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9月30日,美國聯合辦公創業公司WeWork在經歷了一系列鬧劇之後,於今日宣佈將會撤回IPO上市申請。

今年8月14日WeWork向SEC提交了上市申請,但其招股書一經發布就招來了諸多質疑,WeWork的估值從年初的470億美元一路跌到了150億美元以下,這也導致其投資方軟銀、願景基金等機構不滿,建議推遲IPO。

WeWork的創始人亞當·諾依曼曾經試圖繼續進行上市,不過最終還是沒有成功,目前諾依曼已經被董事會踢出局。

在諾依曼辭去公司CEO之後,WeWork的兩位聯席CEO Artie Minson和Sebastian Gunningham發表了一份宣告稱:“我們一如既往地致力於為我們的會員、企業客戶、業主合作伙伴、員工和股東提供服務。我們完全有意向將WeWork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來運營,並期待在未來重新涉足上市股票市場。”

看來WeWork並沒有放棄上市的夢想,但目前看來這家公司今年上市的希望十分渺茫了。

就在3天前,福布斯網站曾經撰文稱WeWork是2019年最荒唐的上市鬧劇。

在經歷了上市前估值大幅縮水,創始人被迫辭職、撤回IPO申請之後,WeWork的上市歷程確實顯得十分荒誕不經。

福布斯的作者在文中直言,WeWork的商業模式中沒有創新,只有更多的風險,並且隨著經濟退潮的來臨,WeWork能否扛得住經濟寒冬也是個疑問。

畢竟WeWork過去9年的發展是建立在美國經濟過去10年比較繁榮的基礎上。如果在經濟繁榮時期都處於鉅額虧損狀態,那WeWork又如何能夠保證在經濟衰退時保留一線生機呢?

目前WeWork的危機還沒有結束,隨著諾依曼的離去,這家公司已經開啟了“清洗模式”,據說有20名諾依曼的親信已經被解僱,另外WeWork的經營狀況也令人擔心,該公司2018年營收18億美金,但同時虧損有19億美金,過去3年時間裡,WeWork的虧損總額已經達到了30億美金。

WeWork在上市前遭遇如此重大的挫折,也給中國市場的玩家們帶來了一些衝擊,許多國內的聯合辦公創業專案原本想借著國外同類公司的上市而再帶火一下整個行業和自己的專案,但現在發現WeWork不僅沒有給整個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反而讓大家都遭受了一定的質疑。畢竟商業模式都很類似。

目前國內許多聯合辦公專案如優客工場、納什空間、SOHO 3Q等專案大多還是依靠租金賺錢,增值服務的收入佔比還不足以支撐其畫一個資本的大餅。

所以隨著WeWork的上市失敗,國內同類公司也需要及時調整策略,先讓自己盈利,先活下去再說別的吧!

另外,WeWork給創投圈帶來的經驗和教訓也有很多,比如創業專案過於依賴資本的助推,沒有找到實質上的創新,比如創業者在融資過程中如何才能保證不會失去話語權,不會在關鍵時刻被投資人踢出局等等,隨著WeWork的上市鬧劇告一段落,等待我們總結的教訓還有很多。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從9月簽約專案看中國“芯”版圖,二三線“招攬”力度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