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1月25日,央行釋出《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對2018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作了全面評估。

報告認為,2018年以來全球經濟政治格局仍處深度調整過程,中國經濟金融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明顯增多。金融系統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推動巨集觀政策有效實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加強,金融秩序不斷好轉,金融改革開放取得進展,實現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良好開局,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作出了貢獻。

報告指出,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經濟中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漸暴露,金融風險易發高發,經濟增長面臨的困難增多。國內金融風險正在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和演進趨勢,重點機構和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的增量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但存量風險仍需進一步化解,金融市場對外部衝擊高度敏感,市場異常波動風險不容忽視。

此外,報告中也涉及到了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一些內容。根據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住戶部門債務水平上升趨勢有所放緩,個人住房貸款的較快增長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雖然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住戶部門債務風險並不突出,但債務分佈不均衡,部分地區住戶部門和一些低收入家庭槓桿率相對較高。下一步,應堅持從巨集觀審慎視角密切關注住戶部門債務風險變化,防範住戶部門債務水平的過快上漲。

重點一:房地產市場風險可能在某些區域顯現

央行在報告中表示,將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向縱深推進。當前,中國經濟金融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內經濟執行週期性、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金融風險正在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和演進趨勢:

一是,重點領域風險仍然較高。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存量規模大,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壓力較大,房地產市場風險可能在某些區域顯現,並可能傳導至金融機構。

二是,重點機構和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的增量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但存量風險仍然比較突出。個別金融控股集團、農村金融機構風險可能暴露,網際網路金融特別是網路借貸風險仍需關注,非法集資形勢仍然複雜。

三是,金融市場異常波動風險不容忽視。金融市場對外部衝擊高度敏感,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穩定承壓,金融市場之間的風險交叉傳染可能性加大。

重點二:住戶貸款餘額佔全部貸款餘額35.1%

報告指出,2018年末,中國住戶部門貸款餘額47.9萬億元,同比增長18.2%,增速較上年回落3.2個百分點。住戶部門貸款餘額佔存款類金融機構全部貸款餘額的比例為35.1%,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

2018年末,從貸款型別看,住戶部門貸款中的消費貸款和經營貸款餘額佔比分別為78.9%和21.1%,同比增速分別為19.9%和12.3%。從貸款期限看,住戶部門貸款中的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餘額佔比分別為29%和71%,與上年比例基本持平。

重點三:個人住房貸款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報告顯示,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25.8萬億元,佔住戶部門債務餘額的比例為53.9%,同比增長17.8%,增速連續兩年回落,較同期住戶部門全部貸款增速低0.4個百分點,自2014年以來首次低於住戶部門全部貸款增速。

報告認為,個人住房貸款近兩年增速回落與中國房價增速放緩有關。2018年,房地產市場在調控措施不斷升級的背景下逐步迴歸理性。從全國平均水平看,2018年房價增速基本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放緩趨勢,全年上漲5.1%,漲幅較上年末回落2.1個百分點。相應地,2017年末和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分別較上年同期降低15.9個和4.4個百分點,與房價增速趨勢基本一致。受個人住房貸款增速變化影響,住戶部門全部貸款增速也連續兩年保持小幅回落。

重點四:短期消費貸款增速小幅回落

報告指出,2018年,住戶部門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仍處於較高增長區間。2017年1月至10月,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速從19.9%驟增至40.9%,與同期中長期消費貸款呈現“一升一降”,且增速上升趨勢明顯偏離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趨勢。2018年1月至12月,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總體仍維持在28.1%~40.1%的較高區間,高出近五年平均增速1~13個百分點,也高出同期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速10~15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2018年短期消費貸款增速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

一是,近年來居民購房支出驟增,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居民消費空間,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9.0%,低於上年1.2個百分點。

二是,2017年8月起,針對部分購房者利用消費貸產品規避首付比限制,金融管理部門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個人信貸真實性稽核,嚴厲打擊消費貸產品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在此背景下,短期消費貸款增速從2017年10月40.9%的最高點逐步小幅回落。

重點五:住戶部門槓桿率處於國際平均水平

報告顯示,2018年末中國住戶部門槓桿率為60.4%e。從國際同比看,中國住戶部門槓桿率與國際平均水平一致,低於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但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處於較高水平。

報告認為,從變動情況來看,中國住戶部門槓桿率增幅仍處於較高區間。與上年相比,2018年中國住戶部門槓桿率上升3.4個百分點,而同期美國和澳洲住戶部門槓桿率分別下降1.5個和0.7個百分點,日本、英國等經濟體住戶部門槓桿率雖有不同程度上升,但增幅均小於中國。

