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核心觀點:

1、優選六大景氣賽道

1)雲計算:高景氣持續,確定性強,分享賽道的長期成長紅利。

2)工業軟體:在自主可控大勢下,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助力智造升級,下游高景氣度持續。

3)網路安全:明年下游開支有望回暖,產業短期業績將得到改善,長期受政策、需求和技術驅動。

4)人工智慧:技術產品化加速,產品進入落地期,放量可期。

5)汽車智慧:產業週期從匯入期進入成長期,拐點已至,景氣度提升。

6)證券IT:隨著資本市場改革、市場活躍度提升,以及新金融技術持續創新,龍頭有望持續成長。

2、2021年策略:聚焦龍頭,守正出奇

雲計算:重點關注金山辦公、用友網路、金蝶國際、廣聯達、深信服等公司,關注萬興科技、泛微網路、明源雲、優刻得-W、紫光股份、寶信軟體、石基資訊等;

資訊保安:重點關注深信服、安恆資訊、奇安信、美亞柏科,關注天融信、綠盟科技、啟明星辰、中新賽克等公司;

人工智慧:重點關注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公司,關注虹軟科技、佳都科技、拓爾思、寒武紀;

汽車智慧化:重點關注中科創達、德賽西威,關注銳明技術、道通科技;

工業軟體:重點關注中控技術、鼎捷軟體,關注寶信軟體等公司。

證 券 IT:重點關注恆生電子、東方財富、同花順等公司。

3、風險提示:1、業績不及預期;2、疫情反覆風險;3、貨幣政策收緊風險;4、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科技戰升級風險。

報告摘要:一、2021策略:聚焦龍頭,守正出奇

1、政策:中美博弈,科技主線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拜登執政或部分緩和前期中美在傳統領域的貿易摩擦,但科技封鎖仍將嚴格。

“十四五”定調,加大科技創新領域投入是國之意志。

就業政策導向科技戰略產業,疊加高層次人才歸國潮,鑄就科技人才的歷史機遇。

2、產業大勢:雲化、智慧化、國產化

每一次資訊科技的革命都將帶來一輪資訊化建設的高峰。生活、生產方式得到改變、社會運作效率得以提升。同時,新興產業的崛起也將湧現一批科技巨頭,並在資本市場得到對映。

以5G、AI、雲計算、大資料等為代表的新一代ICT技術的出現將催生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向雲化、智慧化發展。以資料為生產要素的新興產業有望陸續誕生。

貿易摩擦、科技封鎖等事件頻發。

國家對資訊科技自主性、安全性極其重視,以自研作業系統和CPU為核心的資訊科技應用創新已成為新的國家發展戰略,最終目標是實現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安全可控。

2020年8月《新時期促進積體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將工業軟體納入重點支援的範疇,國產替代大勢所趨。

3、行業景氣週期:產業生命週期曲線

長期需求:經濟轉型、降本增效,催生數智化轉型

2021年IT支出預計持續增長。根據Gartner資料顯示,2021年整體IT支出增速7.2%,其中IT服務與企業及企業級軟體增速相對較高。我們認為需求長期驅動力如下:

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推動企業資訊化需求增長。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過去依靠的需求側“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逐步減弱;大規模要素的粗放投入的發展模式遇到問題。新動能將透過創新驅動、提高效率拉動經濟增長。

降本增效內生動力催生企業數智化轉型需求。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大部分中國企業需擺脫規模擴張的粗放式發展,轉而面向內部降本增效實行精細化管理,即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邊際變化:2020需求後移,關注邊際改善

下游需求持續高景氣:例如,SaaS、線上辦公等領域受益疫情催化持續高景氣。據《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線上新需求在疫情常態化後仍保留較高的留存率。

下游需求邊際景氣提升:受疫情影響一些子行業下游需求和開支有所延遲,2021年下游需求和開支有預計復甦改善。

4、資金:流動性或收緊, 龍頭受益

在緊貨幣環境與人民幣升值的組合下,人民幣核心風險資產表現將相對突出。股市呈現結構性慢牛,細分行業龍頭將受益於小企業訂單轉移、外資流入改善區域性流動性及估值提升。

北上資金:受疫情下海外不確定性影響,2020年Q1、Q3北上資金流出;隨著美國大選落地、疫苗研發進展及防控常態化,21年外資流入有望恢復常態。

5、2021策略:聚焦龍頭,守正出奇

二、投資機會:優選景氣,六大賽道

1、雲計算:青春成長期,公有云逐步主導

根據信通院資料,2019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同比增長38.6%,未來三年CAGR可達20.5%。

