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目的是什麼?真正落地還存在哪些障礙?央行數字貨幣深圳試點將深刻影響哪些行業和領域,又有哪些產業機遇?
以下為互鏈學院本次分享的內容實錄:
一、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三大目的與兩大創新
劉昌用: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目的有三點:
1)第一點主要是應對密碼貨幣的挑戰,主要是像比特幣和libra這樣的密碼貨幣帶來的挑戰。其實在比特幣2013年經歷了一輪牛市後,從2014年開始,各國央行都開始研究並希望找到應對比特幣的方法。但是從2014年一直到2018年,央行數字貨幣一直推行的非常慢,國外的一些央行數字貨幣已經宣佈放棄了。但是到了2019年,Facebook推出了libra。Facebook現有的使用者市場支撐的密碼貨幣,給央行提出了更真實迫切的挑戰。有幾十億使用者支撐的超主權密碼貨幣帶來的威脅比比特幣更加緊迫。所以,我們的央行數字貨幣加緊了步伐。
2)第二點是網際網路經濟需要的內生貨幣體系,即不依賴於傳統銀行體系,內生於網際網路的貨幣體系。
中國電子商務在近一二十年的發展中,電子商務催生了網上支付,支付又催生了網際網路的金融。就以淘寶為例,網際網路的交易中需要支付通道,從而有了支付寶,但支付寶因資金留存產生了餘額寶,因存貸行為又出現花唄,形成了網際網路的金融系統,形成了對傳統金融的威脅。所以在前兩年,像餘額寶這樣的網際網路金融產品被嚴格的監管,大幅度限制他們的運營的空間。
這可以說明,市場發展中是可以產生基於網際網路的內生貨幣體系的。但是因與傳統貨幣體系存在重大利益衝突,所以一直推進緩慢。只有在libra這種外生的貨幣體系出現後,倒逼我們金融體系更快地向內生網際網路體系的轉變。
3)第三點是提高貨幣系統的效率和競爭力。從傳統的貨幣體系轉向網際網路的貨幣體系,本身就能夠大幅節約傳統金融的運營成本,提高金融執行效率,也有利於我們在國際市場參與金融競爭,如果我們的央行數字貨幣能夠充分發揮目前在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基領域已經取得的國際優勢,那麼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會迅速提高。
相較於傳統貨幣,央行數字貨幣最大的革新之處有兩點:
第一個,它能夠使貨幣的發行和流通真正的融入網際網路,使得網際網路交易和金融活動不在通過傳統的銀行體系進行結算後再回到網際網路,消除了兩個平行經濟體系間不必要的轉換成本。
第二個,它不一定使用區塊鏈技術,但一定會使用非對稱密碼技術來改進賬戶體系。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拿傳統的銀行身份證認證體系來講,非對稱密碼技術能減輕對中介的依賴,減少大量身份驗證活動,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劉昌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澄清大家對區塊鏈的誤區:
1)區塊鏈的認知誤區
大家現在用區塊鏈指代的這場變革,實際上是從上個世紀70,80年代出現的非對稱密碼技術的民用化過程,它讓網際網路更加安全,更容易確權,並擺脫對中心的依賴。讓人們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更加安全有效的進行經濟活動。這個非對稱密碼的民用化浪潮被大家錯誤的稱為是區塊鏈革命。
2)區塊鏈是什麼
我一般稱之為密碼共識,核心技術是非對稱密碼技術,它能削弱社會經濟活動對中介的依賴。而中本聰在非對稱密碼技術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分散式共識體系,在弱化中介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經濟活動的去中心化,這是一個重大的革新,這一系列技術和制度創新後來被稱為“區塊鏈”。
