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撰文 | 黃高航

編輯 | 簡佳

14日,金融棒棒糖刊發《千億陝建上市!陝西上市公司迎“營收1哥”》,圍觀此文者超過10萬之眾。而我們在研讀這一資訊之時,發現在上市背後,還有一個重要資訊被遺漏了。

那就是“陝建”正醞釀與營收體量相符的“金融版圖”!

從數字看,這一板塊2020年11月之時,利潤已接近4億元,而且這一板塊的增長非常快,我們猜測隨著“陝建”本身擴張的需求,其是否會爭取“陝西第5張財司牌照”將成為業內關注點。

控股+股份:“雙1+1”模式

先看清結構很重要。

“陝建集團”統籌兩個概念,一是股份(上市主體),由傳統建安企業和建築工業化(裝配式建築)組成,佔全集團總資產的90%。二是控股,共有房地產、物流、物業、類金融和勞務等5大板塊,佔全集團總資產的10%。鑑於此,大家也可以理解為“本次屬於主業資產上市”。

在這個分工下,陝建金融也相應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結算中心”:主攻“內迴圈”。其目前基本為“內部財司”的雛形,目標是解決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融資成本高、經營成本管控難等問題,方向是透過“資金集中”降低成本、增強信用。

一是“類金融板塊”:主攻“外迴圈”。類金融公司由融資擔保、商業保理、國際融資租賃和投資管理4家成員單位組成,目標是解決施工企業長期面臨的“專案承攬難、專案清欠難、專案施工難”“三難困境”,並破解上下游資金壓力。其中,陝建國際融資租賃是陝西省融資租賃行業協會會長單位。

▲圖:陝建承擔的西安交大創新港建設

這種“雙1+1”的模式其實只運行了兩年,如“類金融板塊”在2018年組建,“財務結算中心”2019年才組建,但就是這兩年,“金融雙迴圈”的表現居然“飛了起來”。

首先是從“金融元件角度”看,業績均飛漲。

如陝建類金融:在籌建的2018年就實現了盈利2000餘萬元,2019年利潤翻了3倍(超過7500萬元),2020年在疫情衝擊下,最新利潤總額超過1億元,再如財務結算中心,2019年全年淨利潤超過2億元,2020年前三個淨利潤已接近2019年全年。

更重要的是放到“大陝建角度”看,推動了全集團的成長。

如下圖所示,2016年至2019年這四年,陝建營收分別為761億、838億、1006億和1160億,同比增長11.7%、10.14%、20.03%和15.36%。

從上圖可知,2018年是似乎是“分水嶺”。2016和2017年集團平均增長率為10.92%,其後兩年平均增速達到17.7%,較前兩年明顯多出6.78%,而這個時段,恰恰是“類金融”和“財務結算中心”組建之時。

從一定意義上說,“大陝建”之所以在2018年、2019年發力金融,既是刻意為之,也是形勢引導。如陝建集團董事長張義光曾就金融業務的定位表示如下:“從產業中來,到金融中去,產融結合,服務主業”。站我們的角度看,陝西越來越多的“大國企”正在重新理解“金融是生產性服務業的要義”,正變得越來越關鍵。

“陝建金融”:究竟如何運作?

先看“財務結算中心”:這是我們的優先關注點。因為在2020年3月,張義光明確表示:要加快財務公司設立,加強頂層設計,今年爭取被列入銀監會規劃,待批准後立即籌建。而這個財司的雛形,就是目前的財務結算中心。

據我們觀察,其執行特點主要有以下四點。

1:是“集中”,向金融機構要效益:目前已有32家單位聯網,17家銀行直聯接入,歸集資金突破33億元,資金集中度已達66.4%。

2:是“創新”,向供應鏈要效益:結算中心基於集團產業鏈6.5萬家企業和30多萬農民工個人客戶,創新開發了“陝建築信”供應鏈金融平臺,就是要化解融資難和貴、回款週期長、資金佔用較高等難題。

3:是“嚴控”,向內部精細化管理要效益:將成員單位的信用等級分為5個類別,作為綜合授信額度、信貸業務流程、融資利率以及貸後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據。我們看了一下,“想用集團的錢”還挺嚴格的。

4:是“賦能”,向綜合化管理要效益:透過40家金融機構的合作,綜合授信1260億元,債券可發行額度400億元,創新融資額度600億元,整體投融資能力突破2000億元。

