資產規模1萬億元以上的銀行,除招商銀行外,還有工商銀行(1.59萬億)、建設銀行(1.50萬億)、中國銀行(2018年,1.4萬億)和農業銀行(1.30萬億)。這5家銀行私行規模合計7.94萬億,佔到公佈資料的上市銀行私行規模的72.84%,行業頭部效應較為明顯。除這5家銀行外,其他上市銀行私人銀行規模均在0.7萬億以下。管理規模從高到低依次是平安銀行(0.61萬億),中信銀行(0.52萬億),浦發銀行(0.5萬億)、興業銀行(0.44萬億)、民生銀行(0.38萬億)、光大銀行(0.35萬億)、南京銀行(0.12萬億)和青島銀行(0.033萬億)。

招行私行業務之所以能夠實現穩健的發展,一方面源於招行鏈條式獲客的模式,即從從基礎客群到金卡、金葵花客戶,再到鑽石客戶、私人銀行客戶;另一方面,招行近年來也開始探討新的模式,即私人銀行的自拓客模式,通過客戶來轉薦客戶,目前招行私行客戶轉介比例正在逐步增大。可以看出,“雙核”驅動的模式有效推動了招行私行規模的穩健增長。

從規模增速來看,平安銀行表現亮眼。平安銀行上半年私行規模為6122.45億,位居股份行第二位,僅次於招商銀行,規模增速高達33.75%。私行規模增速超過10%的銀行有8家,除平安銀行外,還有興業銀行(17.11%)、南京銀行(16.78%)、農業銀行(15.59%)、工商銀行(13.80%)、中信銀行(13.53%)、建設銀行(10.95%)和光大銀行(10.81%)。

在公佈資料的上市銀行中,平安銀行於2013年開展私行業務,私行業務開展時間相對較晚,但是平安銀行抓住了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依託集團的綜合金融實力,快速進行資源整合,實現了執行架構、人力、產品以及資產的高效協同,私行業務發展在主要大行和股份行中一枝獨秀。在執行架構方面,平安銀行採取分支行模式和直營模式,同時依託集團資源實現對優質客戶的精準服務;產品方面,平安銀行全力加大與各類資產方的合作,同時積極關注客戶財產繼承、稅務、法務、子女教育、健康醫療等的非金融需求,實現更復雜產品的輸出,滿足客戶多樣化的產品配置需求;在技術方面,平安銀行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出“AIBank”概念,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把行內高階私人銀行顧問能力整合到科技平臺,賦能私人銀行服務團隊。

(二)私人銀行客戶數

建設銀行私行客戶數獨佔鰲頭,平安銀行私行客戶數增速領跑。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6月,16家上市銀行公佈私人銀行客戶數規模資料,私行客戶數總數逾722963戶,相較於2018年末增長10.29%。

從私行客戶絕對規模來看,建行以139995戶獨佔鰲頭。雖然招商銀行的私行規模遙遙領先,但是其私行客戶數(7.82萬戶)卻低於建設銀行(14萬戶)、農業銀行(11.8萬戶)和工商銀行(9.21萬戶)。

建設銀行近年來私行客戶數增長迅猛,在2017年末建行私行客戶數才只有6.77萬戶。兩年時間內,建行私行客戶數已經達到14萬戶,增長了1倍多。建行年報和半年報顯示,

近年來,建行加大了私人銀行業務產品服務供應,家族信託保持行業領先;同時,加快提升資產配置專業能力,持續釋出大類資產配置策略,並且為私行客戶提供差異化投資品類選擇,推動私享品投資、金融市場業務開展;此外,建行積極擁抱金融科技,依託金融科技打造具有市場領先優勢的移動私行,目前建行已推出“建行e私行”手機銀行私人銀行專版,打造精選理財、顧問服務、專享資訊、品質服務、活動邀請、專屬私行客戶經理、服務預約、私行中心、集團服務等十餘項私行客戶專享功能,將智慧化、個性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生態化等特徵應用於私行客戶服務,效果顯著。