根據信通院資料,2019年公有云市場規模達689億,首次超過私有云(645億),預計2020-2023年CAGR達23.5%;未來私有云也將穩定增長,預計2020-2023年CAGR達16.3%。

產業對比:IaaS相對成熟,SaaS正在蛻變

國內雲計算市場中IaaS發展最成熟。根據信通院,2019年我國公有云市場規模達689億元,同比增長57.6%。其中IaaS市場規模最大,達453億,同比增長67.4%;PaaS市場規模42億,同比增長92.2%;SaaS市場規模達到194億元,同比增長34.2%,增速較穩定。

根據信通院資料,2019年國內SaaS規模佔比整體市場28.26%,而全球市場該比例為58.15%。

IaaS:公有云市場格局穩固,龍頭效應明顯

全球及國內公有云IaaS廠商競爭格局相對固化,龍頭效應明顯。我們分析理由如下:

• 1)規模效應,IaaS前期自建和租用IDC的成本門檻高,頭部廠商已經完成相關積累;

• 2)頭部廠商已建立雲管平臺的標準化的壁壘,能穩定支撐多種工作負載;

• 3)運營和資金實力門檻:IaaS廠商向超大型化發展的趨勢下,中小廠商已無法滿足高資金實力要求。

IaaS:私有云成爭奪焦點,政企上雲驅動盈利提升

私有云是目前IaaS層市場爭搶的焦點,競爭格局依然分散。由於創新活躍、定製化程度高,市場競爭格局依然分散,各類企業仍有機會,傳統IT企業諸如浪潮、華為、華三在第一梯隊。

政企客戶加速上雲成核心驅動力,帶動IaaS廠商盈利能力提升。私有云市場上,主要政務雲及大型政企自建雲,因為其對資料的安全性以及系統執行的穩定性、定製化服務要求極高,因此需求主要來自增值服務,可貢獻更高的毛利。預計未來隨著政企客戶的收入佔比提升,IaaS廠商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PaaS:部分領域存在頭部企業,仍有巨大市場待挖掘

在物件儲存、大資料、AI、通訊等細分領域存在頭部公司,以網際網路巨頭為主,大局已定。本地化中小型雲計算企業提供差異化定製服務填補縫隙市場或巨頭合作一起繁榮雲計算生態。

從全領域來看,PaaS更大的市場則被大量中小企業瓜分,許多IaaS和SaaS廠商也主動向PaaS環節延伸。PaaS是SaaS從點到面發展的關鍵產業鏈環節,IaaS和SaaS廠商向PaaS環節延伸可形成一定生態規模,落實先發優勢。(如Salesforce透過收購來完善PaaS平臺,AWS則不斷豐富PaaS功能。)

技術趨勢:敏捷、彈性,雲原生更受青睞

雲原生是PaaS層未來重要的技術方向,滲透率持續提升。雲原生技術生態從容器、微服務、DevOps等技術領域,已擴充套件至底層技術、編排及管理技術、安全技術、監測分析技術以及場景化應用等眾多分支,初步形成了支撐應用雲原生化構建的全生命週期技術鏈。

新興方向:DaaS興起,“算力”定義“智力”

“數”倉——數智化時代的必然產物。隨著資料用途多樣化,格式複雜化,包括圖片、聲音或影片等非結構化型別。這時一種能同時儲存結構和非結構化資料的新型儲存架構,便是“數”倉。

海外標杆:Snowflake的數湖。其具有兩個特徵:1.將數倉上雲。建立統一入口,在雲上對線下及雲端、關係型和非關係型資料庫統一管理,解決資料孤島問題。2.使存算分離。讓客戶能夠以低成本、高效率隨時擴容和縮容。透過對儲存和計算解耦,使用者的成本得以量化且可控。

