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木材貿易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經過了一個半世紀的發展,到2018年中國的木材貿易伙伴已經遍及世界上的160多個國家,世界林產品貿易額達到2260億美元,林產品總貿易量約為6億噸,其中木材的貿易量約為3億噸,約佔林產品貿易總量的50%。
木材貿易在世界林產品貿易中佔到將近一半的地位,中國自加入WTO以後也以更開放、更加市場化的態度參與到木材貿易中,在林業方面的政府政策上也取消原木進口關稅、增加出口退稅等,木材貿易蓬勃發展。縱觀現代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木材貿易發展的歷史,可以大致分為以下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80年代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中國放開國門、政府大力鼓勵走出去和引進來,促進了外貿的發展,這期間中國木材貿易屬於快速發展時期,木材進口高速增長,在80年代末達到了木材貿易的最高峰。
第二階段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主要是指1992—1998年),此階段為緩慢發展階段,進口額從1992年的5.91億美元增長到1998年的9.5億美元,但一直沒超過10億美元,平均每年以8.23%的增速在持續的發展,但是可以從下表看出,出口額卻一直很少,甚至有減少趨勢。
98年的木材出口下降明顯,主要是因為中國在98年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禁止天然林砍伐,導致出口供給驟減。很明顯中國木材貿易屬於以進口為主的單向型貿易,出口量很少,可能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們的需求不斷增長有關,一直依賴進口木材滿足內需的增加。
第三階段1999年到08年和09年金融危機的發生為止的高速發展時期,貿易額增速為平均每年16.2%,很明顯從下圖可以看出從1999年到2008年的木材貿易進口額一直處於高速增長,1999年的貿易額為18.6億美元到2008年的72億美元,9年間增長了3.87倍。
但是中間也有一年例外,2001年木材貿易額波動較大,下降到11.6億美元,這可能是由於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受到來自於國際市場的衝擊較大,易影響力和適應力有所下降。還有2001年是近10年來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低的一年,美、日經濟陷入衰退,歐洲經濟不景氣、疲軟成為廣泛現象,全球約有3/4國家的增長不如2000年。木材出口也不斷髮展,但出口額仍然較小,08年最高也僅為4.05億美元。
中國木材貿易逆差也持續拉大,從1999年的17.12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67.95億美元,中國森林資源有限再加上天然林保護、合法木材供給和森林認證等政策,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快速發展,供需矛盾進一步擴大,中國木材貿易發展面臨差距懸殊的進出口結構。上圖中2009年的貿易額沒有表示出,09年是最特殊的一年,這一年在由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下,全球木材市場疲軟,貿易額很明顯下降,09年中國進口額為64.1億美元,較上一年下降1.1%同時出口資料也由08的4.05億美元下降到3.496億美元。
第四階段從2010年至今,在這期間中國木材貿易的年增長率為9.36%,屬於中速發展階段。到此階段中國木材貿易也始終是以單向的進口貿易為主。
上表為2018年木材進口具體數量及金額單價。2018年共進口木材11194.4萬立方米(原木鋸材合計,原木材積)金額210.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2%和5.6%。數量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9個百分點,金額增幅下降了17.6個百分點。2018年進口木材及木製品總金額245.89億美元(不含紙及紙製品),增長6.3%。出口總金額362.53億美元,增長2%。中國進口木材中,針葉木材佔總量的68%;熱帶闊葉木材佔20%;溫帶闊葉木材佔12%。中國進口木材31%來自俄羅斯,17%來自北美,17%來自紐西蘭。從俄、美、新、加、澳洲五國及歐洲進口的木材佔進口總量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