但是,真正的“區塊鏈”技術只是中本聰利用非對稱密碼技術建立分散式共識機制時用到的多項技術之一。中本聰用到的技術包括分散式賬本、點對點網路、默克爾樹、時間戳、工作量證明等等,區塊鏈只是其中之一。用“區塊鏈”指稱整個技術和制度創新,是嚴重的以偏概全。
3)那麼在來回答主持人的問題:央行的數字貨幣,一定會用非對稱密碼技術,是因為如果不用非對稱密碼技術,對以前的貨幣系統就沒什麼革新了,完全可以按現有的系統放權給支付寶、微信等,讓他們成為直接對接央行的貨幣主體,而取代商業銀行就可以了。如果要改革數字貨幣系統,從比特幣、USDT、Libra等產生的影響看,很大優勢是用了非對稱密碼技術,所以央行要做數字貨幣一定會用非對稱密碼加密技術。
只不過,央行數字貨幣未必需要區塊鏈。這次穆長春提出來說,央行的數字貨幣在技術上是中性的,可以用區塊鏈,也可以不用。實際上已經打破了大家之前認為的,央行要基於區塊鏈構建數字貨幣系統。強調技術“中性“實際上給出來的訊號是不一定用區塊鏈的。不用區塊鏈在我來看是完全正確的,因為當我們說區塊鏈的時候呢,實際上是指用非對稱密碼技術加分散式共識構建的類似於比特幣這樣的系統,它的一個核心的特徵是去中心化。而央行的數字貨幣是不能去中心化的。所以,央行不需要分散式共識,也就不需要區塊鏈,只需要非對稱密碼。
二、央行數字貨幣落地還存在四點障礙
劉昌用: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央行的數字貨幣不是用來狙擊Libra的。實際上正好相反,是Libra出現了以後,央行不得不更加謹慎的加積極應對,所以幾年沒出來的數字貨幣libra一出來就有了重大突破。
第二個問題,我認為對人民幣的國際化產生助推作用是很小的,原因有三:
• 第一個原因是數字貨幣實際上還是人民幣,只是形態發生了一些變化。
• 第二個原因是人民幣是否國際化,取決於國家經濟實力和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規模和頻率。
• 第三個原因是,人民幣是否國際化,取決於我們國家對人民幣在國際上想要取得什麼地位所做的判斷。要在開放與安全之間進行權衡。開放的好處,但也會對金融安全帶來的影響,這是一個複雜問題,涉及到經濟政策,國內國外的政治,要做複雜深入的分析,絕不是簡單的數字貨幣技術或者區塊鍊形態決定的。
但是央行數字貨幣會對人民幣國際化有間接影響,比如,如果我們的經濟實力和經濟活動的擴張確實在推動我們的人民幣快速的國際化,那麼,央行的數字貨幣的出現,能夠在技術上使得人民幣更容易跨越國境到境外流通,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總結: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不會決定人民幣國際化的這個節奏和步伐,但是如果我們採取一個開放的發展策略,注重藉助我們的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方面的優勢,擴大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影響,那麼,央行數字貨幣會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
3)第三個問題:央行的數字貨幣在落地方面存在的4點障礙
• 第一個障礙是對利益的調整。推進央行的數字貨幣,實際上是有利於網際網路和移動支付這些新的網際網路經濟形態的。但是對於傳統金融,特別是參與貨幣創造的銀行體系會造成利益的損失,落地程度在於利益的博弈。
• 第二個障礙是對金融安全以及數字貨幣管理能力的挑戰。如何在保障金融穩定和防止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的同時,發揮數字貨幣的優勢,這是一個難題。比如,據說央行的數字貨幣要像現金一樣保證匿名性,如果真的是。很強的匿名性會很難追查用途,這會就會帶來巨大的金融風險。所以金融安全和數字貨幣管理能力方面的挑戰我認為是非常大的。
• 第三個障礙是國際競爭會非常的激烈,會有相互的制衡。因為我們在推動央行的數字貨幣,其他國家的法幣體系也在積極的推動,更何況還有像Libra這樣名義上超主權,實際上帶有主權偏好的新型數字貨幣的挑戰。
