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者 | 王玥 李紅梅

編輯 | 繆凌雲

沒有人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在阿里巴巴以4萬億港元市值再登港交所之後,其最大股東——日本軟銀集團究竟能從中獲利多少。

10320億港元,僅從數字本身來說,這幾乎相當於兩個美團點評或2.8個京東的市值,也正是軟銀集團在阿里這個萬億巨頭背後默默耕耘的結果。

不過,儘管已經是“最大收益者”,但軟銀似乎並沒有就此滿足。近日,這個“最大股東”正被曝出欲在日本悄悄建立另一個“阿里”……

靴子落地!剛剛,籌備已久的阿里巴巴(9988.HK)第三次ipo完成了,阿里巴巴重返港股,甫一上市,市值即高達4萬億港元。此外,募集資金超880億港元的阿里,已經超越了百威亞太(392.04億港元),成為目前今年全球最大IPO。

截至發稿,阿里最新股價為188.5港元/股,較發行價漲6.99%,市值為4.03萬億港元——為目前港股之最,市值近乎工商銀行(1398.HK)的兩倍、中國石油股份(0857.KH)的6倍。

與此同時,作為阿里“老對手”的騰訊,今天的股價也隨之微漲0.83%。截至目前,這個昔日 “港股之王”的最新市值為3.26萬億港元,與阿里相差了一個“中國石油股份”的距離。

此前,首席科創官在《阿里和騰訊同臺競技,誰才是“港股之王”?》一文中,曾詳細還原了阿里巴巴與港交所“分分合合”12年的“愛恨情仇”。眼下,隨著阿里的迴歸及市值表現,其與騰訊,誰是新“港股一哥”的評判可以更加直接。

而在這個4萬億巨頭的背後,也悄悄賺了超萬億港元——幾乎相當於兩個美團點評(3690.HK)或2.77個京東市值的最大股東“軟銀集團”也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

首席科創官注意到,近日,這個阿里的“最大股東”,當下正面臨著接連投資失利、債臺高築等一系列事件;且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動作頻頻地準備再複製一個能為其 “造血”的阿里。

眾所周知,曾經馬雲和阿里的人生因為軟銀和孫正義得以徹底改變——如果沒有當年軟銀的投資,阿里的發展或許不會如此迅速,馬雲也無緣多次蟬聯中國富豪榜榜首。

不過時移世易,20年過去了,現在阿里與軟銀“成就與被成就”的關係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萬億阿里的掌控路徑

眾所周知,以馬雲為首的創始團隊雖然僅持有阿里少量股份,但卻通過合夥人制度,牢牢掌握著公司的控制權。

在港股IPO的招股書中,阿里對這一情況進行了更加詳細的披露與更新。

從股權結構來看,軟銀依舊以25.8%的持股比例,穩坐第一大股東。而馬雲和蔡崇信僅持股6.1%和2.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軟銀持股比例始終佔據優勢,但馬雲等“小股東”卻擁有著對阿里絕對的控制權。

這就是阿里“合夥人制度”的強大之處。

阿里的合夥人組織“阿里巴巴合夥”成立於2010年7月,也稱“湖畔帕特納”。根據組織制度,所有合夥人的表決都建立在一人一票的基礎上,也正是因為這個制度,讓阿里合夥人擁有董事提名和委任權。

事實上,過去這些年,阿里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對外融資。而融資過程,就是不斷稀釋公司創始人團隊所持股份的過程。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按照一般的“同股同權”法則進行操作,當外來投資人成為阿里公司的大股東以後,公司創始人所擁有的權力,就會隨著他們所持股份的被稀釋,而有可能出現股權旁落,甚至面臨被大股東趕出董事會的風險。

現實中,這類例子並不鮮見。於是,阿里精心地“設計”了自己的合夥人制度,並與銀達成了一整套表決權拘束協議。

比如,在協議中軟銀承諾,在股東大會上投票支援阿里合夥人提名的董事當選,且未經馬雲及蔡崇信同意,軟銀不會投票反對阿里合夥人的董事提名;此外,軟銀還承諾將其持有的阿里普通股投票權置於投票信託管理之下,並受馬雲和蔡崇信支配。

