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今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第二次敲鐘。第一次敲鐘是在2007年11月,當時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並在五年後通過私有化退市。

隨後在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開盤大漲,一舉成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上市公司。

現在,阿里巴巴再次迴歸香港上市到底意欲何為?會對行業造成哪些影響,以及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不妨來一一分析解讀一下:

阿里巴巴為何在香港二次上市?

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招股書中明確指出,上市募資有三大用途,分別是驅動使用者增長及提升參與度;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升運營效率;持續創新。

不過,有業界人士認為,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的實質意義並不在於募資,更多的是象徵意義。

理由是,現階段,阿里巴巴可能並不缺錢。根據阿里巴巴11月1日釋出的最新財報顯示,阿里巴巴截止本季度末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高達2341.8億元人民幣,相比較財年初的1899.8億元,增加約442億元,現金儲備充足。

在我看來,阿里巴巴二次迴歸香港上市,無論有多少象徵意義,募資依然是首要目的。

實際上,阿里巴巴雖然堪稱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哥”,但是其市場地位並不穩固,一是與騰訊的市值差距並不大,二是隨著業務不斷擴張,面臨的競爭對手也更多,僅僅在電商領域就是群雄環伺,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企業從未放棄對其市場份額的挑戰。

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應對挑戰的方式首先需要更充足的糧草,要確保其同時打贏幾場戰爭。在香港二次上市增加一個新的融資渠道,又何樂而不為呢?

另一方面,在中國和美國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壓力巨大,需要拓寬融資渠道對衝風險。在此時,港交所向阿里巴巴敞開懷抱,阿里巴巴自然積極擁抱。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會引起哪些連鎖反應?

作為號稱要打造世界第五經濟體的阿里巴巴,其一舉一動自然會引起不小的連鎖反應,況且是上市這樣的大事件,必然會對行業和產業都有不小的影響。在我看來,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二次上市,主要幾個方面的影響。

1,騰訊與阿里的市值第一寶座競爭更加激烈

騰訊與阿里的競爭是近幾年來網際網路行業的主旋律。兩家公司雖然主營業務不同,但是隨著雙方業務的不斷擴張,已經互相進入了對方的腹地。所謂一山難容二虎,即使是在中國如此廣闊的市場空間裡,隨著兩家超級網際網路企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雙方還是難以避免的陷入正面競爭。

雙方不僅是在業務上進行競爭,在資本市場上同樣需要競爭。首先需要競爭的就是誰的市值更高。 今日,阿里巴巴正式在香港掛牌上市。阿里巴巴發行價176港元,開盤價187港元,漲幅超7%,總市值超4萬億,超過騰訊,成為最新的港股之王。

不過,雙方差距並不大。資本市場風雲變幻,幾百億美元的市值差距,可能僅需要幾個漲停或者跌停,雙方就會出現位次互換。

2、帶動其他美股上市公司到香港二次上市

在過去,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基於資本結構以及盈利要求,最理想的上市場所是美國市場。但是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久焦灼,在美國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非常容易受到波動。

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其業務主要集中在中國本土,美國投資者對於其業務沒有感知,因此很多公司的股票實際上是被低估的狀態。因此,這種情況下,回國內A股上市或者回港交所上市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實際上,在此之前,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已經把上市的首選地放在國內或香港,隨著小米、美團、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公司相繼在港交所上市,將會起到顯著的示範作用,未來將有更多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到香港上市,甚至會有更多的已在美股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效仿阿里巴巴,到港交所進行第二次上市。

3、阿里巴巴香港上市間接起到穩定香港股市的作用

最近一段時間,香港局勢緊張,導致香港市場空頭“暴增”,從11月8日之後,香港市場的沽空比例突然大幅增長。阿斯達克財經的資料顯示,恆生指數11月8日的沽空比例僅為7.8%,但這一比例在11月11日暴增至22%以上。在這種背景之下,恆生指數連日殺跌,四天內最大跌幅超過1300點。此次隨著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或許可以間接起到穩定香港股市的作用。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背後,數字化經濟加速推進

中國商業網際網路發展二十多年,誕生了超過百家的網際網路上市公司,更出現了騰訊阿里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在此過程中,站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塔尖曾經是遊戲公司,媒體公司,搜尋公司,現在卻是電商公司。

並且,更可以發現,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至今仍在保持高速發展,並且每隔幾年都會誕生新物種的行業恰恰是電商行業。在網際網路行業普遍面臨增長天花板的同時,電商行業的玩家們還繼續在交易規模,使用者增長等方面保持增長。

這說明什麼問題,這說明中國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其實是屬於電商企業的。或者說是屬於以零售為核心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的。這些企業包括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

資料也能夠反映出問題。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最受歡迎的正是這些公司。其中唯品會今年至今上漲131.87%,拼多多上漲62.75%,京東上漲55.95%,阿里巴巴上漲38.94%。

相反,新浪、搜狐等非電商企業今年以來下跌超過20%。這證明,網際網路時代在進入下半場之後,已經徹底分化,電商企業一躍成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中流砥柱。

為何會出現這個情況?答案就是我們當前正面臨著數字化經濟的二次轉型,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正集體從2C邁向2B,技術取代使用者規模成為核心競爭力。

過去衡量一個公司的發展前景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是看它的使用者規模到底有多大。而今後衡量一個企業是否能夠適應未來競爭的重要指標是它的技術到底有多強,能不能通過技術下沉向其他產業進行賦能。

而電商企業目前是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當中最具技術競爭力的企業,這主要歸功於電商企業過去幾年由於業務發展需要,在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技術方面的積累、研究和實踐。

而目前無論是實體企業還是政府部門,最緊迫的就是完成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業務效率。電商企業所擁有的技術和產品正是他們最為稀缺的,也因如此,電商企業們平滑的過度到了網際網路行業的下一個階段的競爭當中,即產業網際網路的競爭。

這也意味著,隨著電商企業們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政府和實體企業的數字化程序當中,將使得它們獲得第二次騰飛的機會,這個機會或將導致中國真正出現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頂尖企業。也因如此,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京東,抑或是拼多多,在未來都將擁有比其他傳統網際網路公司更加光明的前程。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關門打狗,173家虛擬貨幣平臺無風險退出!你的發財夢該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