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造富神話。我們放眼歷史長河就會發現,中世紀時,小工場主和商人發了財;大航海時代開啟,販賣黑奴和土地者變成暴富;工業時代到來,大工廠主和大銀行家掌控經濟命脈;二次工業革命,石油和汽車行業湧現富豪;世界大戰,金融家、政客從中大肆斂財;戰後五十年,高新技術產業遍地巨鱷;二十一世紀以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又蓄勢待發......

我們國內何嘗不是,改革開放以後,無數商人、企業主、金融家賺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品嚐到了品質生活的快樂和前路可期的喜悅,即便其中過程坎坷挫折、幽微隱秘,但一代一代的造富神話可謂層出不窮、令人垂涎。

在發達富饒的珠三角地區,深圳華強北就曾是這樣一個批次生產造富神話的地方:一夜暴富、空手起家到身價過億、打工仔翻身做大老闆這種例子曾經不斷誕生。

華強北的"出道"——兵工廠的華強路

1979年,生產軍用無線電半導體的粵北軍工廠感覺搬遷勢在必行,便上書請示領導,結果很快得到批准,省領導大手一揮,兵工廠的三個廠子便從粵北的清遠一下子搬家到了深圳福田區

那時,兵工廠的地界還是一片的荒田雜草、廢棄廠房,基本是房屋寥落人馬稀。走在寬敞的大土路上,放眼望去,都沒有什麼遮擋視野的建築物,這邊一眼看見山,那邊一眼望到水。當然,輝煌和騰飛總是始於一片平地,歷史告訴我們,荒蕪反而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性。

兵工廠搬遷之後開始了軍轉民的工作,改做民用家電,並且更名為"華強",寓意為"中華強大"。

次年,深圳特區成立了,一大片荒蕪平凡的地塊都大有騰飛雄起之志,政府特將華強公司附近一條路命名為"華強路"。在華強的北邊,大量的廠房開始被建造起來,這一片地區被命名為"上步輕工業區",主要經營電子加工的業務

因為該工業區位於華強公司北側,便被人們稱之為"華強北"。

不斷提速的經濟快車

1981年,華強北的"靈魂建築"——深圳電子大廈開始動工,落成之後,這座20層高的建築物顯得鶴立雞群,有些孤零零的,但格外引人注目。

深圳電子大廈就像雨後第一棵春筍,從這片未來的經濟沃土上拔地而起,隨之而來的便是日益壯大的華強北,兩年不到的時間裡,華強北已經新建了五十多家工廠

1984年大領導視察華強北時,說下了那句"電腦要從娃娃抓起",華強北從此名氣越來越大。

一轉眼來到八十年代中期,電子工業部考慮到把眾多小企業合併成大企業可以打造規模優勢,把內部競爭轉化為內部有機協作,因此決定整合百餘家分散的小型電子企業,成立了深圳電子集團,而深圳電子集團也就是後來的深圳賽格集團公司。

1988年,深圳電子集團在之前建立的深圳電子大廈開立出一個電子元器件交易市場,結果實在太過火爆,只好在1996年將原來的大廈推平,又建了一座摩天大樓——賽格廣場大廈

1998年,市區政府及時把握住轉變的契機,開始對華強北商業街進行改造,使這裡變成了深圳最傳統、最具人氣的商業旺地之一。

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瘋狂的年代。當時在華強北流傳著"一米櫃檯"的吸金故事,親歷者不斷講述著他們所見證的景象:"六萬平米的商鋪招租,三個小時就一搶而空"、"一個鋪位的申請登記表,下樓拿到街上就能轉手賣五萬塊"、"那個時候只要不是傻子,人人進華強北都能賺錢。"

只要拿到櫃檯,無論成本多少,都能在很短的時間收回,人們逐漸變得不計成本,兩三萬的商鋪,轉讓費能炒到大幾十萬。

畢竟,一米二的櫃檯+一臺計算器+一部手機=創造幾百上千萬的財富,這是當時華強北人們所堅信的財富密碼。

一時間,華強北湧入了四萬多家電子公司和幾十萬電子從業者。造富神話吸引著一批又一批青年人來到此地,有人原本是工廠小妹,憑藉著代銷手機麥克風發家致富;有人身無分文來到這裡,靠著組裝電腦賺得一塌糊塗。

最典型的還是"山寨手機王子"的例子,16歲的陳金淩空手隨親戚來到華強北打拼,當他看到山寨機市場生意火爆時,逐漸萌生了整合市場,做一位大代理商的想法。

有了目標以後,陳金淩一邊和叔叔打工,一邊不斷了解市場積攢經驗,幾年後,他終於攢夠人脈和本錢,拿到了代理商的資格,由於為人誠信,供貨足,陳金淩的生意越做越大,最後身家過億,最輝煌時一天流水超過百萬。