從私行客戶數增速來看,平安銀行保持領跑。平安銀行私行客戶數絕對規模在股份行中僅次於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位居第三,但是私行客戶數增速保持領先,半年時間內其私行客戶數突破了8000戶。聯絡上文對於平安銀行私行規模增速的描述發現,平安銀行充分藉助集團優勢,做到了私行規模增速和私行客戶數增速的雙第一。

圖表8:2019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情況

(三)私行客戶品質

招商銀行戶均資產規模持續領跑。雖然各家上市銀行私行業務開展時間不同,私行門檻各異,但是從戶均資產規模來看,各家銀行私行客戶品質的差距較為明顯。2019年上半年,招商銀行私行戶均資產規模達2752萬元,遠高於其他上市銀行,也是唯一一傢俬行AUM超過2000萬元的銀行,私行客戶品質明顯較高;與此同時,在私行總體規模和私行客戶數均不顯眼的民生銀行,其私行AUM高居上市銀行第二位,達到了1852萬元,但距離招行仍有900萬元的差距;此外,平安銀行同樣表現亮眼,在私行規模、私行客戶數增速雙雙領先的同時,其私行AUM排名第四,據排名第三的工商銀行(私行AUM1722萬元)僅有不到200萬元的差距。

圖表9:2019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銀行私人銀行對比

三、私行業務風正起時

中國的私人銀行起步於2005年,2007年中行、招行私人銀行的開業標誌著私行行業步入中資時代。彈指一揮間,私行業務在國內迎來了第12個年頭。過去的十年,是中資銀行私行業務借鑑學習國外機構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國內私行業務發展模式的十年。主要商業銀行仍然沒能走出衝規模、賣產品的模式,這也使得國內私行業務與國外真正意義上私行業務差距明顯。

目前來看,國內龐大的財富管理市場以及巨大的財富增長潛力已經吸引了多方機構的關注。國內銀行開展私行業務不僅受到來自券商、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激烈競爭,還要面對外資行的挑戰。

對於未來國內銀行私行業務的發展,根據自身資源稟賦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私行模式發展的道路是至關重要的,而私行業務“以客戶為核心,為客戶創造價值”則是檢驗各家銀行私行業務發展成效的試金石。在這一方面領先的機構招商銀行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榜樣,而追趕者平安銀行也有諸多值得思考學習的地方。

上市銀行理財產品情況分析

一、上市銀行新發理財產品整體概況

上半年50家上市銀行共計發行32937款理財產品,佔所有銀行新發銀行理財產品總數的49.79%,其中非保本理財22272款,佔比52.45%,淨值型產品4450款,佔比達73.75%。整體來看,上市銀行無論是在銀行理財業務轉型還是在理財業務發展方面均較其他銀行表現突出。

國有行新發產品最多,建行居首。上半年,上市國有行憑藉更強大的研發實力、更廣泛的渠道佈局等佔據新發理財產品的首位,共計發行10207款非保本理財產品,佔比達45.83%;其次為上市城商行,共計發行5990款非保本理財產品,佔比達26.89%,上市股份行、農商行分別以20.13%和7.15%分列三、四位。在非保本發行前十的上市銀行中,國有行佔據五席,城商行佔據三席,股份行佔據兩席。建設銀行以4153款產品居首,中國銀行和華夏銀行分列二、三位。城商行中,青島銀行、杭州銀行和寧波銀行也擠進前十。

圖10:上半年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發行情況(左)

圖11:上半年前十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發行情況(右)

