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活躍使用者從2018年7月份上市時的3億,到2018年底的4億,再到目前超過5億,拼多多(PDD.US)的每一次進階,都是對其實力的驗證。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11月20日,拼多多釋出2019年Q3業績,期內收入75.14億元,同比增長123%,平臺年GMV達8402億元,同比增長144%,而年活躍買家數達5.363億,同比淨增加1.508億,超過京東同期2.023億戶(京東Q3年活躍使用者為3.34億使用者)。
拼多多在各項使用者資料保持高增長的同時,也釋放了一些“負面因素”,其Q3歸屬於股東淨利潤虧損23.35億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11億元,導致資本市場出現“過激反應”。實際上,投資者僅看到資料變化,卻沒有發現比率的變化,如果看比率的話,今年Q3虧損率為31.08%,同比縮窄了1.54個百分點。
基數變大了,單獨用純資料比較,或許會有失偏頗。比如,同樣10%的利潤率,100億元營收規模的利潤是10億元營收規模的10倍。
不過“市場過激反應”也是一種風險釋放,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估值回落往往意味著機會。
年活躍使用者超5億
拼多多自上市以來,不斷重新整理市場的認知,當後知後覺的投資者還在質疑3億使用者是否可靠時,先知先覺的投資者已提前佈局。當年度活躍買家數重新整理到5.36億時,所有的質疑聲已變得不再重要,因為時間已經給出了答案。
從業績看,拼多多收入持續翻倍,目前該公司變現模式主要為線上營銷服務和平臺交易服務,核心為線上營銷服務。這兩項業務均呈倍數增長態勢,主要基於GMV的高速增長,以及貨幣化率的穩定爬坡。2019年Q3,年化GMV達到8402億元,貨幣化率為3%,均創下歷史新高。
GMV主要取決於使用者規模及單位交易額,從資料上看,拼多多的使用者規模不斷擴大,粘性不斷增強,使用者在拼多多上的復購以及年度支出也不斷增加,使得該公司的GMV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2019年Q3,拼多多年活躍買家達5.363億戶,同比淨增1.508億,較上一季度淨增5310萬,創上市以來最大單季增幅,年活躍買家當於阿里巴巴去年同期,大超京東,穩居亞軍位置。此外,該公司Q3的DAUs達4.296億戶,同比增加1.979億戶、增長85%,年度消費達1566.7元,同比增長75%,持續創下新高。
權威資料公司QuestMobile釋出的《2019雙11洞察報告》顯示,今年雙11當天,共有6.6億消費者在移動購物行業中“剁手”,其中拼多多DAU為2.2億戶,比去年同期淨增1.01億戶,漲幅高達84.8%。
2019年以來,拼多多持續領跑全球APP Store購物類榜單,成為全球蘋果使用者下載量最大的中國應用之一,拼多多使用者增速持續大幅領跑全電商平臺,成為行業最大的使用者和包裹增長來源。
拼多多的活躍使用者及年度消費支出資料,為何能夠持續高增長?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管理層對平臺的定位,正在覆蓋全領域的使用者群體;二是開創“貨找人”模式,利用大資料技術對使用者精準營銷,通過補貼獲得客戶粘性;三是擴充品牌產品供給,以及加碼品質監控。
從“五環外”到全領域使用者覆蓋
過去,很多投資者把拼多多定位為“五環外”、三線以下城市的購物平臺,實際上,該公司致力於覆蓋所有的使用者群體、社會層級和不同地理分佈的使用者。截至今年6月,拼多多GMV中有48%來自一二線城市。黃崢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拼多多來自一線城市的使用者2019年Q3的年化消費額已超5000元人民幣,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種種跡象表明,從下沉市場中崛起的拼多多,在立足下沉市場的同時,正不斷贏得一二線城市使用者的信任,使用者覆蓋面迅速擴張。
拼多多和同行最大的差別在於打破原有的營銷邏輯,從“人找貨”到“貨找人”,通過大資料技術的匹配,實現精準的使用者營銷。該公司非常重視使用者參與度,通過拼貨、拼團以及超低價方式,讓使用者更多地參與到其中,一方面讓使用者挖掘平臺更多的品牌產品,另一方面通過優惠券及補貼方式讓使用者獲得物美價廉的產品,增強使用者粘性。
該公司長期踐行“同品最低價”策略,有效滿足了廣大使用者對於商品價格的訴求。今年618,該公司釋出100億元補貼專案,幫助品牌商通過旗下熱門商品迅速開拓增量市場。截至目前,拼多多“百億補貼”入口的日活使用者已突破1億大關,參與計劃的國內外品牌超過2800家,熱門補貼商品超過23000款。