不少商界大佬都曾於此發家,例如華強北賽格科技創業園的一棟老樓,那就是馬化騰與騰訊夢開始的地方。

華強北經濟騰飛的背後是九十年代初期的大潮流:珠三角的製造業開始逐漸拓展海外市場,將電子產品銷往日韓、東南亞乃至歐美各地。可以說,八九十年代是一個黃金時代,國內的一切都在野蠻生長。

山寨機的潘多拉魔盒

華強北商業區作為全國首批購物放心一條街於2000年獲得國家工商局授牌,並在2008年第十屆高交會華強北分會場開幕儀式上獲得"中國電子第一街"榮譽稱號,這標誌著行內確認了華強北商業街在全國電子商業界的龍頭地位。

直到現在,華強北在很多人記憶中佔據的位置,是"中國電子第一街",但這"第一街"的名號背後卻帶有幾絲諷刺意味,這要從世紀之初的山寨機風潮說起。

2003年以前,華強北什麼都能造,但造不了手機,因為手機畢竟是高科技產品,是集成了多項精密技術的高壁壘產品。

但這一壁壘在2003年被臺灣聯發科的技術創新推平——單個晶片,就具備手機所需要的多個模組,從此華強北的生產廠家只需要加裝幾個部件就可以出產品了。具備了完整產業鏈的那一刻,便是華強北走上山寨機不歸路的開始。

"山寨手機王子"的發家就始於這個階段。在當時,華強北山寨機在售價上有著碾壓性的優勢,正品賣一千,它可以只賣三百,這已經是獲利豐厚的售價;超大容量電池、超大音量、四卡四待......

華強北各種魔改又為手機增添了不少別緻而實用的功能。逐漸地,已經是亞洲最大電子元器件交易中心的華強北又進而成就了亞洲最大的手機交易中心。

攤位的炒作情況有增無減,商鋪租金兩到三萬,但是轉讓費有時被炒到將近百萬。山寨機的種類開始琳琅滿目,全國上下充斥著數百個山寨品牌之多,但都是換湯不換藥,同質化問題嚴重。

要知道,同質化嚴重、供給充足的市場總是面臨著過度飽和的風險,你的產品我的產品都一樣,那靠什麼競爭?只有拼成本。

於是這種過度飽和又缺乏管制的市場漸漸滋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包裝、印標、封裝、檢測,一個完整的造假鏈條從狹縫中逐漸滋生。

造富美夢的破裂

華強北逐漸在界內外積累下了廣泛的惡評,迫於輿論壓力,政府開展了高強度清查,甚至深圳副市長親自帶隊出馬,2011那年,華強北又來了一次徹底的"大掃蕩"。

經過高壓集中整治,華強商業圈出現"關、停、並、轉"潮,一些依靠違法手段經營的商戶失去生存土壤,華強北手機專業市場3575個商戶主動退場,2012年10月份,因為地鐵7號線建設開工,主幹道被封閉三年,華強北自此人氣日漸冷落。

當然,巴菲特老先生曾經說過:"等到潮水退去,才知道誰沒穿泳褲",有些華強北人是獲利抽身,有些則是被傾倒的財富大廈砸得粉身碎骨。比如"山寨機小王子",在海水退潮後,妻子離開自己,合作伙伴抽身,大批貨物囤在手裡,還每天被人討債催款,最後精神失常,衣衫襤褸地混跡在華強北的大街小巷裡。

必然降臨的秩序

世紀之交的華強北,總讓人聯想起十八世紀的紐約,十九世紀的倫敦:野蠻生長,到處是混亂、無序,到處是機遇、潛力。

但這種無序的日子是無法長久的,一些華強北的從業者早早預見到這一天,完成財富積累之後便將精力付諸於轉型,不過更多人則是帶著全副身家,和華強北山寨帝國陪了葬。

從無序到有序,從熵增到熵減,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小小的華強北概莫能外。紅利期的浪潮褪去之後,華強北真正沒落了嗎?不盡然。

有人離場就有人入場,鐵打的地界,流水的從業者,如今確實缺少那種一夜暴富的神話了,不過從業大軍還在,華強北人的經營內容只不過從山寨機變成了正品機、化妝品、區塊鏈礦機。

相關資料顯示,華強北商業區佔地面積僅有1.45平方公里,卻有企業約2.5萬家,個體工商戶2萬餘戶,從業人員近23萬人。

華強北仍然是那個"打個噴嚏全國電子產業都要抖三抖"的地方,全國大部分TWS耳機、區塊鏈挖礦用的礦機仍然來自這裡,而且近些年,替人購置手機、完善售後的揹包客群體逐漸壯大,良幣驅逐劣幣,那些靠信譽、服務、效率積攢下人脈的揹包客們逐漸有了不菲的收入。

前些日子,這裡才剛剛舉辦了第三屆華強北科技藝術節和第二十二屆高交會,科技+時尚+藝術成了華強北的新標籤。

可以說,被時代淘洗沉澱過的華強北,確實已經摘下了"一夜暴富"的光環,但榮光從未遠離這裡,而是在這片依然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地方上空徘徊,等待著有朝一日榮光迴歸。

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TrueFi 將無抵押借貸帶入 DeFi 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