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比特幣漲瘋了!

最近全球的數字貨幣玩家又一起見證了歷史,自今年連續9個月暴漲4倍後,12月27日19點左右,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攻,突破28000美元/枚,24小時漲幅達13%,創歷史新高!

2008年11月1日,化名為“中本聰”的程式設計師一篇論文中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2009年1月3日,他開發出首個實現了比特幣演算法的客戶端程式並進行了首次“挖礦”(mining),獲得了第一批的50個比特幣。這也標誌著比特幣金融體系的正式誕生。比特幣第一次產生價格是2010年被購買所對應的約0.0025美元,以如今2.8萬美元的價格計算,10年間比特幣的價格漲幅已達到1120萬倍!

對於比特幣的這輪上漲雖然有不少關於世界經濟形勢下資金避險等方面的分析,但如果從貨幣屬性來分析,稀缺性和共識是比特幣這10年大行情的基礎邏輯。

01

實際上,從貨幣的起源來看,最根本的邏輯就是其稀缺性以及由稀缺性所帶來的共識機制。從貝殼到貴金屬再到比特幣,與原始人的貨幣邏輯並無二致。

有據可查人類最早的貨幣是貝殼,在陸地文明的發展中,受活動範圍所限,貝殼常見於地下出土或化石,陸地文明的人們要找到貝殼實際上需要投入一定數量的體力勞動,獲取貝殼投入的勞動量成為衡量貝殼價值的標準之一。

越是在貝殼少的地區,獲取貝殼的難度越大,所需要的勞動量或勞動量的等量價值就越高,這也導致貝殼的價值就越高。

實際上,貝殼之所以能成為貨幣是由於其稀缺性以及人們對獲取貝殼勞動量的共識所決定的。

除了貝殼以外,還有一些歷史學家發現了在非洲的某些部落有習慣將一種罕見的樹上的果實作為貨幣的習慣,這種果實處於位置越高的果實採摘的難度越大,所冒的風險越高,在交換中價值也就越大,這實際上與貝殼是同一種道理。

隨著文明不斷髮展,人類活動範圍越來越廣,海邊的貝殼可以輕易獲取,而海邊的貝殼與陸地土裡挖出的貝殼並無二致,大量貝殼湧入市場形成了事實上的通貨膨脹,這嚴重衝擊了陸地文明所形成的共識體系,貝殼作為標準衡量中介的角色被終結,貝殼貨幣的時代結束。

隨後,同樣具有難以開採鑄造和數量稀少兩個特點的金屬開始作為交易中介成為新的貨幣,由於金屬的可塑造性和可分割性,金屬的重量單位成為貨幣的計量單位。這種靈活多變的計量單位客觀上也為商品和貨幣的繁榮流通時代的到來開創了條件。

02

金屬貨幣時代,金屬本身不僅就是一種貨幣形式,由其鑄造而成的官方貨幣形態同時也具備官方法幣的屬性。

雖然統治者都想改變金屬貨幣以重量為單位來計量,而改用以國家鑄造規定作為計量單位,但是在民間流通中仍然會是按實際重量稱重計量。如果一個統治者其鑄造的貨幣不是“足兩”貨幣,本身就是對民眾財富赤裸裸的掠奪,往往會激起激烈的反抗。

同時,以鑄幣權為代表的貨幣定義能力也一直是官方對其正統身份的一種宣示。同治初年辛酉政變的起因之一就是鑄幣權,而政變成功後由肅順等八大臣所鑄的“祺祥幣”也馬上被廢棄。

實際上明朝的滅亡有很多歷史學家把其歸結於墨西哥銀礦的發現,正是由於大量的白銀被提煉和走私進入中國,導致明朝銀本位的財政體系出現崩潰。從而導致了明末的動盪。

隨後法幣時代到來,以政府信譽為背書的“紙幣”開始流行,但是問題是,這些違背了貨幣本質的法幣背後的國家並不具備其所發行貨幣時所擔保的信譽。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吸取了此前的教訓,佈雷頓森林體系所確立的美元世界貨幣地位的前提就是美元與黃金的對應關係。