可以說,阿里通過這個制度,把控了人事任免權,將公司的控制權在形式上歸於核心管理團隊,進而決定了公司的經營運作。

在此次公佈的招股書中,阿里也特別解釋了合夥人制度,列出了38名現任合夥人名單、加入阿里時間以及當前擔任職務等。

不過,合夥人的制度並非亙古不變。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上海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副會長宋一欣律師告訴首席科創官,合夥人制度實際上是“經理層和股東層博弈的結果”。

在他看來,股權對於冉冉升起的行業而言,是有價值的;對於夕陽行業則價值不大。例如,就早期的阿里而言,投資者出於對阿里技術以及未來成長性的信任,願意犧牲掉部分表決權換取股份,以期更多的價值回報。但“投資者天生是保守的”,如果有一天網際網路變成夕陽產業,或者他們對阿里不再信任,那麼這個合夥人架構可能還需要調整。

至於持股比例逾四分之一的軟銀,雖然沒有對阿里的掌控權,但無疑在這筆投資中賺得盆滿缽滿,甚至可以幫助自己平穩地面對更多風浪。

軟銀投資阿里往事

歷史性的時刻早已定格在20年前。

1999年,著名的日本風投機構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藉由投資UT斯達康1億美金變10億的成功,意外發現了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無可限量的發展潛力。決議籌建軟銀中國基金,由此開啟在中國的投資佈局。

同年10月,孫正義通過摩根士丹利引薦,與新浪曹國偉、網易丁磊、攜程樑建章、阿里巴巴馬雲等70多位創業者進行會面,聽他們用六分鐘時間介紹自己的專案。

儘管馬雲的精彩演說,使阿里巴巴獲得了孫及其團隊的初步認可,後者也願意一擲千金,但阿里並非軟銀當時的首選和唯一,雙方並未立即達成合作。

而在軟銀中國基金負責人薛村禾對阿里巴巴盡職調查以後,情況發生了逆轉。

當時,薛向日本軟銀總部強烈建議,要投只投阿里巴巴一家。此舉直接促使孫正義叫停了對中國其他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開始重新審視馬雲及其團隊。

2000年1月,“6分鐘”陳述兩個多月後,孫邀請馬雲前往日本,直接提出要以4000萬美元投資阿里巴巴並佔股49%的決議。但馬雲僅接受2000萬,佔股30%。他認為以自己的掌控能力和阿里巴巴的現狀,4000萬美元太多,以此換算給孫的股權也太大。

多年後,薛村禾回憶投資阿里的原因:“把18個普通人放在一起,已很不容易。而馬雲居然能把18個精力旺盛、有闖勁的年輕人團結在一起,這說明馬雲定是一個胸懷寬廣、善於分享、具有特殊領導才能的人。”

而其中,最能說服孫及軟銀團隊的,則是馬雲竟能請到蔡崇信當阿里巴巴CFO。

蔡崇信畢業於耶魯,當過律師,加盟阿里巴巴之前是某國際投行的亞太區負責人。這樣的人能毅然放棄數十萬美元年薪,在阿里巴巴只領500元人民幣月薪,在他們看來,這足以說明馬雲的人格魅力。

2000年底,軟銀的資金到位沒多久,美國科技股就爆發了大型股災。納斯達科技股紛紛暴跌,許多電子商務公司在這波熊市中倒下。阿里巴巴則憑藉孫正義的2000萬美元,成功地挺過這場世紀風暴。

到2004年時,軟銀已三次投資阿里巴巴,總計約15億美元,獲利近千倍,穩坐第一大股東寶座。

爾後,孫正義曾多次向其他創業者講訴“造富”馬雲的情形:“當時馬雲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教師,現在則是中國首富。”以此說服創業者收下來自軟銀的資金。

直到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時,軟銀還持有前者34.4%股份。在過去的16年裡,除了在阿里收購雅虎中國時,主動出讓了價值3.5億美元股份外,軟銀未對阿里股份做任何減持或拋售。孫正義和軟銀大多數時候都站在馬雲一方,表達著對這位中國夥伴的信任。

但到了2016年6月初,軟銀集團連續三天發公告稱,將出售阿里100億美元股票以籌集資金。原來,軟銀在2013年,花費220億美元併購的美國第三大通訊運營商Sprint,讓軟銀背上了約合900億美元的鉅額債務。軟銀需要出售阿里股票,以降低負債規模。

