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12月份,蘋果在中國臺灣的供應鏈傳出訊息,蘋果車很有可能在2021年9月上市。但業內人士質疑,這份報告的說法似乎不太可能;原因有很多,從缺乏嚴格定義的車輛規格,到似乎很短的時間內,生產一個實質性的產品。
訊息傳出之後,美股裡的兩家生產鐳射雷達感測器的公司股價大漲,Velodyne曾單日漲幅達到23%, Luminar 單日漲幅一度高達27%;A股中,鋰電池板塊等也持續大漲數日。
與此同時,市場猜測,就像蘋果手機一樣,蘋果汽車也需要一個強大且完備的供應鏈。而中國作為新能源車配件最完備的市場,更有可能獲得蘋果車量產中的機會。
最新訊息,TF Securities 明星分析師Ming-Chi Kuo 對投資者表示,不要相信圍繞蘋果車在2021年上市的報告炒作,該報告幫助推高了被認為與蘋果汽車業務有關的“概念股”估值。購買相關公司的股票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可能是短暫的”。
Ming-Chi Kuo認為,投資者現在不應該這麼做至少有三個原因:
首先,“上市時間表”的不確定性。更具體的,車輛缺乏供應商或規格、以及“蘋果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競爭力”的不確定性是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TF Securities 在之前的報告中表示,蘋果車大概在2023年至2025年之間推出。但是該機構最新的調查顯示,蘋果汽車目前的開發時間表尚不清楚,“如果2020年開始,如果一切順利,那麼據蘋果公司估計,自動駕駛汽車的潛在上市時間可能在2025年至2027年之間“。
Ming-Chi Kuo 在報告中寫到,鑑於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快速變化,以及蘋果公司對質量的高要求,蘋果汽車最終的上市市場推遲到2028年以後也不足為奇。
其次,報告和傳聞中的規格和供應商“只是市場的推測,不涉及實際的蘋果汽車供應商”。技術規範的“仍在不斷髮展”的性質,也使得在預計的蘋果車在上市之前“談論最終規格還為時過早”。
最後,關於競爭格局, TF Securities 認為蘋果勝出的關鍵不在於汽車硬體,而是大資料和AI技術,但相比目前已經存在的市場產品,這並不是蘋果占主導地位的領域。
Ming-Chi Kuo 寫到:“當Apple car推出後,目前的自動駕駛汽車品牌已經積累至少5年的大資料,並有利於深度學習。作為後來者的蘋果如何克服這一滯後差距?”
儘管有2021年蘋果車上市的說法,市場上其他分析師對這一時機提出了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多數人認為,蘋果將在2024年推出的汽車中採用“下一級”單電池設計。
摩根士丹利認為,蘋果有興趣“透過硬體、軟體和服務的垂直整合來提升駕駛體驗”。蘋果汽車被視為一個長期專案,將五項核心技術引入其中,包括處理器設計、電池、攝像頭、感測器,以及可能有助於其汽車開發工作的展示。
但華爾街更多的分析師並不認為蘋果會真的造車。
高盛在談到蘋果推出汽車的時機時表示,將蘋果汽車作為一個支援服務的硬體平臺是有意義的,但釋出一款汽車的高昂成本可能意味著對投資者的影響有限。與蘋果其他業務相比,汽車的利潤率通常較低,這也被認為是蘋果探索其他途徑的一個可能原因,比如依靠另一家制造商來製造實際的汽車,而蘋果提供作業系統等其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