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1 月 21 日,嘉楠以發行 ADS 的形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交易程式碼為“CAN”,問鼎中國第一家赴美 IPO 的區塊鏈和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人工智慧晶片企業,更可稱為是全球區塊鏈第一股,嘉楠 Canaan,註定為中國晶片行業寫下重要一筆。
嘉楠赴美遞交招股書一事正式曝光後,已經引起晶片、區塊鏈、AI、幣圈行業沸沸揚揚的討論聲浪,這家推出全球第一臺 ASIC 挖礦機的晶片大廠、臺積電 7nm 工藝首批合作伙伴,敲開美國資本市場大門之際,也啟程全新里程碑,要朝超級算力解決方案提供商邁進。
本次上市,嘉楠確定發行 1000 萬股 ADS,每股定價 9~11 美元,募資金額達到 9000 萬到 1.1 億美元,IPO 募集到的資金將主要用於五大面向。
首先,是加強超級計算解決方案中的領導地位,區塊鏈和 AI 產品的競爭力;再者,繼續投資於高能效晶片設計,第三是繼續推出新的 AI 產品,第四是推出 AI Saas 平臺,第五是擴大海外業務。
根據招股書顯示,嘉楠在 2018 年營收 27.053 億元人民幣,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 6 個月內,嘉楠淨收入為 2.168 億元人民幣,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總營收達 9.5 億。
我們來快速掃瞄嘉楠 Canaan:
——全球第二大比特幣礦機廠商。
——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累計量產 1.5 億多顆 ASIC。
——與 AWS 的合作,成為國內首家 IC 設計上雲企業。
——臺積電第一批最高階的 7nm 工藝合作伙伴。
——與臺積電自 2015 年 6 月以來,共完成 7 種針對 28nm、16nm 和 7nm ASIC 的流片,成功率為 100%。
——擁有 69 項專利,7 個晶片產品流片率均達到 100%。
——全球首家提供基於 RISC-V 架構商用邊緣 AI 晶片並實現量產的公司。
——為客戶提供演算法優化設計,包括機器視覺和機器聽覺的演算法設計能力。
——機器視覺方面包含物體識別、人臉檢測與識別、多目標檢測等。
——機器聽覺方面包含聲源定向、波束形成、語音喚醒、語音識別等。
——AI 晶片 K210 落地場景包括:智慧樓宇-無感門禁、智慧家居-智慧門鎖、智慧農業-與百度、林業大學的合作,截至今年 9 月底,AI 晶片與模組共交付 53000 件。
中國三代企業家的創業之路張楠賡是嘉楠的靈魂人物,當年就讀北航計算機系,專業是計算機體系結構,2011 年在學校期間就做出了第一臺基於 ASIC 的計算裝置。
張楠賡表示,當時接觸了比特幣,覺得有 1% 的可能可改變世界,因為他一直認為,判斷一個技術或商業模式是否成功,取決於它是不是能真正提升社會執行的效率。一直到 2012 年,張楠賡覺得比特幣改變世界的可能性不是隻有 1%,而是提升到 5%。
所以,他決定從學校退學,來緊抓著這個足以“改變世界”的絕佳機會,用做晶片的方法來做 ASIC 計算裝置,而當時還沒有區塊鏈這個概念。
我們觀察中國企業家的發展程序,可以分為三代。
第一代是從體制內發軔創業的時代,比如柳傳志、任正非。
這一代企業家出生時間在建國前後,這前後十年出生的企業家創辦了中國 80% 以上的全球 500 強和準 500 強企業,也是中國得以工業化的主力軍,他們往往有對市場的原始激情和強烈的家國情懷。
第二代企業家群體的崛起,是自 1994 年市場化改革開始,加深了資訊化浪潮,像是馬雲、馬化騰、李彥巨集都是代表人物。
這些 60 後、70 後企業家少了些家國情懷,多崇尚成功學,也更加符合市場的行為框架。經過 20 年的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經歷從荒蕪到繁榮,變革了傳統商業模式,也為未來智慧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數字化基礎。