國內目前相關領域成熟企業不多,頭部網際網路及SaaS企業在嘗試中。例如:阿里雲MaxCompute雲數倉。

SaaS:垂直領域百花齊放,格局尚未穩定

業務垂直型SaaS市場規模處於高速成長期。根據艾瑞諮詢的資料,規模較大的賽道分別為CRM、客服與呼叫中心、ERP、通訊(郵箱、會議和直播),佔比為20%、15%、11%與11%。根據艾媒諮詢資料,業務垂直型SaaS市場規模增長仍然在35-50%的高速區間。

SaaS格局目前充滿了不確定性,新興的後來者並未顛覆傳統軟體開發商在SaaS時代的地位。產品力和技術依舊是軟體業的核心。

2、工業軟體:行業異質性強,聚焦細分龍頭

工業軟體:對比全球市場,增長空間可觀

鑑於我國工業增加值的全球佔比,我國工業軟體行業高增速有望持續。長期看,未來將達到與我國工業增加值地位相稱。

工業軟體:政策繼續加持,下游週期上行

中期:產業政策支援和國產化要求是外部持續推力。

短期:PMI景氣持續,下游週期性行業上行是內部動力。

3、網路安全:邊界持續擴大,體系日益完善

網路安全:邊界持續擴大,體系日益完善

根據FreeBuf統計,我國網路安全產品和服務逐漸從傳統安全延伸至雲、大資料、物聯網、工業控制、5G和移動網際網路等應用場景,涵蓋基礎安全、防護、持續改進、檢測、響應等多維度,產品邊界持續擴大。

網路安全:政策穩步推進,“護網”提振需求

網安體現國家意志,相關政策穩步落地

2017年,我國首部全面規範網路空間安全問題的基礎性法律《網路安全法》實施。2019年5月,“等保2.0”國家標準釋出,企業網安的合法合規要求提高。2020年6月,《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實施,網安審查落地執行,印證了網安保障的國家意志。

“護網”行動常態化,持續擴大市場需求

“護網行動”自2016年以來影響力持續擴大,攻防演練演練效果不斷提升。在“護網行動”作用下,網安人才供給得到改善。同時,對網安的需求也從被動構建逐步轉變為主動需求。

網路安全:政企市場為主,產業鏈逐步完善

網路安全位於產業鏈中游,我國網安整體發展較為穩固,上游基礎軟硬體、演算法、引擎等技術逐步完善。

受政策和需求驅動影響,我國資訊保安產業政府端佔比較高,同樣,電信和金融行業對使用者資料和系統安全的高要求也創造比較大的市場需求。根據前瞻經濟學人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政府、電信和金融等行業需求佔資訊保安市場總體的60%以上。

網路安全:引入國資股東,增強協同效應

部分網路安全公司,引入國資背景的戰略投資者,如美亞柏科(國投智慧)、奇安信(中國電子)、綠盟科技(中電科)、天融信(中電科),增強與下游核心客戶協同效應,促進核心市場拓展

網路安全:行業增速較高,成長空間廣闊

IDC預測,2020年全球網路安全市場總投資將達到1252.1億美元,同比增長6.0%,2024年將達1747.3億美元,2020-2024年CAGR為8.1%,預計。

IDC預測,2020年中國網路安全市場總體支出將達到78.9億美元,同比增長11.0%,增幅繼續領跑全球,2020-2024年CAGR預計為18.7%。

Gartner預測,2020年,中國資訊保安支出佔IT總支出的1.08%不到全球同一比重的三分之一,未來行業成長空間廣闊。

網路安全: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將充分受益

龍頭當前市佔率接近。根據CCIA統計, 2019年,我國網路安全行業企業市佔率排前三的分別是奇安信(6.6%)、啟明星辰(6.5%)和深信服(6%),三者較為接近。我們認為,未來隨著網安需求逐步從政府端擴散到企業端,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技術優勢和完善的產品矩陣等優勢將進一步得到體現,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

行業集中度穩步提升。根據CCIA統計,2019年,我國網路安全市場CR1為6.59%,CR4為24.06%,CR8為39.48%,三項指標同比均有所提升,其中行業CR3提升最為明顯,對比2016年提升6.23pct。

04 人工智慧:三次發展浪潮,技術不斷突破

人工智慧:生態逐步完善,安防金融深度應用

➢ 全球人工智慧已經形成較完整的生態體系,在人工智慧生態的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走出了一大批領先的科技創新企業。

