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提到比亞迪,人們能想到的印象就是汽車,比亞迪的汽車很有名,其實比亞迪的汽車業務只佔一半,另一半是比亞迪電子製造業。

當初華為被臺積電斷供時,比亞迪的董事長王傳福就說過,“晶片是人造出來,不是神造的。”一時間,傳言四起,比亞迪會幫助華為代工5G晶片,雖然只是傳言,並不一定沒有實現的可能。

在華為被美國第一輪制裁時,華為合作最為緊密的代工廠緯創就第一時間響應美國的號召,拒絕為華為代工。是比亞迪接過華為的業務,幫助華為完成大量訂單,從此,比亞迪成為華為的最大代工企業。

隨著外企紛紛撤離中國,國內企業也開始選擇和比亞迪合作,比亞迪逐漸代替緯創成為世界第二大代工企業,地位直逼臺積電和富士康。

比亞迪為什麼這麼全能?

中國是人工大國,在經濟落後的年代,中國的科技創造力可能會落後於外企,但人工技術絕對是領先的,比亞迪就是靠著人工起家。

90年代,比亞迪進軍電池領域,王傳福就另闢蹊徑,將電池生產線拆解成人工可以完成的工序,用一百萬人民幣建成了日產4000個鎳鎘電池的生產線。一樣的電池,成本要比外企低40%。

在汽車領域,比亞迪同樣靠著自研技術和人工低成本,成為國內第一汽車品牌。

比亞迪在代工領域的技術和人工是非常成熟的,這是它能獲得華為、小米,甚至蘋果青睞的原因。

除了手機品牌的組裝,比亞迪還是全球唯一能夠同時生產塑膠、玻璃、金屬、陶瓷材質的手機代工廠。

不僅如此,比亞迪還有強大的研發團隊,在汽車領域,已經完成了晶片的自給自足,當大眾因為世界性“缺芯”問題停產時,比亞迪笑著高喊,“我富裕”,比亞不僅掌握著技術,還有技藝成熟的工人,想什麼造什麼。

不少國內企業家都曾經發出過警告,要警惕國外製造業的去中國化,中國企業也一直在做著準備,不會再成為代工廠的代工機器,而是要成為掌握核心技術的高階製造業。

比亞迪給國內製造業開了個好頭,也是國內科技崛起的產物,中國確實已經不是世界代工廠了,未來的中國將是高階製造業的聚集地。

1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地方債新規突顯政府對地方債務風控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