在拋售之後,軟銀仍將保持阿里巴巴最大股東的身份,但股份將從32%降至28%。

今年6月,軟銀繼續減持阿里股份,約套現768億元。之後持股比例約降至26%,與此次招股書所披露的25.8%相近,但軟銀依然為阿里第一大股東。

軟銀債臺高築,阿里成最強“提款機”

雖然當年的軟銀成就了阿里,但現在的阿里已經成為了可以讓軟銀為之依傍的大樹,甚至是一臺可以晝夜不停的印鈔機。

在軟銀召開的一次股東大會上,孫正義曾表示,阿里對前者的貢獻達其收入的近六成。而這種貢獻,對當下的軟銀來說,意義非凡。

這半年來,對網約車服務商Uber和共享辦公巨頭WeWork兩項投資的接連受挫,使軟銀蒙受巨大虧損,也令孫正義飽受爭議。

這些問題反應在財報上更為直接。據不久前軟銀公佈的三季度業績顯示,由於WeWork等投資的大幅減記,集團本季度營業虧損達7044億日元(約65億美元),這也是軟銀14年來首現季度虧損。

而旗下1000億美元規模的願景基金,運營虧損則達到89億美元。面對這樣一份難堪的業績,孫正義難掩失望,“就像颱風過境一樣,這是我創業以來從沒有過的虧損”。

更為糟糕的是,軟銀接連遭遇的投資挫折或將殃及其二期基金的募集。今年7月份,軟銀宣佈推出第二隻“願景基金”,即“願景基金2期”,擬募集金額為1080億美元,集團自投380億美元。

資金受困的軟銀甚至還因“從阿里獲得25億美元收益”被推上微博熱搜。

本月初,阿里公佈了“營收達到1190.2億元”的最新季度財報;就在同一天,軟銀就宣佈要將“從阿里獲得的約25.6億美元的股權收益計入其第三季財報”。

業內人士指出,這25.6億美元對於軟銀來說,可以說是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但對於已經高築債臺的“千億願景基金”來說,這些收益顯得有些“杯水車薪”。財報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軟銀有1400億美元的債務,扣除現金與現金等價物的債務額後,還有460億美元的淨債務。

而人們對阿里的關注點在於,在如此情況下的軟銀,會不會為了疏解資金上壓力拋售阿里股票,從而導致阿里股價承壓。

這種狀況已經發生。

軟銀曾經通過減持阿里的股票獲取收購ARM缺失的現金流;2019年6月,軟銀還拋售了7300萬份阿里美國存託憑證,佔阿里總股份2.8%,成功套現111.2億美元。不過,當月阿里的股價並沒有應聲下跌,反而逆勢大漲了13.53%。

對於未來軟銀會不會拋售阿里股票、影響阿里股價等問題,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宋一欣則表示“沒法預測”。

他告訴首席科創官,軟銀的經濟狀況與其是否會拋售阿里股票沒有直接關係,因為融資的辦法有很多。即便這種情況發生,是否會對阿里的股價造成影響,也取決於軟銀的減持力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軟銀進行大規模減持,對阿里股價造成的震動是一定的——作為阿里的最大股東,他的態度勢必連帶其他投資者的心理受影響。

此外,軟銀還多次在發債時把阿里巴巴的股票作為抵押物——這意味著,一旦軟銀現金流週轉出現問題不得不變賣資產,阿里也會因股票被拋售一起受影響。

阿里的未來和買方市場當然是巨大的,但這些還能為孫正義的夢想埋單多久呢?

此外,首席科創官注意到,當前這個“最大股東”正在效仿阿里的商業模式,欲在日本打造出另一個“阿里巴巴”。

軟銀正在打造日本版“阿里巴巴”

阿里是孫正義最成功的投資案例之一,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在阿里投資上吃到甜頭的軟銀,此時正待打造日本“阿里”。

本月中旬,《日本經濟新聞》發文稱,軟銀計劃將旗下的網際網路子公司雅虎日本(現更名Z Holdings)與南韓Naver公司旗下的傳訊軟體Line合併。雙方計劃於今年12月簽署最終協議,並在2020年10月之前完成。

