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一定要找一部上升的電梯,你想要拯救一個沒落的行業,肯定會成為一個殉葬者。
所有的商業故事裡,運氣是最神秘的那一部分,幾乎有一半的創業者“死”在運氣這件事上,而且,你無法解釋。
2006年6月,馬化騰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對此進行了描述:“我不盲目創新,微軟、谷歌做的都是別人做過的東西。最聰明的方法肯定是學習最佳案例,然後再超越。每一次都會有一些人失敗,同時又有另外一些人成功地找到解決的辦法。
“過去,我們總在思考什麼是對的。但是現在,我們要更多地想一想什麼是能被認同的。”
騰訊內部有一個機制:生態養成和賽馬機制 在網際網路領域,先發優勢是決定性的,決定了未來戰爭70%的盈利。
馬化騰的七種武器:
產品極簡主義:少就是最合適的,別讓我思考,讓功能存在於無形之中,細節美學和白痴主義的偏執實踐者使用者驅動戰略:把“虛擬道具”重新定義為使用者的“情感寄託”內部賽馬機制:騰訊18年發展史上,決定命運的幾次重大產品創新來自中基層的自主突破試錯迭代策略:小步,迭代,試錯,快跑生態養成模式:進化論和失控理論的擁泵,2013年前後提出:連結一切,網際網路+資本整合能力:將騰訊的開放能力定義為流量和資本,將前者的優勢和戰略設想,轉化並放大為後者的動力專注創業初心:一直沉浸於產品本身“那麼多的產品,你是如何做到了如指掌的?”馬化騰的回答好像並沒有什麼特殊:其一,像普通使用者一樣,每天輪著使用每一個產品。“發現產品的不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你的產品。”其二,經常到各個產品論壇去“潛水”,聽到不同的聲音和反饋。
一個成熟的商業從業者,應該具有兩個堅定而又強烈,同時也相互矛盾的信條:你必須破壞原有的秩序和道德規則,同時,你必須致力於秩序和規則的重建,你是破壞的後果承擔者和“遺產繼承人”。商業藝術就是要深刻地感受到這種相互矛盾的願望,但也要心平氣和地繼續你的工作。
張小龍對產品經理的素養提出了極具個人色彩的解讀:敏銳感知潮流變化、使用者感知需求、海量的實踐、博而不專的積累、負責的態度。
絕大多數的騰訊高管都是技術出身的理工男,他們對資料很敏感,可是對於我所需要的戲劇性細節則一臉茫然。這似乎是一家對自己的歷史“漫不經心”的企業,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覺得這樣的狀態“挺好的”。一位高管對我說:“網際網路公司的人都是這樣的,對於我們來說,昨天一旦過去,就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的眼睛從來只盯著未來。
不管已經出現了多少大公司,人類依然處在網際網路時代的黎明時分,微微的晨光還照不亮太遠的路。網際網路真是個神奇的東西,在它的推動下,整個人類社會都變成了一個妙趣無窮的實驗室。我們這一代人,每個人都是這個偉大實驗的設計師和參與者,這個實驗值得我們屏氣凝神,心懷敬畏,全情投入。
一萬小時定律,同樣適用於產品經理。他們需要開展超過千次的產品實踐,才能稱得上是瞭解產品設計,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不是最壞的時刻 也許有人認為,騰訊公司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挑戰。但我想說的是,真正的危機從來不會從外部襲來;也沒有最好的時刻;讓我們放下憤怒。
12年來,我最深刻的體會是,騰訊從來沒有哪一天可以高枕無憂,每一個時刻都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刻。12年來,我們每天都如履薄冰,始終擔心某個疏漏隨時會給我們致命一擊。聚氣成勢,眾口鑠金,危機就會在最意料不到的地方被引爆。
馬化騰表現得情緒很激動,他重重地拍了一下胸脯說:“一樣大,來吧。”
中國的古人曾經發明過很多形容詞來描述強者的窘境,比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至剛易折,上善若水”,此時的騰訊確乎處在了“獨秀”與“易折”的處境,否泰轉換乃世事最為尋常的輪迴,無非當事者往往渺然其中而已。對環境危機缺乏敏銳性的騰訊註定將遭遇一次致命的攻擊,其唯一的懸念僅僅是,誰將是攻擊的發動者以及它將以怎樣的方式、從哪個角度發起攻擊。
在商業的世界裡,抄襲是一個歧義詞,有時候它是一個道德名詞,有時候是一個法律名詞,更多的時候,它是競爭的代名詞。
在馬化騰的推動下,騰訊形成了一個“10/100/1000法則”: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使用者調查,關注100個使用者部落格,收集反饋1000個使用者體驗。 用馬化騰自己的話說,“這個方法看起來有些笨,但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