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第27屆盛和塾世界大會在日本舉行。88歲高齡的稻盛和夫先生在會上發表了告別演講,坦言“這是最後一次作為塾長給大家講話”。
稻盛和夫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他曾一手創辦了京瓷和KDDI電信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並讓日航起死回生,然而在退休時他卻把個人股份全部捐出。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根據自己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在中國,馬雲、張瑞敏、任正非等都深受稻盛和夫思想的影響。
稻盛和夫是最早提出利他思想的企業家之一。在他看來,只有徹底拋棄私心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他說,世界上有許多的企業家,無論你的規模有多大,無論你積累了多少財富,無論你信奉何種宗教,你的境界在哪層最為重要。企業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敬天愛人。“敬天”就是尊重自然、尊重科學、尊重法律和社會倫理;“愛人”就是要造福人類,促進人類的進步和發展,要至善,要利他。
稻盛和夫組建了名為“盛和塾”的企業家學習組織。日本首富孫正義曾做了稻盛和夫5年的塾生。孫正義說:“沒有稻盛先生的教導,就沒有我孫正義的今天”。稻盛和夫一再告訴塾生:如果被私心雜念所束縛,就看不到問題的本質。反過來,提升心性,達到純粹的精神狀態,就不會產生錯誤判斷。他一再強調,做決策前,多叩問自己:“是不是出於私心,是不是有一顆利他之心?”
在這次盛和塾告別演講中,稻盛和夫提到自己之所以獲得如此成功,是因為深信哲學具備的力量。理解哲學,就是為了接受在世界流淌的他利之風,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美麗和純粹。但是隻有“理解”是不夠的,必須把知識提升到“無論如何也要這樣”的見識,進而提升到“不管任何阻力,也要把見識付諸行動”的膽識。
以下為稻盛和夫告別演講內容節選:
為了獲得成功,應該以什麼心態對待人生和工作?我每天都在認真思考,自問自答。同時我把自己思考和領會的東西記在筆記本上。這就是我人生和經營哲學的原型。
這些筆記本儲存下來,記有這些:
做事徹底、謙虛謹慎、全身心投入。
不怕困難,努力就不會落後於常人。
人而為人,不厭煩地努力,持續努力。
相信人的能力是無限的。
這是構成今天哲學的核心概念。
在我超過80年的人生,我曾經獲得過好幾次超越想象之上的卓越成功。
我認為這樣的成功絕對不是因為運氣,也不是趕上了時代的潮流,我之所以獲得如此的成功,是因為哲學具備的力量。我深信這一點。
為度過美好的人生,純粹的思維方式具有強大的力量,從而帶來美好的命運。
在20世紀初,英國偉大的心靈導師詹姆斯·艾倫說:不論是眼前的目標還是人生目的,心靈純潔者更容易成功。
為什麼美好心靈的哲學能有這樣的力量?因為這個世界上流淌著宇宙的意志,引導一切事物向著美好的方向前行。只要與宇宙潮流相一致,就能成長和發展。
或者也可以這樣比喻:人生在大海上航行,首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拼命划船,同時還需要夥伴幫助,但僅僅這些還是不夠。只有靠“他利之風”,才能到彼岸。破洞的船帆,無論風力如何強勁,也無法獲得動力。與此相反,純粹美好的風帆,就能乘風破浪。
理解哲學,就是揚帆起航,就是為了接受在世界流淌的他利之風,就是磨礪自己的心靈,讓它變得美麗和純粹。
我並不是毫無根據地強制大家接受哲學。我從年輕時就認為,人生雖然變化不定,但是人可以度過充實和美好的人生。怎麼做才能實現這個願望?我一直在不斷思考:人生因思維方式的改變而改變。我把自己體悟的正確的方式歸納成哲學,公司得到發展,人生也得到拓展。
我認為講解哲學的前提:首先理解和相信哲學所擁有的偉大力量。對自己都不相信的東西,不可能滿腔熱情的傳遞,就算傳遞也不能說服別人。
只是“理解”是不夠的,還要成為自己信念,並且付之於實踐。哲學大師安岡正篤提出:知識→見識→膽識。人為了生活,需要各種各樣的知識。但是僅僅有知識沒有實際的作用,必須把知識提升到“無論如何也要這樣”的見識,進而提升到“不管任何阻力,也要把見識付諸行動”的膽識。
有言道“讀論語而不知論語”,“讀哲學而不知哲學”。很多人自以為懂哲學,不過是自以為是。沒有提升到信念高度,無法傳遞。
新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