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編輯 | 龐丹火爆一時的區塊鏈概念股炒作已經偃旗息鼓,這是因為A股中的區塊鏈概念股基本上都徒有虛名,市場炒作本來就比較盲目,炒作者並沒有搞清楚區塊鏈究竟是怎麼回事。現在很多有關區塊鏈應用場景的說法都是以訛傳訛,似是而非。迄今只有比特幣等虛擬數字貨幣成為區塊鏈的重磅應用,區塊鏈在其他場景的應用都還非常勉強,不是沒有必要,就是成本太高,或者是效率太低。但是有一個應用場景卻是區塊鏈技術大有用武之地的,那就是上市公司的法定資訊披露,如果採用區塊鏈技術,就能確保上市公司的法定資訊披露內容不被篡改,意義重大。

網上資訊披露內容很容易被篡改

目前上市公司的指定資訊披露媒體是七報一刊,再加深交所和上交所網站。有人提出,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應該將上市公司的法定資訊披露全部平移到網上披露。這個建議之所以難以實行,是因為網上資訊披露的內容很容易被修改和刪除,而紙質報刊一旦白紙黑字印刷出來,就無法修改和刪除。上市公司的法定資訊披露檔案一旦刊登在指定資訊披露報刊上,如果發現內容有誤,就只能再發布更正公告,而不能一改了之。如果是單單在網上釋出,修改之後往往神不知鬼不覺。現在的刪帖就是這樣,如果沒有被人截圖,刪帖之後可以假裝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

過去和現在,上市公司法定資訊披露出現的差錯並不少,因為已經同步刊登在紙質指定資訊披露報刊上,所以直接在網上修改是不行的,必須釋出更正公告以糾正錯誤。但是發生的差錯已經被印刻在了紙面上,只要有需要,就可以隨時拿出來當作證據。但是這個時候如果再去查詢網上的信披,就會發現差錯要麼已經被改正,要麼已經被刪除,要麼連結被破壞,總之很難再還原之前的錯誤之處,除非已被人截圖。現在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截圖,目的就是要保留證據。如果是刊登在紙質媒體上,就不用這麼費事,白紙黑字就是證據。

記否?曾經有科創板申報企業悄悄修改招股說明書中的重要資料並同步篡改上交所的問詢問題。這件事如果不是上交所主動爆料,外界就很難知道。也曾經有保薦機構在釋出保薦書時,張冠李戴把上市公司的名字搞錯了,原因是保薦人偷懶,套用其他公司的保薦書模板,只要把公司名稱換一換就行了,但卻沒有換乾淨,結果保薦上市的是已上市的公司,淪為笑柄。事發後這家保薦機構很快將其刪除,重新發布改正後的版本。這事就這麼過去了,現在已經很難再查到那份奇葩保薦書了。

信披可能是區塊鏈第二個重大應用

如果上市公司的法定資訊披露全部入鏈,那麼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保薦機構,抑或是指定資訊披露網站,都將無法修改法定資訊披露檔案。區塊鏈的要義是去中心化、分散式記賬、共識演算法等,資訊披露內容一經發布,就無法篡改。如果發現其中內容有誤,由於沒有中心賬本,不能只在一個賬本中進行修改,而必須在所有分賬本中都進行修改,這就是公開更正。現行資訊披露制度下也是公開更正,區別在哪裡呢?現在是靠中心賬本的掌控者把關,即由證監會和交易所來把關,如果證監會和交易所允許上市公司及保薦機構直接修改相關資訊披露檔案,那麼外界就很難察覺。

採用了區塊鏈技術後,證監會和交易所的賬本只是無數分賬本中的一本,如果單獨修改,得不到其他分賬本的共識,那是沒有用的。相比證監會和交易所的中心賬本制,區塊鏈的分散式賬本無疑會增加成本,但卻是非常值得的。現在上市公司在辦理很多業務時都需要提供指定紙媒刊登的法定資訊披露檔案,提供網上電子文件通常不被接受,主要是因為網上電子文件易被篡改。法庭也不會直接接受電子文件作為證據,而是要求同時附有公證文書。投資者網上查閱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檔案,也常常擔心這些資訊披露檔案是否被篡改過,往往要看到紙媒的白紙黑字才能放心。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社會公共成本。

比起上述這些社會公共成本來,區塊鏈增加的成本無疑是小巫見大巫,得遠大於失。入鏈的資訊披露電子文件再也不需要進行公證,可以直接拿來作為呈堂證供,可以直接拿去辦理各種業務,因此節省的社會成本與區塊鏈增加的成本是不可比擬的。上市公司如果出現財務造假,每一步造假都可以追溯到源頭,無法掩蓋,鐵證如山。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才可以擺脫對指定紙媒資訊披露的依賴,上市公司的所有法定資訊披露才能都平移到網上,從而大大節省成本。因此,上市公司的法定資訊披露很可能成為繼虛擬數字貨幣後區塊鏈第二個重大應用。(本文已刊發於11月23日的《紅週刊》)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大資金提前佈局中!5G概念龍頭股,中標26.6億重大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