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1月20日晚,拼多多釋出了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拼多多三季度平臺經營虧損為27.92億元,拼多多股價昨晚跌幅22.89%,市值一夜蒸發700億元。事實上它的營收、使用者、人均消費都在大幅增長。

關於很多人熱議的補貼導致虧損擴大,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稱,拼多多“百億補貼”入口的日活使用者已經突破1億,下一季度會繼續“百億補貼”戰略。

望嶽投資南添:很多人不會再用拼多多但會永遠記得薅到的羊毛

在拼多多財報釋出後,望嶽投資南添今天給出了新鮮出爐的解讀:

1,拼多多三季報營銷費用69.1億元,淨增加5300萬用戶,所有使用者人均花費1567(2018年可支配收入平均數2.4萬左右)。

2、拼多多的人均流量成本才100多塊,人均花費已經是1567了,但還是不到可支配收入的10%。這樣的公司,一不及預期,跌了好多。

3、100億補貼完之後,可能很多人不會再用拼多多,但會永遠記得薅到的羊毛,從受眾人數看,這筆廣告費貴不貴?

南添對於拼多多的模式和未來前景有著他獨到的理解:

在去年11月,拼多多三季報公佈後,南添就提到,拼多多最棒的一件事是現金流已經沒問題,投資人不用再給錢了。

拼多多獲客成本相對於其他各家電商巨頭更低,這兩者差額可以看作是非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時間價值損耗,說到底,錢是資源,時間也是資源。商家是在用多少資源量換取消費者的關注力。

由於拼多多充分利用微信在非一二線城市的“熟人圈”,用拼團砍價、小遊戲等自願傳播模式來實現關鍵獲客,所以長期看,這種利益共享機制的驅動力,非常重要。

長期看,拼多多與其他電商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於微信生態圈的控制力。更長期看,拼多多服務了這麼多中國人和企業,社會價值巨大,並且加速了非一二線居民的“城市化”程序、加速了各地居民消費認知的統一化程序。

畢竟像原先那種“北上廣不是中國”的現象太過突出,每個省份、每線城市群都像是一個獨特的市場,企業經營難度極大。

過往的需求研究,因為難以直接從使用者那裡獲得真實想法,通常是由陌生人對使用者進行調研或是行為資料統計分析。

拼多多是類Costco的低端拼團規模效應。

Costco就是美國中產階級的中端拼團模式,之所以效率高,正是因為先收會員費和長期銷售資料分析,可以將福斯準確的篩選過濾到完全匹配的1%,即90型人群中的1%。

芒格那麼喜歡這家企業,因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新零售,即需求端驅動生產端、“人找貨”。有效人群內的規模效應帶來的低成本結構。

傳統意義上的沃爾瑪、亞馬遜、淘寶,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在儘可能多的展示商品種類,是“貨等人”,屬於“總人群內的規模效應帶來的低成本結構”,仍是工業時代之後的供給驅動時代的模式。

這種模式在工業生產能力過剩的今天,簡直就是消費者的負擔---海量的資訊和認知學習,使得消費者的心智都不夠用了。至於所謂的智慧推薦,都是機械性的記錄統計行為,無法知道消費者下一步想要什麼。

而拼多多在智慧代理和低端拼團兩大要素驅動下,規模化需求的“可預測性”終於出現了,這是傳統營銷理論最難以實現的一點。

拼多多給了人迪斯尼的樂趣,絕對是洞悉心理學的高手。“拼得多、省得多”是現在已經佔領了使用者心智的認知形象。這種真正有價值的“品牌”,實現路徑卻是生動有趣,讓使用者沉浸其中。拼團人數在時限截止前的一點一點上升、幫助使用者打發時間的小遊戲、全場包郵讓使用者心理暗爽……

段永平:想想補貼是什麼意思不要人云亦云

無獨有偶,在段永平看來,拼多多也有了costco的感覺,他舉了個自己在拼多多上購物的例子:

“前段時間回國時在拼多多上買了些東西,沒經歷不好的體驗。舉個例子,這次回去忘了帶沖鼻子的瓶子和鹽(對付過敏用的),去商店也沒找到,在拼多多和另一家電商上找到了,拼多多隻要兩天就到貨,還稍微便宜些,就買了,東西和我原來用的是一樣一樣的。我還沒空去自己體驗過迪斯尼的感覺,但Costco的感覺有了。”

段永平說,他投拼多多確實是因為喜歡黃崢。他說:“我今年春節回國專門買過接近100單拼多多上的東西,你肯定沒有試過。拼多多有這麼多使用者,絕對是有道理的。”

段永平關於拼多多的解讀常常一針見血,今年10月,有人曾向段永平提問,拼多多最近在非常大力度的補貼,如何看待看補貼這一看起來有點短期的獲客方式?