▲圖:陝建參與的“西安三中心”建設

也許正是這番流程與資料,才催生了醞釀“陝建財司”的衝動。而可以預期的是,由於核心主業放到了“上市主體”,未來“陝建財司”大機率設於控股項下,但在遵照“五分開原則”的前提下,仍然會有利於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回看2015年,全國建築業除基礎設施領域外都面臨下調,增長停在了個位數,分化漸始。彼時“中字頭”建築公司紛紛“進攻”各省地區,拿走銀行融資額度,基於現實條件,陝建各公司在集團馳援度有限的前提下“守土有責”,面向社會資本“自力更生”,同時對接金融機構,融資量一路從最初十幾億增長至如今的三百億,助推集團實現“逆勢增長”。

接下來我們瞭解一下“陝建類金融”是如何運作的?這是我們的社會關切點,因為其涉及到數以萬計的上下游供應商,在“六保”“六穩”、踐行國企擔當的特殊時期,其成色具有天然的社會意義。

事實上“類金融板塊”以售後回租、擔保+商票、票據保理、聯合保理、保理+擔保等模式,貢獻出如下資料:

支援中小企業融資:僅在2020年上半年,就提供7.29億元專款用於供應商承攬的陝建專案,這幾乎就是“疫情期間”,而累計向上下游提供專款超過23.69億元。

支援中小企業發展:截止今年11月底,類金融公司累計實現擔保額31.88億元,保理資產投放額22.81億元,租賃資產投放額12億元,投資業務投放額7.5億,累計支援和帶動履約專案855.17億元。

在百年未有之變局之下,“雙迴圈”、供給側改革、需求供改革相伴而來,傳統基建、新基建、舊城改造、城市擴容等機遇疊加,作為省屬重點國企,如何將“社會價值”與“經營價值”統籌兼顧,落地“政治有擔當、商業可持續”,我們建議讀者持續關注。

當然,這期間“雙贏色彩”非常濃重。有資料顯示,2018年“大陝建”建築業產值佔全省七分之一,體量和“盤子”都超乎想象,僅就工程材料而言就是數百億元之巨,僅借道商業保理這一渠道,就能讓廣大中小企業獲得生機,而“大陝建”自身也獲得了財務成本的最佳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財司優勢:未來最大看點

陝西已有4家財司,分別是延長財司、陝煤財司、陝投財司和西電財司,看看為什麼陝建期待成為第5家。

1:最顯要的期待是“賺錢效應”。

我們以某本土財司為例,如下圖所示,集團營收從2015年的1906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3025億元,與不足10億元的總利潤相比,財司貢獻的淨利佔比始終超過50%。這種利潤的意義是什麼?在我們看來,是支撐集團財務表現,畢竟大型國企的評級與公開融資,一定要獲得機構投資者的認可。

2:更重要的作用是“推動主業”。

“不忘初心迴歸本源”是中央對金融產業的要求,其實實體部門自身金融板塊的推進,也許是踐行這一部署的最佳範例。因為他們融來的錢都“直接”投到了自己的實體,並且“直接”帶動了周邊上下游。對於陝建這樣大型建築類集團來說,“解決困難”本身就是“實體思維”。因為這個行業,正在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如全行業正出現“以投資帶工程”的趨勢,EPC、PPP等模式愈發成為主流,這種環境逼迫陝建必須選擇“投資、建造、運營”三位一體。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強大的“資金融入利器”就變得非常關鍵。(2016年至2019年底,陝建集團承接PPP專案合同額275億元,累計投資帶動工程總承包合同額超過800億元)

再如中央要求不得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的要求,作為全省佔比1/7的主力建築商,其涉及到千家萬戶,甚至是幾十萬人的延展就業,尤其是“後疫情”時代與經濟轉型迭加之下,如何獲得一個強大的“資金統籌利器”,同樣非常重要。

▲圖:陝建目標是“世界500強”

作為區域財經觀察者,我們相信省屬國企不會走向“過度金融化導致主業偏離”的模式(例如GE),畢竟國資委三年改革行動方案對“主業突出”講得很清楚了。我們也相信其提出利潤佔集團比50%的目標大機率能夠實現,但對這種這種盈利產出,我們建議大家理解為:“實體部門從粗放化管理資金至精益化管理資金的合理收益,而且這種收益所外溢的社會效應更有價值”。

行文至此,還有兩個懸疑有待時間揭曉:

1:陝建何時正式跨入世界500強。

2:陝建財司何時水到渠成。

8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新能源板塊全天大幅下跌,後市這個板塊還有機會嗎?怎麼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