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者丨甘海子

在華人商圈,一直都有福建籍華人一席之地。他們早年闖蕩海外,歷盡艱辛。在波詭雲譎的商海中,憑藉非凡的智慧和膽識,掘金刨銀,獨領風騷。

有這樣一位閩籍華商,他的故事,在印度尼西亞家喻戶曉,到現在都被後生奉為商業聖經。他因其雄厚的財力、龐大的勢力,稱雄印尼,富甲東南亞,被譽為“亞洲的洛克菲勒”,他就是印尼林氏集團Salim Group董事長林紹良。

僅在1995年,他的集團總資產超過184億,營業總額約200億美元,所屬公司640家。財產不僅超過享有世界聲譽的船王包玉剛、工商鉅子霍英東,甚至超過了地產大王李嘉誠和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雄踞世界華人第一大富翁的寶座,成為印尼乃至東南亞的首富。

林紹良創辦了印尼最大的泡麵公司Indofood,曾經擁有印度尼西亞最大的非政府銀行-亞洲中心銀行(BCA),直到1998年被印度尼西亞政府充公。1995年,美國《投資家》雜誌將其列為“世界12大銀行家之一”,國外有的報刊稱他是“世界第6鉅富”,有的稱他是“世界10大富豪之一”。

遠走南洋

林紹良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一個殷實的農民家庭裡,他的一生歷經戰爭、貧困、流離,還有艱難的創業,堪稱傳奇。22歲背井離鄉,白手起家;52歲,成為印尼的“丁香大王”;近80歲的高齡,已締造出一個企業王國——兩大集團下屬192家子公司,分佈在印尼以及全球各個國家、地區,主營業務範圍涵蓋金融、礦產、汽車製造、電子、航運、建築等70多種行業。

林家祖輩以農耕為生,在父母的教誨和薰陶下,林紹良性情溫和,聰慧機智。幼年的林紹良進入村中林氏祠堂念私塾,先後唸完了《四書》、《詩經》、《左傳》等養成推崇忠烈俠士以及儒家道德觀念的思想,直到15歲,便沒有繼續學業。

1931年,父親不希望林紹良繼續當農民,而是希望他能夠棄農從商。於是,便在村口為他租下一間店面,開起了湯麵館。他的經商天分在這時候開始顯現,在經營湯麵館的時候,幾乎獨攬店內外大小事務,將生意做得很靈活,從中賺了不少錢。

然而,好景不長,1935年林紹良的父親林元載因病去世,隨後,“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佔了東三省。為逃避戰亂,林紹良在母親的勸說下滋生去南洋發展的念頭,恰巧村裡的一位印度尼西亞華僑歸來探親,林紹良便求他帶自己去印度尼西亞投奔叔父。

亂世英雄

林紹良的人生機遇幾乎都和戰爭牽涉在一起。1938年,林紹良踏上了印度尼西亞的國土,並在爪哇的古突士鎮找到了自己的叔父和哥哥。當時的印尼也不平安,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已踏上這塊土地。

爪哇島上烽火連天,經濟凋零。剛到爪哇的林紹良一面幫叔父打理花生油店,積累經商經驗與資金。兩年後,有了些許積蓄的林紹良,就想獨立創業,尋求大的發展,他做起了販賣咖啡粉的小本生意。他每天半夜三更起床,先將買來的咖啡豆磨成粉,再用舊報紙包成小包, 天還未亮,就騎上單車,趕到六七十里外的三寶壠市去販賣。

後來,林紹良每當回憶起這段“騎單車販賣”的艱苦生活時,深感艱苦歲月對他日後事業的發 展影響極大。他感慨地說:“人需要經得起磨練,才會有所進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印度尼西亞宣告獨立。但日軍剛撤走,荷蘭殖民軍又捲土重來,一場抗擊荷蘭殖民者的獨立戰爭打響了。當地華商在中華總會的領導下,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獨立戰爭,林紹良是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個。少時熟讀史書的林紹良,加上自己的經商經驗,預感到自己的事業或許能在這場戰爭中找到一個契機。他確信,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必將屬於印尼人民,而自己的事業成敗則與這場戰爭息息相關。於是,他毅然離開了在異國他鄉唯一依託的叔父,選擇了一條充滿危險的路——給印度尼西亞軍隊運送軍火和藥品。