• 第四個障礙是會給中國貨幣體系帶來的複雜的變化。目前訊息表明,央行數字貨幣採取雙層的框架,也就是說央行數字貨幣近期不觸動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和流通功能,只做M0。那麼在兩種貨幣並存的情況下,實際上央行的數字貨幣的信用等級會更高一些,自然而然會形成競爭。這可能導致雙層框架的不穩定,最終會走向單層。一種情況是央行的數字貨幣會被收藏和儲存,並不會在市場流通,在這種情況下數字貨幣發行是失敗的,還有一種可能是央行數字貨幣供給充足,這就極大地觸動商業銀行利益,還可能導致央行對貨幣金融的過度管控。具體形勢比較複雜,難以準確預料。
三、央行數字貨幣影響最大的領域:金融、商業和貿易
古千峰:從兩個維度看這個問題:一個維度是行業維度,另一個維度是發行主體維度。要全面地從這兩個維度評價,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在此,我僅從鏈圈、幣圈、金融行業、貿易、政策法規,以及主權貨幣和機構型貨幣角度來簡單說下我個人的看法。
在這裡我畫了一張簡表:
• 主權型數字貨幣目前暫時對幣圈來講影響不大,對鏈圈來講,可能會讓之前很多無法落地的應用場景變得更容易落地,尤其在結算與支付方面。對於金融行業來說,影響將非常大,會讓交易(包括消費支付以及企業間支付轉賬)更快捷、安全。另外,因為央行數字貨幣的無限法嘗特點,會讓數字貨幣的使用變得容易普及。主權數字貨幣在2B應用方面,我認為影響最大的是商業與貿易。鏈圈很多應用都是做供應鏈,主權數字貨幣的普及會在2B場景中,將供應鏈與金融無縫結合,供應鏈金融會成為一個非常大的行業。在政策法規層面上,主權數幣會加快推動數字貨幣相關的各項法律程序,畢竟技術的發展會讓一些舊的制度和法規不再適應新形勢,需要迭代。
• 相對於主權型數幣對行業的影響,我更看好“機構型數字貨幣”,機構型數字貨幣這個名詞是我想出來的,區別於主權型數字貨幣。
• 我們在關注DCEP的同時應該更關注機構型數字貨幣,如:JPMorgan、沃爾瑪等企業發行的數字貨幣。這塊對區塊鏈行業的影響會更大:首先,對於幣圈,機構型數幣會把主流資產接入幣圈。幣圈現在最缺的是錢和優質資產的輸入,而機構型數幣會解決這個問題。前段時間我提出了“塑料瓶現象”,大概意思是現在的區塊鏈行業就像一個塑料瓶,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投資人、交易所、公鏈、應用、媒體等等都在這個瓶子裡。往外看,世界很美好,金山銀山,但問題是瓶蓋子被擰緊了,瓶子裡的氧氣越來越少,另外加上內耗與折騰,氧氣消耗越來越快,當務之急,就是開啟瓶蓋,而機構型數幣會把這個瓶蓋開啟,把新鮮的優質資產、乘數合規的做法以及資金帶進來。這樣,我們才能喘口氣,有氧氣活下。
• 機構型數字貨幣對於現在的金融行業,意義也非常巨大。國內的去槓桿已經多年,存量資產非常龐大,如何通過資產證券化,把存量資產盤活,是當務之急,但是傳統的方式效率低,流程複雜,容易出現風險性信用問題,通過區塊鏈技術,能不能改善呢?
• 再來看機構型數幣對於商業與貿易,我幹了15年外貿,也做過電商,我認為機構型數幣對於商貿場景最大的價值在於消費融資和貿易融資。
• 最後看機構型數幣對政策法規的影響,他會推動資管行業的數字化程序,讓金融科技更透明、合規,如P2P、長租公寓等。通過推進業務,來推動相關政策的調整與進步,政策性適應是我們改革開放的一大法寶,政策從來就是後知後覺的,沒有業務拉動,政策永遠是一頭老黃牛,不太肯自我迭代的,機構型數幣也許能成為這個行業中,拉動這頭老黃牛的繩子,推動相關政策法規等頂層設計,而主權型數幣不太可能在這方面有所建樹,因為他本質上還是M0。
四、央行數字貨幣應用三大領域:支付、供應鏈金融與資產證券化
古千峰:這個問題很簡單,央行對數幣的管理原則是兩層,也就是脫媒的原則,不會去觸碰現有的商業銀行以及這些支付巨頭的生意,我個人認為前段時間傳言說的7家應該是真的,說實話,短期內,民間機構要參與,很難。咱們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算民間機構嗎?中農工建支微聯,接著各種商業銀行排著隊呢,招商、華夏、民生等等這些銀行肯定要介入的。
順著這個問題,我想說說央行數幣可能會用在哪些地方?
