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K12線上教育平臺作業幫宣佈完成E+輪融資。這是繼今年6月29日E輪7.5億美元融資後,作業幫再一次獲得資本青睞。半年內兩獲鉅額融資,這對早已佔據線上教育流量側顯著優勢的作業幫來說,算得上是如虎添翼。可以預測,這家全球使用者規模最大的教育科技獨角獸,未來還將迎來高速發展期。不過,或許有人會問,作業幫到底憑藉什麼,在成立短短5年內成為行業領軍者?
資本青睞:使用者資料和結構說明了一切
網際網路企業吸引資本關注最直觀的武器便是流量:根據作業幫公開資料顯示,其旗下產品總日活使用者突破5000萬,月活突破1.7億。其中,作業幫APP是國內唯一月活使用者過億、唯一進入中國應用市場Top30的教育類“超級APP”。
同時,作業幫直播課累計付費學員已超2000萬。這就意味著作業幫不僅在流量端已經佔據顯著優勢,並且建立起了流量向付費使用者轉換的有效通道,商業價值凸顯無疑。
從各種資料上來講,作業幫都足以讓資本青睞,學員兩年增長10倍、綜合獲客成本不到業內一半等等。在此,本文不做一一贅述,僅就上述使用者流量和結構資料來講,作業幫已然坐穩全球使用者規模最大的教育科技獨角獸的位置。
科技賦能:智慧匹配成“核武”
2015年,作業幫自誕生日起,瞄準的便是教育領域的科技賦能。
在中國,尤其中小學師資資源相對缺乏,只能透過規模化教育來解決師生比例不匹配的問題。但是,教育領域又存在一個“特里芬兩難”問題,即規模化教學可以降低成本,卻又難以實現“因材施教”。而今,這一千古難題藉助網際網路手段,有了化解的方向和可能。比如,在作業幫的大資料平臺上,可以刻畫出高精度的使用者標籤,並藉此實現個性化智慧推薦、學習效果評估等,有效幫助學生提升成績。
除了區域、學校、年齡等基礎資訊外,學生每一次拍題都是使用者在表達他的學習訴求。所有學生的行為,都能描繪出使用者畫像,包括知識結構、薄弱環節、易錯點等等。作業幫為了刻畫使用者畫像,至少有上百個維度。
而作業幫藉助其龐大的師生資源,透過大資料的加持,又讓作業幫開啟了“上帝之眼”,從而反向指導教師團隊安排趨於合理化的課程內容和比重,同時針對性地智慧推薦給每一個學生所需要的知識點、作業、考題等,以此實現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在其背後,作業幫多達1700多名工程師的技術支撐是堅實的後盾。而這個技術團隊,還在不斷壯大。
當然,作業幫能迅速壯大,與智慧裝置無處不在的時代也密切相關。根據CNNIC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行動通訊網路。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固定網際網路寬頻使用者接入為4.5億戶。在近1.94億K12學生家庭中,寬頻普及率早已超過90%。
正所謂,時勢造就英雄,作業幫認準了技術革新的道路,憑藉著智慧匹配等等科技賦能,得以在教育領域快速起飛。未來,隨著智慧化、直播等等趨勢的全面普及和升級,作業幫也勢必會迎來全新的高速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