重點六:低收入家庭債務負擔較重

債務收入比(住戶部門債務餘額/可支配收入)是以可支配收入衡量的住戶部門債務水平。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住戶部門可支配收入54.4萬億元,同比增長8.7%,較同期住戶部門債務增速低7.5個百分點。住戶部門債務收入比為99.9%,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其中,房貸收入比(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可支配收入)為47.4%,較上年上升3.7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收入水平影響居民償債能力,個別低收入家庭的償債狀況尤其值得關注。

根據北京大學開展的2016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低收入家庭的債務負擔整體重於高收入家庭:有負債家庭中,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平均債務收入比為285.9%,而年收入高於36萬元的平均債務收入比為89.0%。此外,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有負債家庭中,有0.8%的家庭債務超過50萬元,意味著這部分家庭在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需要用近10年的全部收入償還債務。低收入家庭金融資產有限,消費支出剛性,很可能因為意外支出需求導致財務狀況惡化。

重點七:東南沿海地區住戶部門債務風險相對較高

報告顯示,從區域劃分看,各省份住戶部門債務分佈不均衡。2018年住戶部門槓桿率超過全國水平的省份(直轄市)有:浙江(83.7%)、上海(83.3%)、北京(72.4%)、廣東(70.6%)、甘肅(70.1%)、重慶(68.6%)、福建(65.8%)和江西(63.1%),其中,槓桿率水平最高的浙江和最低的山西之間相差50個百分點。上述地區中,浙江、上海、北京、廣東、福建和重慶的債務收入比也超過全國水平,居民債務負擔較重。

2015—2018年,除新疆外,全國各省份(自治區、直轄市)住戶部門貸款與本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呈整體上升趨勢。其中,海南、上海、天津、浙江和廣東增速較快,四年分別上升26.4個、21.5個、21.4個、20.8個和18.4個百分點。

綜合住戶部門貸款與生產總值比例的水平和增速,浙江、上海和廣東不僅住戶部門貸款與生產總值的比例處於全國較高水平,而且貸款積累較快:3個省市加總的貸款餘額和近四年貸款增幅佔全國的比例均超過四分之一。

重點八:住戶貸款不良率仍保持在較低水平

由於2018年中國繼續實施審慎的房地產信貸政策,與其他高槓杆率國家相比,中國對住房抵押貸款的最低首付比要求更為嚴格,月償債比率和最長還款期限與國際實踐基本一致,住戶部門風險抵禦能力較強。

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住戶部門貸款的不良率,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繼續保持較低水平。截至2018年末,個人不良貸款餘額7103億元,不良率為1.5%,低於銀行貸款整體不良率0.5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汽車貸款和個人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分別為0.3%、0.7%和1.6%,與上年同期持平。

重點九:繼續嚴格遵循“房住不炒”政策定位

央行在報告中也給出了下一步的政策建議。報告指出,應堅持從巨集觀審慎視角防範住戶部門債務風險,多措並舉應對部分地區住戶部門債務增速過快和部分低收入家庭債務負擔過重問題。

一是,繼續嚴格遵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政策定位,完善“因城施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抑制投機性購房。同時,加大對住房租賃市場的金融支援和規範,促進形成“租售並舉”的住房制度。

二是,在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金融業務模式和拓展服務領域的同時,督促機構堅持對消費行為真實性的審查、提高對消費信貸產品的風險管理能力。

三是,繼續發揮普惠金融政策引導和激勵作用,使金融服務惠及更多群眾。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持續開展風險提示和宣傳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財務觀念,避免低收入家庭過度負債。

四是,積極運用大資料分析,加快建立全覆蓋的個人徵信體系,為金融機構和金融管理部門決策提供可靠的資料基礎。

五是,結合居民資產和收入情況,開展分割槽域、分層次的居民債務風險監測分析,全面反映住戶部門債務水平。

重點十:債券市場違約主體行業涉及房地產等行業

此外,央行在報告中還對債券市場違約總體情況做了總結。由於部分企業經營發展模式粗放,在巨集觀經濟形勢較好時期盲目擴張,過度依賴債務融資,風險積累較多。

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外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巨集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企業盈利能力下滑,融資渠道收縮,一些企業資金週轉出現困難,導致全年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增多。全年公司信用類債券共有46家發行人的130只債券發生違約,涉及發行金額1243億元,同比增長219%。

從違約主體行業分佈看,主要涉及綜合、房地產、商業貿易和公共事業等行業。從違約時間分佈看,2018年上半年違約數量較少,下半年違約數量明顯增多。從發行利率看,2018年全年1年期和5年期AA級中期票據與同期國債的日均利差分別為174個和202個基點,較上年分別走擴15.8個和25.9個基點,信用風險溢價擴大。

另外,債券市場違約風險有向其他市場傳導的趨勢,從已發生的違約案例看,部分上市違約企業因債券違約而出現股價下跌,面臨股票質押融資爆倉風險。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稀缺!治療領域龍頭股,毛利率超茅臺,兩天暴跌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