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是服務業的支柱,也是消費潛力釋放的重要源泉,這在全世界都是如此。歐債危機之下希臘神奇般的恢復經濟活力,依靠的主要就是旅遊業的貢獻,由於旅遊業的發達,世界各國趁希臘物價相對便宜之際,各國遊客紛紛而至,推動希臘旅遊業大為興旺,旅遊業僱傭了大量希臘人,讓希臘的失業率從驚人的25%急劇下降到17%,讓希臘的危機局面大為緩解。
旅遊業作為富民工程在中國的作用其實也是一樣的。
2017年中國的遊客已經達到了50億人次,國內旅遊總收入4.57萬億元,5A級景區數量249個。2018年,遊客人次達到55億人次,旅遊收入5.13萬億元。隨著旅遊業的興旺,對於旅遊業的投資也在迅猛增加,2017年PPP專案達到781個,投資9183億元。144個旅遊產業基金,總規模達到8000億元。還有大量的旅遊公路建設,特色小鎮建設,鄉鎮復興建設以及扶貧資金的投入。其中僅僅是特色小鎮的總投資估計就有5、6萬億的規模,而其中又有40%左右屬於旅遊發展型的小鎮。所有這些驚人的投資規模大都會涉及到旅遊業這個富民工程,涉及到基層財政,它們都建立在遊客人次持續增長的基礎之上,一旦遊客人次接近或是到達頂點,甚至遊客人次開始出現下降,則投資的資金將會成為債務,富民工程甚至可能演變成為坑民陷阱。
不幸的是,基於追蹤研究的預測表明,中國的遊客人次持續增長正在接近頂點。
四川是中國的旅遊大省,具有典型案例的意義。四川2016年的遊客人次是6億多人,2017年達到7億人次,這一年的增長幅度是很大的,但到了2018年,遊客人次幾乎沒有什麼增長,只有7.02億人次。而以2019年的現狀來看,由於泥石流以及洪水的災害嚴重,情況更加不樂觀,全年甚至有負增長的可能性。這種接近遊客人次頂點情況的出現,主要是三大原因,第一是氣候,目前是全球氣候暖化引起的氣候異常期,今後看來還將延續下去,因此自然災害頻發,今年發生的自然災害,明年以及今後完全可能也將不斷髮生。第二是人口,人口老化以及少子化對遊客人次是有很大影響的,目前嬰兒潮時期的“六零後”一代已經接近60歲的年齡層,中國這一最大的遊客群體,就快走不動了。事實上,不但是人快“走不動”了,人口總量規模的淨下降也基本就是現實。第三是旅遊業的大規模建設,遍及中國各地,遊客資源被普遍的稀釋和分攤。國內總量即便略有上升,但實際各地卻會出現相對的下降,使得各地投資放空,債務沉重。
中國旅遊業的增長接近頂點這一預測所導致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大量的省市縣旅遊規劃以及投資計劃都是建立在遊客人次持續增長的基礎之上,樂觀的估計導致了樂觀的投資,這意味著包括髮展戰略規劃、旅遊業行業規劃、“十三五”規劃甚至未來的“十四五”規劃都可能出現嚴重錯誤。其次,基層財政可能陷入嚴重的危機,一些邊緣地區的基層鄉鎮,政府的財政收入對於旅遊業存在剛性需求,財政基本就是靠景區門票收入來支撐的。
面對這樣的現實和未來預測,解決辦法並不多,但也並非不存在。最主要的政策解決方案,首先是要強化提升旅遊業的品質,用品質的提升來提升旅遊體驗,提升競爭力,進而從質的方面,而不是從量的方面來增加旅遊收入;其次,現在不太被重視的國外遊客,作為重要增量來源今後將會成為主要客源之一,因此要儘可能的開放市場,如果不開放,過去的大量投入一切都是白費。
啟動市場,啟動消費,這是“十四五”期間經濟發展的大方向。要實現這一大目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客觀認識現實發展環境,從預測出發,而不是從慣性出發,認清條件,調整重點,謹慎規劃,這是發展的根本要件。
-
1 #
-
2 #
旅遊景點多,門票貴,住宿貴,吃飯貴,只能挑著玩。
-
3 #
主要是手裡沒錢,不旅遊了,再說鉅變將至,安分一點好
-
4 #
景點門票貴,住宿貴是主要原因!
-
5 #
四川增長慢最重要的原因是交通問題 東出到長三角和東南出到廣東的直線高鐵都沒有 怎麼競爭 貴州的旅遊大爆炸就是因為高鐵 10小時和30小時的路程差距
-
6 #
旅遊景點該漲價了,不然國內旅遊收入上不去。
各景點基本都一個模式去了一地基本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