同時,林紹良敏銳地發現了另一宗暴利的生意——丁香買賣。當時,中爪哇生產的丁香菸遠近聞名,銷路很好,上百家大大小小的菸廠應運而生。作為生產香菸原料的丁香需求大大增加,每年需求量高達2萬多噸,遠遠供不應求。

丁香生意利潤確實誘人,但風險極大。丁香盛產於印尼東部的馬魯吉群島,要把丁香運抵中爪哇,必須穿越荷蘭軍隊的重重封鎖線,根據以往販運軍火的經驗,林紹良設計出了一條丁香運輸路線:從產地馬魯古群島裝貨後,繞道新加坡,再經販運軍火的通道,突破荷軍封鎖線,運到中爪哇的古突士,然後再將丁香發到各地菸廠。

此舉獲得了時任印尼革命軍軍官蘇哈托(後為印度尼西亞總統)的支援,林紹良的丁香生意在戰火紛飛中暢通無阻。幾年之間,他就成為了印尼最著名的“丁香商人”。

從1954年起,他相繼辦起了肥皂廠、紡織廠、輪胎廠以及單車零件製造廠。隨著企業的發展,他逐漸把目標放在進出口貿易上,與新加坡和香港建立起貿易關係。

鼎盛時期,林紹良的公司控制著印尼絕大多數丁香、食糖、大米貿易生意,佔有過印尼90%的泡麵市場、85%的麵粉市場、35%的牛奶市場、30%以上的食用油市場,60%以上的水泥市場,20%左右的建築工程及房地產市場。1957年,林紹良在泰國的金融巨頭陳弼臣的幫助下,正式創辦了中央亞細亞銀行,並任董事長,將其發展成東南亞最大民營銀行之一,同時還在泗水、三寶龍、棉蘭、巨港、萬隆設立了14家分行和支行,逐步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金融業務網路。

至此,一個兼有工業、商業、金融的林氏集團已初顯雛形。林紹良以其雄厚的財力、龐大的勢力,稱雄於印尼,威震東南亞。左手實業,右手金融,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教父”。

到1995年,林紹良已在印尼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00多家公司,業務涉及70多種行業,總資產超過180億美元,年營收近200億美元。

難忘故土

這樣的勢頭一直持續到1998年金融風暴爆發,在金融風暴影響下,林紹良身上的紅色印記徹底被淡化了。在這場風暴中,林紹良的財富縮水了至少50億美元,他和他的企業將大量的財富“還”給了印尼。

但正是在這次鳳凰涅槃的重生中,林紹良和他的企業王國終於有了Sunny的味道,他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海外市場,比如收購新加坡電話公司,加大對中國內地的投入——以商業技巧來奠定成功基礎,而不再依賴政治上的某種關係。

作為一個難忘故土的華人,林紹良的中國情結始終如一。早在1981年,林紹良麾下的中國太平洋集團就在中國內地設立鞋廠。即使經歷了“財產縮水”,林紹良投資的熱情依舊不改。據估算,光在福清老家,林紹良就已投入了1億美元,範圍覆蓋工廠、學校及旅館。此外,他先後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進行投資,僅僅北京朝陽區東壩集團基礎設施建設一個專案,投資額就高達160億元人民幣。

2001年10月,林紹良帶團到北京考察了商務中心區的建設和發展,顯示出旺盛的投資興趣。轉年9月,林紹良斥資5億美元成功購得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經營的地產旗艦企業——中遠置業集團有限公司45%股權,從而與中遠集團這一中國特大型企業共同成為中遠置業的並列第一大股東。 在一個已經不屬於這個88歲老人的時代裡,林紹良和他旗下的企業,正努力著把更多的目光、更多的等待,投向正在崛起的中國,他的家鄉。

林紹良已於2012年6月10日在新加坡壽終正寢,享年96歲。這位被譽為“亞洲洛克菲勒”、“華人首富”傳奇的一生值得被人們稱讚、銘記。

最新評論
  • 1 #

    軍火商沒有一個不發財,只怨自已生不逢時

  • 2 #

    為家鄉做過貢獻嗎?

  • 3 #

    林文鏡才是華人首善

  • 4 #

    林紹良,沒天良,拆去臺江做廣場

  • 5 #

    國內投資的上市公司萬業企業不咋地。

  • 6 #

    如果社會再來次大動亂,我們該選擇往哪跑才有發財的機會?

  • 7 #

    請問林氏木業是他的產業嗎

  • 8 #

    主流媒體都沒聽過啊!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主力籌碼收集完畢!000789:即將開啟主升浪,股價目標鎖定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