我認為有三個地方:1-支付、2-供應鏈金融、3-資產證券化。
• 首先是支付。它會在數字貨幣應用的“廣度”上做出貢獻。現在數字資產玩家集中在幣圈,數字貨幣基本上集中在區塊鏈行業。一旦央行數字貨幣推出,會快速讓全民應用,讓每個人享受數字貨幣帶來的消費便捷和安全。因為其無限法償的特點,會迅速超越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傳統的電子化貨幣,成為支付的主流。現在絕大多數年輕人和中年人的日常消費已經離不開電子支付,相信數字貨幣會把使用人群進一步擴大。穆長春提到DCEP具有離線支付功能,能把電子支付的應用場景擴充套件到沒有網路訊號的地方,如荒漠、飛機上。就衝著這點,我敢判斷,消費者用的DCEP肯定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因為只有P2P網路上的節點,才具有這個功能。
• 其次是供應鏈金融。它會在數字貨幣應用的深度上做出巨大貢獻。支付是廣度,供應鏈金融是深度。區塊鏈最大的作用是對供應鏈的可信管理,在這裡,我講的是廣義的供應鏈,包括溯源、確權、存證、業務流程管理等。目前,儘管很多人在說供應鏈金融,但事實上,區塊鏈對於供應鏈金融的作用只在前者,一旦可信資料上鍊後,金融機構才能根據資料做相關金融業務,比如保理、福費廷等,那時才能叫供應鏈金融。
但這種實現方案,鏈上資料和鏈下金融之間是脫節的,中間需要大量人工干預和摩擦。法定數字貨幣貨幣能讓這種干預和摩擦大幅度降低,讓供應鏈與金融真正融合。所謂的自金融、自商業才能運轉起來。
供應鏈金融一般由核心企業牽頭,通過數字貨幣,能更有效的讓核心企業將信用通過供應鏈傳導到上下游企業甚至消費者和監管層。這種將產業、金融、監管、消費縱向打通的嘗試,之前沒有過,只有區塊鏈技術結合數字貨幣才能實現。
目前已經有訊息顯示消費金融、貿易融資這些供應鏈金融業務已經有人在嘗試區塊鏈技術。
• 最後是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是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幣圈發幣上交易所本質也是資產證券化,只是在交易結構和交易媒介上有許多合規問題。
以房產證券化為例,因為reits相關法律遲遲未能推出,導致很多類reits操作脫離了交易所,出現了基礎資產為股權的變通模式,這與成熟市場的reits有很大差異。我也見到了一些比較激進的資產所有方通過鏈改方式實現奇異資產證券化,但幾乎都一地雞毛。這是交易結構的問題。
另外,ico實現了用波動性很高的高風險資產以太坊來做證券發行與交易,其後果是以太坊的波動給融資方帶來巨大風險。這是交易媒介的問題。
因此,一個合規的數字貨幣,可能會開啟資產證券化的大門,但是這個過程可能與幣圈關係不太大,這個遊戲的參與者很可能是傳統券商、律師、會所、評估與評級機構的天下。只是交易結構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效率更高,費用更低,資訊更可信,是資產證券化結合區塊鏈技術後,給行業帶來的新氣象。
五、央行數字貨幣試點落戶深圳 最大的機遇在金融業
古千峰:數字貨幣落戶深圳,那必然會形成一個數字貨幣產業。一個產業的形成過程會有非常多的機會,一個產業一旦形成以後,會帶動大量的相關服務和創新。在這些機會中,我認為最大的就是央行數字貨幣的合法應用探索。
大家開啟支付寶或者微信,會看到裡面有大量應用,這些應用在不遠的將來,都會接入央行數字貨幣。而因為DCEP的特殊屬性,肯定會有更多的玩法。這些都將給創業者帶來無窮的想象空間。
我預測,未來五年,這個產業內肯定會有至少3家獨角獸企業誕生。他們所從事的領域會是在上面提到的:支付領域、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三個領域。
我聽到一個訊息說,騰訊投資的某某融企業,在先行示範區區政策落地後,啟動大規模招聘,招聘規模達千人,他們主營是做供應鏈金融的。還有訊息說,不少區塊鏈企業已經開始去深圳設立分公司,甚至把總部遷到深圳。我們已經行動啦,我在內部將去深圳,就像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奉命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樣,儘管現在看來毫無政策優勢,毫無實惠,但是這步戰略性棋子將會在不遠的將來起到決定性作用。現在暫時沒有政策優勢,但是得去插一腳。
劉昌用:我也認為數字貨幣落戶深圳,會對深圳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並且主要在於金融業。由於央行數字貨幣主要是實現貨幣的網際網路內生化,是對傳統金融體系的重大變革。深圳的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根基深厚,央行數字貨幣在深圳更容易落地。反過來看,數字貨幣落戶深圳,深圳也最能夠在這個金融體系的變革過程中獲得先發優勢。
古千峰:前面我提到了“機構型數字貨幣”,這是一塊無比巨大的紅利。過去二十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資訊的釋出與傳輸方式。資訊多元化大趨勢下,入口網站、自媒體、網紅經濟應運而生。
我大膽的猜測,未來二十年,資產的發行與流轉方式將發生巨大變化,即從中心化向多元化發展。我們現在在以太坊上可以很方便的發行資產,上交易所供人們交易買賣,這只是這個趨勢的原始狀態,非常野蠻。這種野蠻在二十多年前的網際網路上也發生過,大量虛假資訊、有害資訊充斥著網際網路,即使到今天,也無法完全杜絕。但這並意味著網際網路毫無價值,事實上,當前全球市值前十中有7家企業是網際網路公司。這些嘗試我認為都可能在深圳實質性推進。
說句官話,通過深圳,實現“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香港比下去,所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