到了今天,經歷初期草莽時代,以及模式創新時代,迎面而來的是技術創新與創業時代。
80 後企業家應當具備強烈的創新精神和技匠精神,以實現技術理想為行為原點,對外進行本土原創性的價值輸出。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興起,算力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而嘉楠就是定位是一家超級算力解決方案提供商。
嘉楠轉型發展 AI 晶片嘉楠致力從比特幣挖礦機晶片轉型人工智慧領域,今年前 6 月,嘉楠 AI 晶片及模組出貨量為 26,000 件。根據最新的招股書披露,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已向 AI 產品開發人員交付了超過 53,000 件 K210 晶片和開發模組,出貨量在 3 個月內成長兩倍。
嘉楠指出,基於技術創新,在 AI 晶片研發上採用了不同於主流的計算架構,並且在設計模式和方法論上保持領先。
首先是計算架構,目前國內大多數的晶片企業是採寒武紀的架構路線,但嘉楠在人工智慧晶片研發開始,就決定採用 RISC-V 架構,主要是考量邊緣側應用場景和 IP 的自主可控需求。
RISC-V 是輕量級的計算架構,可以根據應用場景進行指令的拓展,並且靈活適配端側裝置的功耗和算力限制,適合於 AIoT 領域。
其次,是在晶片研發模式上,嘉楠是國內首家實現晶片上雲的企業,意即把 IC 研發平臺、HPC 叢集等統一部署在 AWS,優勢是縮短研發週期,快速實現晶片的迭代。同時,嘉楠也嘗試引入網際網路的工具和方法論來做晶片的研發,比如 IC 後端自動化等。
嘉楠指出,傳統晶片使用門檻低,並且與上層作業系統隔離,而邊緣側 AI 晶片的研發需要適配端側的功耗與算力條件限制,並且需要為客戶提供完整的產品模組或解決方案,因此,市場需求牽引研發的策略是必須的。
嘉楠的 AI 晶片勘智 K210,其核心 IP-神經網路加速器 KPU 是公司自己研發,在奠定基礎後,下一代晶片 K510 也會延續前一代的 IP 成果,通過迭代優化,建立自己的核心技術路線,而勘智 K210 是國內少數具備機器視覺和機器聽覺兩種能力的通用性的 ASIC 計算晶片。
臺積電第一批 7nm 晶片合作伙伴在工藝創新方面,嘉楠在 2016 年就實現了 16nm 晶片的量產,是國內前十家量產 16nm 晶片的公司,並在 2018 年實現量產全球首款 7nm 晶片,成為臺積電第一批 7nm 客戶,奠定高速運算領域的領先地位。
嘉楠也在商業模式採用不做單一售賣,提供可持續服務的策略。公司的定位不是一家傳統的晶片公司,可以很靈活地提供晶片、開發板、模組或是整體的解決方案。
轉型到 AI 領域,嘉楠也遇過不少挑戰,像是 AI 晶片的推廣落地過程,挑戰不少。
公司解釋,一開始的定位還是比較傳統的賣晶片的做法,比如說把晶片做出來,把文件準備好,再去社群等渠道推廣,但結果通常不如預期。
因為晶片的匯入期特別長,通常要二、三年,即使只有一年都算是很短了。加上 AI 晶片和傳統晶片差別非常大,因為 AI 晶片使用門檻很高,需要對 AI 演算法有一定了解,再來,還要有資料,有資料之後還要做訓練,對於使用者來說,門檻不低。
既然推廣不易,嘉楠開始自己做 POC 給大家看,也就是做概念性產品,例如先做了人臉識別的 POC 給大家看,客戶就能有一個關於晶片實際效能的概念。
有趣的是,再往下走後,會發現其實終端廠家的生產條件,遠比預期的差很多,比如做智慧門鎖的廠家,可能就是一家鈑金廠。
所以,在轉型至 AI 晶片的過程中,不但是技術要到位、了解場景應用、客戶需求,更要經歷非常長時間的摸索。
一直髮展到現在,嘉楠幾乎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給客戶,晶片也賣,演算法也提供,模組也賣,甚至也成立產品組,產品也做了很多,像是智慧門鎖模組、無感門禁系統、智慧電錶模組等。
嘉楠指出,AI 晶片勘智 K210 是基於 NB-IoT 進行研發設計,目前已用於智慧家居、智慧樓宇、智慧能耗等領域,預計第二代晶片會面向 5G 場景研發,算力會達到上一代晶片的 5~10 倍,且將支援智慧駕駛、新零售等對算力和時延要求更高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