➢ 據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在人工智慧技術向各行各業滲透的過程中,安防和金融行業的人工智慧使用率最高,零售、交通、教育、醫療、製造、健康行業次之。

人工智慧:政策持續加碼,戰略目標明確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人工智慧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規劃》設立了我國人工智慧發展 “三步走”戰略目標:

➢ 到2020年,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 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慧成為帶動我 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 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核心 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人工智慧:增速上行,前景廣闊

人工智慧:增速上行,前景廣闊

據中國電子學會:2018年全球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規模超過555.7億美元,預計2019年產業規模將突破718億美元,帶動2022年產業規模將超過1630.2 億美元,2018-2022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31.6%。

據中國電子學會: 2018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到 83.1億美元,預計2019年產業規模將突破百億美元,達到105.5億美元,在加快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落地的政策和市場推動下,預計2022年產業規模將逼近300億美元,2019-2022年CAGR達37.87%。細分領域,應用層賽道更為優質,2019-2022年,人工智慧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CAGR分為20.94%、37.93%、43.05%。

人工智慧:2020迎AI上市潮,商業模式更加成熟

2019年6月科創板開板,我國部分未盈利低收入的AI初創企業獲得上市機遇,開始積極籌備上市計劃。2020年,寒武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雲天勵飛相繼提交上市申請,曠世科技、商湯科技此前在港股也有過上市跡象。我們認為,AI初創企業從成功走上二級市場,進一步驗證了AI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也體現出產業的發展更加成熟,技術商業化發展取得明顯進步。

人工智慧:行業增長新引擎,AI雲空間廣闊

➢ 根據IDC資料,2019年,我國AI雲(雲端提供AI服務)服務市場規模達1.66億美元,2018至2024年CAGR將達到93.6%。AI能力已成為使用者進行雲服務選型時的重要考量因素。2019年,中國AI公有云服務佔AI軟體市場規模約10.3%,美國AI軟體公有云服務佔AI軟體市場規模約15.6%。

➢ 百度智慧雲、阿里雲開放的能力最為豐富。從2019年市場份額來看,在AI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中,百度智慧雲市場份額最為領先,其次是阿里雲,騰訊雲,其他廠商則包括AWS、華為雲、微軟Azure、金山雲、京東雲等。廠商在不同的細分技術領域會呈現一定的優勢。

➢ AI公有云服務應用場景:網際網路行業的內容稽核、推薦系統,製造業供應鏈預測分析,金融行業中小型企業的智慧客服,零售行業智慧營銷、產品推薦、對話式客服,客流分析等等。

人工智慧:產品落地,放量可期

根據IDC報告,2019年我國人工智慧軟體及應用市場規模達28.9億美元,2024年將達到127.5億美元,2018-2024年複合增長率達39.0%。

• 2019年我國語音語義應用市場達12.25億美元,智慧家居等消費級產品普及、智慧客服、法庭庭審語音轉文字貢獻較大。市場格局:科大訊飛依然佔據領先地位,思必馳等創企憑藉差異化優勢依然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而百度、阿里、華為、騰訊等廠商也開始在這一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教育領域是AI的主要應用場景,目前科大訊飛已經成功將AI轉化為大量的成熟產品形態,包括訊飛智慧學習機、智慧筆記本、智慧錄音筆、翻譯機、辦公本和阿爾法蛋等AI產品陸續上市,可以預見,未來三年將是AI產品放量的關鍵時刻。

人工智慧:國內 AI龍頭估值處於歷史中低位

AI龍頭估值處於歷史中低位。對比近三年估值情況,科大訊飛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海康威視處於歷史中位。2020年12月11日,科大訊飛和海康威視PE-TTM估值分為84.37和32.40倍,PS-TTM估值分為7.82和6.94倍。2018年至今,PE-TTM估值平均數分為130.15和28.47倍,PS-TTM估值平均數分為9.40和6.26倍。兩者估值均處於歷史中地位。

05 汽車智慧化:電動車迎拐點,智慧化成共識(略)

06 證券IT:改革紅利可期,驅動科技投資(略)

……

報告節選:

10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前期“抱團”股崩盤式下跌,5G板塊逆市崛起,年底玩這麼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