今年的雙十一,該公司平臺售出的蘋果手機超過40萬臺,11日零點16分,平臺汽車銷量突破1000臺,訂單主要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銷售增速超過220%,主要銷往一二線城市的餐桌。拼多多正在搭建不同級別城市之間的橋樑,落實全領域使用者覆蓋的策略。
拼多多不斷增加平臺上優質商品的供給,推出“新品牌計劃”,已發展成為網際網路與製造業深度結合的標杆。截至今年9月底,“新品牌計劃”正式成員已達85家,超過800家包括知名品牌在內的企業參與了C2M定製化生產。三季度,平臺以日用百貨、智慧家電為主的新品牌產品,累積訂單量超過2700萬單。
基於領先的技術和大資料應用,拼多多聯合中國頂尖製造企業,以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引導新品研發和生產,通過商品優勢建立品牌認知,從而構建起一套不同於傳統商業邏輯的市場體系。在創新模式和技術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區域性小眾水果、特色農副產品成為主流,持續推動農產品市場大規模消費擴容。
在增加產品供給的同時,拼多多也努力嚴控產品品質,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今年一季度推出了質控專案,囊括了千家知名品牌,97%疑似假冒商品被攔截封存。此外,拼多多和品牌所有者、賣家和買家緊密合作去鑑別可疑商品,超過12000家品牌所有者與拼多多簽署了產權保護協議。
“過激反應”是否砸出投資機會?
很多投資者比較關心拼多多的盈利,單純從數額上看,今年Q3虧損確實擴大,但就比率來講卻是縮窄。
智通財經APP列出拼多多成本以及各項費用指標,在增速方面和收入進行比較,扣除研發費用,成本、銷售及行政費用合計增速較收入低10.1%,合計成本費用率下降5.75%,其中銷售費用率下降3.88%,行政費用率下降3.26%。不過,研發費用率的提升也填補了下降的部分。
從Q3看,扣除研發費用,成本費用率得到優化,但避免單季報告說服力不強,我們將時間維度延長至過去兩年,並將股權作為酬支的費用剔除(拼多多官網的Non-GAAP資料)。從兩年的時間維度來看,三項成本費用(成本、銷售及行政費)和收入增長亦步亦趨,2019年首9個月,三項費用率為113.4%,均低於過去兩年。
該公司剔除研發費用後的費用率也處於優化狀態。這裡剔除了研發費用,實際上,該公司研發費用一直處於提升趨勢。2019年Q3,按Non-GAAP資料,研發費用率為12%,同比及環比分別增加3個百分點及4個百分點。研發支出可以進行資本化,且研發成果轉化需要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創立至今,拼多多技術工程師佔整體員工的比例始終維持在50%以上,拼多多持續探索人工智慧、大資料領域的研發創新,引領農業、製造業新一輪的技術變革,這都需要技術人員的持續努力。
拼多多的核心費用是銷售費用,按Non-GAAP資料,今年Q3銷售費用率為89.03%,環比略有增長,但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從季度看,收入和銷售費用增長差在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轉變,從佔比資料看,銷售費用率處於下行趨勢。
拼多多的營銷費用可謂“花到刀刃上”了,因為公司的營銷定位以“獲客”為基礎,這從獲客成本上可以得到驗證。拼多多今年Q3獲客成本為130.11元,相比於Q1的197.14元大幅度下降了34%,季度連續下降明顯。而活躍買家年度消費支出的不斷增加,也顯示了公司營銷策略的成果。
黃崢在電話會議上談到,花錢也是一種投資,從資料上看,拼多多確實獲得了豐碩的投資回報,使用者資料以及消費支出不斷攀升的背後,正是這種“花錢投資”的邏輯。
此外,拼多多運營狀況良好,Q3平臺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為26.182億元,同比增長達60.5%,資產負債表健康,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受限制現金344億元,且沒有金融性負債。剔除限制性現金後,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157億元。此外,公司的短期投資為246億元,可動用現金總額為人民幣403億元。
綜上看來,拼多多股價的“過激反應”,或許正是價值投資者上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