他的答案簡單直接:“你去看黃崢怎麼回答的吧。你也可以看看他們的現金流,然後想想補貼是什麼意思,不要人云亦云哈。”

在昨天的拼多多三季度電話會上,黃崢也提到了補貼,他說:“'長期'是增長的戰略,也是與變現的取捨,但是我覺得實際上沒有所謂的取捨,因為我們把花錢看作是一種投資,是一種長期的機遇,有了這樣的機遇,我們就要去大量地投資,而不是說把錢都存著。所以有時候會陷入一種境地,如果數字表現得不錯,但實際上是我們沒有抓住機遇去投資,總是很保守。但是有時候,數字表現不佳,卻說明了我們抓住了投資機會去做了投資。”

段永平對黃崢的評價一直很高,他說:“黃崢是特別難得一見的一直關注事物本質的人,有悟性,又聰明,未來有任何成就我都不意外。”

在他看來,如果把拼多多看作非上市公司,能活下來的話,十年後肯定會比現在厲害很多,而且能活下來的機會很大。”

李國飛:擴充品類是拼多多的生死之戰

投資人李國飛在近期的一次講座中,也提到了拼多多。他說,四年時間,拼多多服務的客戶從零增長為將近五億,這樣的進化速度是無法想象的。

但他也明確指出了拼多多存在的問題。

李國飛認為,大資料時代,一個公司所擁有的資料數量越多,維度越多,不僅進化力越強,而且競爭力也越強。公司與公司的競爭,已經演變成了資料量及維度的競爭。

而拼多多現在商品和顧客的維度還很單一,從一線城市到六線城市的客戶來拼多多的目的,都是為了買非常便宜的商品,這對它的進化非常不利,所以它要儘可能儘快地擴品類,除了有白牌商品,還提供名牌商品,以吸引各種不同層次的客戶。

這麼做對豐富它商品和客戶的資料維度和資料量實在太重要了,這是它進化的生死之戰,因為它的對手是資料量和資料維度都無比強大的阿里,每天都在琢磨怎麼把它打敗。

現在拼多多的辦法是百億補貼,是否有效,還有待觀察。成功了,就是下一個淘寶,不成功,就有危險。

他說,自己在拼多多上面看見了一個雙門、有冷凍冷藏的冰箱,價格是478塊錢。

478塊錢可以買到一個雙門的上冷凍下冷藏的冰箱,這個叫什麼?叫產品的洞穿力。就是你看到的時候,會有一個“Wow”的感覺,不是說在拼多多上面挑了多久挑出來的,就隨便刷了刷了,我看“Wow”,有這麼一個東西。

它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這位投資人說,這跟它後面的兩個飛輪是有直接關係的。

當有了一定規模客戶的時候,它做了一個很特別的事情,把這一定規模的客戶分配到極少量的sku(最小庫存管理單元)上面,當它分配到極少量sku上面,產生的效果是巨大的。

雖然它當時還是一個很小的公司,流量也不大,但是因為它的sku數量更少,每個sku可以獲得的銷量竟然可以跟淘寶相比。

這樣,供應商就有動力在拼多多上面開一個店,來銷售比較好的產品。

由於它一個sku可以獲得巨大的銷量,造成供應商很珍惜這樣的商業機會。用什麼方法來珍惜商業機會?更多地去讓我的供應鏈做到足夠高效,提供足夠好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當量大的時候壓低採購價格,讓成本變得足夠得低。當成本變得足夠低的時候,就直接地產生了一個更高的價效比。

當有了更高性價比的產品再加上更低成本獲得的客戶群,就產生了更高的復購率。當復購率上去以後,整個採購單量都在往上提。它有這樣一個大飛輪的作用,以至於出現了快速成長。

我們當時非常詫異,跟蹤它有兩年左右時間,它的成長速度沒有掉下來,一直在持續地每月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增長。這跟它系統化的大飛輪是直接相關的。

另外就是它的一個小飛輪。由於有很多的採購行為,造成它有更多的使用者資料,可以更多地做精準選品和使用者推薦。

當匹配效率更高的時候,使用者的滿意度會提高,會帶來更高的復購率,流量成本進一步降低,採購規模、消費規模進一步擴大。

這是一個小飛輪,左邊是供應鏈驅動的,右邊的是技術驅動。但兩個飛輪同時轉的時候,建立起了它的一個正向商業迴圈,以及它的網路效應產生的地位。

拼多多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技術驅動的公司。投資人看重什麼?

第一,洞穿力,產品有沒有使用者價值,它的極高的價效比就是使用者價值。

第二個,是不是有很強的可擴充套件性,它是平臺性的生意,對它來說基本上是零邊際成本的擴張。

第三個就是護城河,拼多多有幾個比較高的護城河:

一是網路效應。越好的商家,越好的使用者;越好的使用者,越好的商家。

二是,拼多多在很多人群當中變成了一種習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習慣?我等下再多講兩句。

三是效率。

四是,積累的資料對它的效率有一個正向持續的影響。

很多人用拼多多會用的很爽,這位投資人也給出了原因,因為當你刷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不經意的驚喜。

就像發現478塊錢的冰箱的時候,雖然他不用買冰箱,但會給他帶來一個不經意的驚喜。

為什麼能有驚喜的感覺。因為它符合了人的多巴胺分泌機制。

在他看來,刷拼多多、刷抖音、或者玩開心消消樂,後面的心理機制是類似的。後面的心理機制是開心,但是不只是開心,它有一定的開心因素在,但不是一個持續的開心。

人是不能維持持續開心的,你沒有辦法一直在一個很高的開心狀態。

像拼多多也好,抖音也好,它帶來的是兩樣東西,第一個是某一個點的爽點。第二個是它帶來的是不確定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屏刷出來的是你喜歡的還是你不喜歡的,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點。

當不確定性和爽點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它會促進你的多巴胺分泌。Burst的多巴胺分泌會促進你對產品喜歡,這是一種壁壘。

當用戶對你的產品形成習慣性喜愛的時候,你的產品會獲得一個更高的壁壘。

延伸閱讀:


- 小彩蛋 -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800億市值蒸發!“5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為啥越虧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