“孫正義要在日本打造一個阿里巴巴”,日經報援引軟銀某位高管透露。而這種評價正是源於上述兩個公司及軟體在日本國內的“國民”級地位——

日本雅虎是日本最大入口網站,主營廣告、電商、支付服務等業務,擁有5000萬用戶,去年營收9547億日元(約合615.23億元人民幣)。

而Line是日本最受歡迎的聊天應用,相當於日本版的微信,擁有8200萬月活躍使用者,市佔率排名第一。此外,Line目前還運營著通訊支付,電商、AI等業務。2018年,Line的銷售額達到19億美元(約合133.14億元人民幣)。

對比日本雅虎與Line的業務不難發現,二者重疊佈局支付與電商領域,

據悉,目前Line Pay有3690萬註冊使用者,雅虎日本的PayPay有1900萬用戶,兩者分別為日本移動支付上的第一和第二名。而在金融領域,Line還與野村證券合作推出了“Line證券”。

孫正義的目標變得清晰起來。上述軟銀高管透露稱,孫正義正在試圖以雅虎日本為核心,在日本國內打造1億人使用的平臺提供商,目標是希望在日本打造一個阿里巴巴。

而作為阿里的最大股東,軟銀這個“最知根知底”的外部機構對其商業模式的效仿也並非首次。

《雅虎日本學中國阿里巴巴6年》一文中有所提及,雅虎日本曾在2013年學習淘寶,將商家進駐改為免費,2019年10月,雅虎推出網上高階商城PayPay Mall,模式即效仿天貓。

從投了整個共享出行賽道的軟銀來看,為投資標的創造一個對手,似乎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奉行的方法論。

現在,曾經風光無限的軟銀正逢投資失利和飽受質疑的雙重困境,沒人能夠肯定地說,這次撮合雅虎日本和Line的合併,會不會是孫正義想要翻盤的一次賭注。

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阿里登陸港股市場後,軟銀超萬億港元的持股價值,一定會成為他們最大的籌碼。

>

最新評論
  • 1 #

    鑑於阿里基本不分紅利潤,軟銀賺的錢就只是股票價值,不出售股票股權就沒有辦法變現…而一旦出售股票那是賺的美股市場,是美國投資者的錢,這跟咱們有什麼關係…

  • 2 #

    市值都4萬億港元,還要募集資金880億?

  • 3 #

    阿里真的就是一家外國公司,掙的全是中國人的錢,全裝在外國人手裡了。還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援京東。

  • 4 #

    阿里就是外企,負責給外國人賺錢的

  • 5 #

    在中國掙4元錢給日本一元

  • 6 #

    阿里騰訊,美名其曰,雙重股權架構,控制權在我們自己手裡,但是利潤分紅的時候洋人來了,拿走大部分!關鍵是這兩家企業還在不停地收購控股中國的大部分網際網路新興公司,已成寡頭態勢,不知國之不幸?

  • 7 #

    阿里和國家看重的不是錢,而是經濟自主權和由此帶來的經濟帶動性,還有就業!這麼大的公司不能站在個人角度去看,尤其是去看錢

  • 8 #

    偉大的馬雲!阿里最新股價為188.5港元/股,較發行價漲6.99%,市值為4.03萬億港元——為目前港股之最,市值近乎工商銀行(1398.HK)的兩倍、中國石油股份(0857.KH)的6倍。

  • 9 #

    軟銀如果日本市場成功,他會從阿里套現,如果軟銀有人性有實力有眼光不如和阿里做強做大,中國小市場 世界的市場舞臺那麼大 憑軟銀的能力經驗.......

  • 10 #

    一開始沒人信馬雲 沒人投資馬雲 軟銀投資的 怪他?

  • 11 #

    軟銀爆賺是應得的;沒有軟銀可能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 12 #

    阿里是日本公司大家清楚了沒有

  • 13 #

    市值這麼多錢,為什麼還要募集880億?

  • 14 #

    如何分紅?美國股票和香港股票

  • 15 #

    在美退市了嗎?可以重複上市嗎?不懂

  • 16 #

    美股沒退市吧,阿里市值按照美估和港股總和嗎?

  • 17 #

    為什麼已經在美國上市了又可以在香港上市

  • 18 #

    馬雲是穩定香港金融體系的最大功臣,沒有阿里的迴歸香港證券市場估計涼涼,馬雲對香港的貢獻功不可沒。

  • 19 #

    阿里就是一家日本公司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京城名校花落溫江 將於明年9月正式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