聯絡上市銀行理財存續規模及淨值化轉型情況中關於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規模的統計發現,上市國有行非保本理財餘額佔46家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存續餘額的比例為41.78%,上市股份行為44.13%,上市城農商行為14.09%。這說明上市全國性銀行,特別是股份行單隻產品的募資能力更強,僅用20.13%的產品佔比即可撬動44.13%的市場份額,而相對應的,城農商行儘管發行的產品數量更多(合計佔比達34.04%),但是產品募集的資金餘額卻並不佔優(合計佔比為14.09%)。可以說,大行的跨地域營銷和品牌優勢對於理財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支撐。對於上市中小銀行來說,通過理財子公司實現跨地域經營以及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區域特色化經營,將是接下來實現理財業務長遠發展可參考的做法。

封閉式產品佔據主導,產品投資期限以3-6個月為主。上半年,從各類上市銀行新發非保本理財產品開放形式來看,封閉式產品仍然佔據主流,佔比達到96.35%。相較於開放式產品,封閉式產品在產品設計、記賬管理以及流動性管理等方面更加便利;另一方面,受到當前資金面寬裕和銀行投資端收益下行影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行,在此環境下,受流動性溢價影響,封閉式理財產品收益普遍高於開放式產品,在投資者對流動性沒有特別需求情況下,封閉式理財產品更高的收益更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在新發理財產品以封閉式產品為主的結構下,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向長期限方向發展。2019年上半年,新發行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185天,同比增加約47天。從圖4可以看出,銀行封閉式產品投資期限整體延長,3-6個月產品佔比達40.39%,而3-12個月產品佔比達68.24%。在監管對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期限不得低於90天”以及非標投資期限匹配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延長,期限錯配風險有所緩解。

圖12:上半年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開放形式(左)

圖13:上半年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右)

目前,監管分別於9月20日和10月22日釋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和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徵求意見稿),可以看出監管鼓勵銀行以及理財子公司投資標準化資產,約束非標資產,銀行通過拉長產品久期來匹配非標資產逐漸被限制。未來,理財產品投資期限仍會有所延長,但是非標投資限制要求銀行提升主動管理能力,藉助投研能力的提升來豐富投資者的大類資產配置需求以及產品收益需求。

零售客戶重要性提升,上市銀行私行佔比更高。無論是非上市銀行還是上市銀行,零售類客戶比重均超過九成(上市銀行90.76%,非上市銀行99.22%),未來,銀行理財將更加依賴零售投資者。但同時,考慮到零售客戶的高比重,銀行轉型過渡期內,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可能對銀行存量零售客戶衝擊較大,增加零售投資者流失風險,如何留住存量客戶,提升客戶的遷徙率將是擺在上市銀行,特別是上市中小銀行面前的難題。因而,除了在產品層面積極參與淨值型產品的研發、設計中外,投資者教育也應提上日程。此外,我們注意到在新發私人銀行理財產品中,上市銀行產品佔比高達92.87%,聯絡上市銀行私行業務情況分析可以看出,上市銀行依然是目前銀行私行業務的主力軍。對於各型別銀行來說,私行業務具有資本佔用較輕、資產收益較高、資產品質較好、有力銀行估值等特質,是銀行零售頂端的“明珠”。對於尚未開展私行業務的銀行來說,應抓住當前私行業務發展機遇,以此實現差異化發展,構築起理財業務發展的護城河。

圖14:上半年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客戶型別(左)

圖15:上半年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個人投資起點(右)

個人投資起點1-5萬元佔比更高,投資起點逐漸下沉。在理財新規放開銀行公募類理財產品投資門檻至1萬元以及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對理財子公司產品不設投資起點的助推下,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起點下沉明顯。無論是非上市銀行還是上市銀行,個人投資起點均以1-5萬元為主(非上市銀行產品佔比49.87%,上市銀行佔比41.00%),其次是1萬元及以下的產品(非上市銀行佔比36.81%,上市銀行佔比26.13%)。我們注意到,相較於上市銀行,非上市銀行投資起點下沉更為明顯,表現為無論是1-5萬元還是1萬元以下的產品佔,其佔比均高於上市銀行,這裡看出中小銀行在轉型過程中敏捷程度更高,通過低投資起點以迅速積累長尾客群,積極搶佔市場份額。而在10萬元以上投資起點中,隨著投資起點的上升,上市銀行產品佔比逐漸提升,尤其在100萬元及以上投資起點產品中,上市銀行的產品佔比達到了82.57%,這也與上文非上市銀行私行產品佔比更低相映襯,這也是非上市銀行需要逐步提升的地方。

