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加快推進網貸機構分類處置風險出清,多措並舉推動機構良性退出轉型發展。”這是目前監管對於網貸整治的主基調。對於大多數平臺來說,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主動退出還是“被退出”。

極少部分有望參與試點或者轉型的頭部平臺,在各地監管要求“三降”的大背景下,控制發標規模、壓降存量、暫停發標已成為常態。

一邊是不斷萎縮、前途未卜的網貸;一邊是嗷嗷待哺,一標難求的投資使用者,在經歷了去年的暴雷潮後,供需兩側開始逆轉。那些資本實力雄厚、品牌影響力大的平臺開始面臨著信標“一秒沒”的幸福煩惱。

這其中,一些頭部平臺開始挖掘存量客戶的價值,通過財富管理諮詢服務,為銀行、保險、基金、信託、金交所等機構推薦合格投資人。

那麼,這條路究竟能否走通?對於投資人來說,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為此,挖哥體驗了幾家頭部平臺資產財富管理諮詢。這些財富渠道主要都是通過公眾號預約,然後有一對一的顧問對接提供諮詢,如果投資人有認購意向後,合同線上下籤署。

此後的流程會根據你意向購買的理財型別,去對應不同的監管規則和要求,並且操作也會轉到對應的持牌金融機構上。

比如,你想購買信託產品,流程包括實名認證、完成合格投資者認定、風險評測(通不過會被拒絕)、產品預約、簽訂合同、預約雙錄(投資過程中的錄音錄影)、繳款、上傳打款憑證等。除了繳款需要到到手機銀行或者銀行櫃檯,其他流程都在信託公司app上操作。

也就是說,這些持牌金融機構承擔了包括使用者資質稽核、風險測評、資產品質監控、資金監管在內的全部內容,最後的交易合同及法律關係,也僅在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發生。這樣避免第三方介入,更大程度上保證客戶的投資安全。

同樣為消金類資產,在交易結構、監管規則、風控主體等方面是完全不一樣的。網貸P2P是借款人和出借人直接交易,雙方屬借貸關係;信託是委託人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進行管理;金交所則是採取掛摘牌等方式由投資人認購應收賬款的相關權益。

更關鍵的是,後面兩者都屬持牌金融機構,信託由銀保監監管,金交所也有地方金融辦、證監會聯席會議管理。而網貸屬於“無牌上崗”,這也是它頻繁暴雷,風險積聚的根本原因。

從使用者體驗上來看,這麼繁瑣的過程當然遠不如網貸便捷,起投門檻(信託100萬起投)也是大大的提高,整個流程也在一週以上的時間。

但從行業風險出清,穩妥有序化解存量風險來說,頭部平臺佈局財富管理,是對平臺高淨值使用者價值的挖掘,有利於機構平穩轉型和行業風險出清。對於經過網際網路理財洗禮,有一定風險意識和承受能力的金融消費者來說,也多了一條資產配置的選擇。

事實上,挖哥在調研中發現對於高淨值使用者的挖掘,有實力的頭部平臺早有佈局,時間最長的已有七八年時間。

但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何種投資,都會有風險,投資者應該認真、嚴肅面對資質稽核、風險評測這些環節,去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配置。

最新評論
  • 1 #

    希望有關部門嚴查網貸,取締全部網貸

  • 2 #

    上徵信網貸銀行也得查,萬卡,360借條,來分期等等,砍頭利息,保費,陰陽合同,多的是

  • 3 #

    對網貸嚴打,對銀行嚴查。

  • 4 #

    網貸還是有存在的價值的。如果老賴進徵信,然後適當控制利率,還是不錯的。沒有網貸,那些需要錢,又從銀行貸不到錢的,只能去借更高的高利貸了。

  • 5 #

    出借人已經是傾家蕩產,血本無歸了,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

  • 6 #

    不是所有人需要錢的時候都能從銀行借到的,有些次貸銀行根本不搭理你,不借高利貸怎麼辦

  • 7 #

    風險只是越積越多!請原諒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 8 #

    網貸要嚴格風控,現在這樣是不行的,憑一些資訊就能很多平臺貸,還不了怎麼辦?靠催收?靠起訴?

  • 9 #

    希望發揮群眾輿論的力量,讓國家一定要嚴查網貸,還社會一個安寧與和諧。玖富萬卡,微博借錢 拍拍貸, 你我貸 ……查下去,看看他們掛鉤銀行的黑幕

  • 10 #

    達飛雲貸高利貸,360借條,捷信趕緊嚴打,深挖幕後黑手,關係網,

  • 11 #

    大力發展合規合法平臺,打破銀行龔斷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外資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