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這個詞我們經常聽到,財務自由來源於“financial freedom”的概念。財務自由是指你無需為生活開銷而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你所獲得的被動收入必須至少要等於或大於你的日常開支,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渴望達到的狀態。

相對於進入超級富豪圈這種遙不可及的目標,財務自由還是可能實現的。

這需要2個條件:有足夠的+被動的收入。被動:非本職工作的收入,比如存款利息、股票、房租、股份分紅等。足夠:每個人的定義不同,生活習慣也不同。普遍意義上,是除住房、交通、養老等之外,可以對喜歡的事情不加思考的消費。比如想旅遊就旅遊,想買車可以隨時提錢買車等等。

一般說來,財務自由是投資理財的終極目標。在現代化社會裡,財務是對人身自由的最大約束條件,追求財務自由的目標就是將這種財務的“約束力”降到最低,尋求個人身心的最大自由。

達到財務自由,需要如下幾個步驟:

1.能賺錢

大部分人工作都是為了餬口、養家、養老,養車養房,為了成為一個體面的“成功人士”而努力工作。但是一旦不能工作,“成功人士”的積蓄就開始變少,面具被撕下來,風光不再。所以,即使不喜歡的工作也要幹,不喜歡的領導也不敢炒。

如果你是為了興趣而工作,那你就是在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很多通過創業而成功的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茨最初就是從“做感興趣的事”開始的,最初也不知道會獲得這麼大的一筆財富,金錢只是他們的一個意外收穫。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合理地職業規劃、跳槽和升職,都能夠帶來更多的工資,離財務自由也就越來越近。

2.能留住錢

除了工資以外,還有其收入是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不工作的時候也能有錢進,包括:房租、股票紅利、債券利息、稿費。

可能很多人擁有幾套房子,但關於房子的收租和還貸,每次計算都是負數,那麼這種就不叫做資產,而是負債,是負擔。

另外要理性消費,不做剁手黨,才能攢下資本。節制消費不僅需要剋制,也需要毅力。

3.會投資

一般說來,每年投資收益率能達到5%,就能實現預期目標。每年都達到5%的標準,其實不少。所以需要找到你能懂的那一行,長期、穩定的拿到收益。

財務自由是為了解放身心,不再被錢拖累,如果能保持一顆平常心,財務自由也會給你帶來心靈自由。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沽空機構殺人鯨向瞄準卡森進攻,一擊即中股價急瀉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