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相對弱勢,這一弱勢在此前美國晶片斷供華為時更是顯露無疑,使得中國相關企業不得不陷入被動狀態。但即使如此,中企也沒有屈服於美國的壓力,而是積極投身於晶片自主研發工作中。目前,儘管美國方面已經放鬆限制措施,允許多家企業恢復對華為的晶片供應,但華為以及中國其他相關企業仍然專注於晶片研發,並且不負眾望迎來了新的進展。
中企半導體專案即將投產據C114通訊網12月28日報道,惠科集團的6英寸晶圓半導體專案取得新突破,目前已經進入了試產階段。惠科集團表示,現階段該公司已經接到了十幾萬件晶片意向訂單,一旦完成相關裝置除錯,就將立即展開大規模生產工作。惠科總經理梁洪春表示,該公司首批半導體功率器件效能已經達到設計目標,預計截至2020年一季度,可月產20萬片晶片。
需要特別一提的是,惠科集團展開的6英寸晶圓半導體專案是集功率半導體器件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專案。其中,功率半導體是電子裝置電能轉換和電路控制的核心領域,而目前中國的功率半導體主要是依賴於海外進口,這也就是說,惠科集團的6英寸晶圓半導體專案所取得的新進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國功率半導體的自給率,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離半導體國產化目標又近了一步。
美國經濟學家:對美國造成一點壓力對於中國半導體行業飛速發展的情況,美國經濟學家戴維·戈德曼則表示,對美國造成了一定壓力。戈德曼認為,中國半導體技術市場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如果美國限制當地企業對中國出口相關產品,那麼很可能會導致美國企業難以存活。
要知道,此前美國對華為實施的斷供晶片政策,雖然讓華為面臨一些難題,但比起華為的當時處境,美國晶片企業更是步履維艱,直接陷入了晶片庫存大量積壓的局面,使得當地晶片行業承受了巨大的損失。這是因為華為等中企一直都是美國晶片企業的重要買家,而美國政府的限制措施導致當地晶片無處銷售,自然避免不了“反噬”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