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A股市場體育第一股”光環的貴人鳥,近來日子不太好過。
繼被爆“3年關店1400家”之後,日前,貴人鳥釋出公告稱,金額為5億元的“16貴人鳥PPN001”不能按期足額支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這是貴人鳥歷史上首次出現債券違約。“鞋王”沒落,無疑令人扼腕嘆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作為曾經與李寧、安踏齊名的體育品牌,貴人鳥曾經要與林志玲一起“發光跑”,現在,它又拿什麼為快樂而跑呢?
貴人鳥“折翼”
11月12日,貴人鳥釋出公告稱,公司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付資金,“16貴人鳥PPN001”不能按期足額支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不僅如此,在“14貴人鳥”即將於12月3日到期的關口,11月12日,聯合評級將這隻債券的信用等級由BBB下調至CC。
在債券違約或降級的背後,截至9月底,貴人鳥總負債33億元,其中短期債務金額為25.98億元。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貴人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為1529萬元。
這只是貴人鳥“折翼”的一面。在此之前,貴人鳥就陷入了關店的漩渦。以連鎖零售起家的貴人鳥,門店數最高曾達5000家。據央視財經報道稱,最近3年來,貴人鳥關閉門店數量超過1400家。
深陷關店、違約、降級泥潭的貴人鳥,業績也是慘淡的。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8.1億元,同比減少47%,淨利潤也由上年同期的盈利3400萬元變成了虧損5800萬元。
受此影響,貴人鳥的股價也是喋喋不休。截至11月20日,貴人鳥股價報收於3.51元/股,相比2015年67.92元/股的最高價,跌去了94.83%,市值也由400多億元跌到目前的20多億元。
“鞋王”緣何潰敗?
曾經邀請劉德華、張柏芝、林志玲代言的貴人鳥,深陷資金流動性危機之中,經營狀況難言樂觀。
對於業績下滑,貴人鳥在三季報裡解釋稱,由於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有所下降,公司銷售費用、計提的壞賬準備大幅度增加,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減少幅度較大。
那麼,又是什麼導致貴人鳥主營業務收入下滑呢?小財迷認為,多元化轉型是一個關鍵因素。先來看看貴人鳥多元化轉型的路徑。
2014年初,剛剛上市沒多久的貴人鳥提出,要從“傳統運動鞋服”向“以體育服飾用品製造為基礎、多種體育產業形態協調發展的體育產業化集團”轉型。
隨後,貴人鳥便開始了頻繁的資本運作:入股虎撲體育,拿下美國籃球裝備品牌在華度假商標運營權、收購體育用品零售商傑之行、收購名鞋庫……貴人鳥已然成為橫跨體育、遊戲、鞋服等行業的多元化集團公司。
毫無疑問,多元化發展對公司的整合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拋棄主業。反而,沒有了主業的有效支撐,多元化往往也是曇花一現。
收購如此多專案之後,卻缺乏有效整合,真正為公司營收增光添彩,無疑是貴人鳥折翼的重要原因。2018年,貴人鳥便開始出售這些收購專案。
與貴人鳥選擇了跨界擴張不同,李寧、安踏等體育品牌則專注於體育用品行業的縱深挖掘。現在,李寧和安踏等中國產體育品牌,已經成為國際時裝週上的常客,而放棄了自己賽道的貴人鳥,卻陷入了多元化轉型的泥潭。
從昔日“鞋王”到違約、關店,貴人鳥的經歷,無疑值得在多元化路上狂奔的中國企業家深思。而貴人鳥要想再度飛上天空,無疑需要從李寧和安踏的崛起中,認真思考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