銀行理財作為公募產品理應採取與公募基金產品同樣的監管要求,但實際中銀行不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如果把門檻降到1元,完全開放投資範圍的話,會導致理財風險的增加,給銀行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整體風險溢位。因而目前監管採取的折中方案,將銀行公募理財投資起點調整到1萬元,但是最終的狀態應該是理財子公司,其投資門檻與公募基金產品持平。實際上,隨著投資者不斷成熟,降低銀行理財產品門檻有助於銀行理財產品更加普惠化,覆蓋更多的普通投資者,這也有利於銀行理財產品與公募基金等資管產品公平競爭。因而,對於有能力申請、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來說,應該充分抓住這一政策紅利。

固收類產品為主,低風險資產為主要資金投向。上半年,各類銀行新發行理財產品型別仍以銀行擅長的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上市銀行佔比75.18%,非上市銀行佔比89.97%,而在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方面,上市銀行憑藉更強的投研實力佔據絕對主力,尤其在權益類產品方面,上市銀行以92.59%的比例遙遙領先。而由細項資料發現,全部189款權益類產品中,廣州農商行新發產品就達到102款,這裡可以看出領先的區域銀行在產品投向方面的積極探索。目前,雖然監管放開理財子公司直接投資權益市場,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過渡期內銀行仍然以穩為主,資金主要投向固收類產品,但不乏部分機構通過擬合指數、參與ETF投資來間接參與權益市場投資,甚至部分大行以及理財子公司已開始嘗試參與科創板打新來投資權益市場。未來,隨著大類資產配置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銀行可積極與公募、私募基金合作,提升在權益投資、資產配置、投資諮詢方面的實力。

圖16:上半年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產品型別(左)

圖17:上半年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投向(右)

鑑於銀行更為擅長投資固收領域,那麼低風險資產在銀行資金投向中佔據更大比例便不足為奇。根據理財新規要求,固定收益類理財投向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得低於80%。2019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新發理財產品中,投向債券類資產、貨幣市場工具和現金及銀行存款的分別佔到23.40%、23.22%和16.849%,三者合計佔比達63.46%。預計在監管正式出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後,標準化資產將成為銀行資金的主要投向,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的比拼將真正轉化為各家銀行投研實力的角力。

二、總結

整體而言,從產品層面來看,上市銀行理財業務在所有銀行理財業務中表現尚佳:從新發非保本理財產品數量來看,上市銀行產品佔比超過五成,其中以國有行為主;從產品開放形式來看,封閉式產品佔據絕對多數;從投資期限來看,上市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期限以3-6個月為主,且有進一步延長的趨勢;從客戶物件來看,零售客戶為主,私行客戶佔比遠高於非上市銀行;從非保本理財產品個人投資起點來看,1-5萬元佔據主導,且投資起點有進一步下沉的趨勢,10萬元以上投資起點中,上市銀行佔比逐漸提高;從產品型別來看,固收類產品為主,但相較於非上市銀行積極探索權益類產品投資;從資金投向來看,上市銀行主要投向低風險資產。

考慮到上市銀行理財規模、非保本理財產品數量在所有銀行理財中佔比較高,其產品型別、投資期限、投資起點、產品物件、資金投向等對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具有一定的引導、推動作用,各類銀行在理財業務發展中,可以有針對性、有比較性的進行參照、對標,特別是考慮到未來理財子公司將逐漸成為銀行理財發行的主力軍,通過觀察、學習理財子公司的先進做法,對於中小銀行拓展理財業務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業務量同比翻番,中國郵政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