但在隨後的實踐中,各國人民發現,原來一直承諾要與黃金的對應的美元體系完全是一紙空談,美元透過不斷的貨幣超發對全世界進行收割。

當紙幣的背後有價值對應的時候,人們願意持有紙幣,當紙幣被無限制的印刷,背後價值大幅縮水的時候,人們就會尋找新的商品來實現貨幣的功能。這就是隻要貨幣一超發,稀缺資產就上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流動性過剩的時候,買黃金、茅臺、核心股票、核心房產,都是同樣一個邏輯,就是一個重新尋找稀缺性的過程。

03

相比於紙幣,比特幣太具有貨幣最初的邏輯了,與茅臺、房價、黃金的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如果作為投資來看,房子的地理位置的稀缺性是其升值的重要因素,而稀缺效能形成共識的原因是大家對於房子所處位置未來依然會處於核心位置的共同相信。

黃金也是,其稀少的數量以及繼承了金屬貨幣時代所遺留下來人類對於貨幣的慣性思維模式使其更容易在人類社會形成共同的共識。

比特幣的本質同樣如此,維繫貨幣信仰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稀缺性”。比特幣在設計之初就被定義為2100萬個的總量且永遠不可能再增加,這個總量保證了它的稀缺性。此外,複雜的“挖礦”程式設定也保證了獲取的難度,並且在制度設計上比特幣的挖礦難度會越來越大。

稀缺性是推動比特幣上漲的重要原因。當紙幣變得不再稀缺的時候,貨幣的信仰也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市場會自發的尋找能夠長期存活、長期稀缺的資產,尋找新的貨幣。這時候比特幣就成為了資本追逐的物件。

04

Twitter使用者Nunya Bizniz釋出了一張圖片,其中可以看到2013年至2018年間比特幣的價格以及1976年至今的黃金的價格。相似之處完全令人震驚。

如果只從貨幣屬性以及使用特點來比較,比特幣相對於黃金有它自己的優點:

總量更恆定:比特幣總量只有2100萬枚,並且永不增發,而黃金每年還有幾百噸的產量和未探明的儲量都增加了不確定性;儲存支付成本低:黃金的儲存支付成本較高,還可能面臨著造假和丟失,但比特幣的可溯源機制保證了真實性;此外比物幣數字貨幣的特徵也保證了其支付流通上的便利。

實際上,在通貨膨脹嚴重的委內瑞拉、奈及利亞、阿根廷等地,比特幣的使用量都在大幅上升。

此外,外部的寬鬆貨幣環境和經濟刺激計劃加重了資本避險的動作,也促進了比特幣本輪的暴漲。美聯儲就開啟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以及12月21日透過900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都使市場對於流動性的預期大大提高。此外m機構則預計明年美聯儲仍將擴表1萬億~1.5萬億美元,政策邊際收緊最早可能也要到2022年初。這種預期激發了市場對加密貨幣的投資熱情。

正是基於此,有分析師預言比特幣在2021年還會有數倍的上漲空間,也有分析師分別給出74000美元、10萬美元的超高目標價,花旗銀行給出的目標價甚至高達30萬美元,較目前價格超過了11倍!

w

但實際上,雖然稀缺性是形成共識的前提,但是如果沒有共識,稀缺性也沒有意義。

高盛認為,雖然比特幣對黃金有一些替代屬性,但黃金是一種具有長期實際資本保值的防禦性資產,比特幣則只是一種短期避險工具。

比特幣雖然有其優點,但是還沒有被全世界所接受。作為電子貨幣,比特幣有很多潛在的替代貨幣,這些貨幣與比特幣唯一的不同不是共識,如果未來有其他加密的電子貨幣和技術來衝擊比特幣也不是什麼不可預料的事情。

此外,隨著全球對疫情控制把控能力提高以及經濟復甦步伐加快,全球各投資機構及民眾對通脹預期降低,也必然會減少人們對比特幣的投資熱情。

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在全球的金融體系中比特幣只是作為一種金融投資品,並不是法定的數字貨幣,而目前全球各國有不少都在進行官方數字貨幣的研發,未來官方數字貨幣的推出應該會對比特幣的市場行情形成巨大的壓力。

實際上,在很多國家比特幣並沒有合法的身份,亦沒有正式納入金融監管軌道,對比特幣的交易過程的監管存在很大盲區,目前只是依靠執行機制在自行推進,這其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人為操縱和大戶作假的行為,這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是值得警惕的風險。

投資需謹慎,本文不作為投資推薦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房貸未還清的注意:央行“新政”剩2天,2021年起房貸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