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上市互金公司相繼釋出第三季度財報,助貸業務正在成為它們盈利的核心。
據拍拍貸第三季度財報披露,機構合作伙伴通過平臺完成的成交金額佔總撮合額的比例達75.1%。趣店開放平臺業務收入了9.9億元,環比大幅增長150%,貢獻利潤佔比提升至趣店淨利潤90%以上。樂信的第三季度平臺促成借款為370億元,比去年同期137億增長170%。
從目前來看,助貸行業頭部效應非常顯著。一些頭部平臺做得風生水起,但中小平臺想生存下去卻沒那麼容易。資金、風控、流量等都在壓縮著助貸平臺的盈利空間,兜底模式、資料安全、風險定價等短板等待克服。
尚未正式落地的監管政策,更像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1
中小機構資金、場景對接難
表面上來看,傳統商業銀行的資金渠道多,資金成本低;網際網路平臺或金融科技機構則擁有豐富場景,有海量行為資料,以及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使用者識別能力,雙方正好形成互補。事實上,助貸是跟銀行等金融機構深入繫結,資金機構只有在真正了解平臺,也看到很好的合作效果下,才會長久深入地合作。
“一般來說,機構資金都是尋求與頭部機構合作,並不樂意與中小助貸平臺對接資產。” 網貸天眼研究院負責人李鵬飛坦言。
“金融機構按照合規要求,要求年化在36%甚至24%以內”,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分析稱,“在今年以來借貸業務整治背景下,金融機構對於合作方的使用者品質,利率合規,資料合規,貸後合規等方面都有要求,不符合的助貸平臺難以獲得機構資金的合作機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P2P平臺的出清一直都在進行中,轉型一直是個嚴峻的課題。助貸的低門檻成了許多P2P的選擇。
除資金外,流量場景也是助貸平臺的命脈。助貸平臺給流量場景APP提供金融服務介面,幫助場景方對接資金合作方。這要求助貸平臺能夠為金融機構輸出全流程的使用者識別和大資料管理能力,把不同層級的使用者精準推薦給容忍度不同的資金合作平臺,這對於中小機構來說又是個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持牌的消金公司,還是不持牌的助貸機構,都往消費金融市場去切入,優質場景的一些專案越來越少。市場場景競爭加劇,使用者增長未來能否保持目前的上升勢頭,還有待市場的下一步驗證。
一位助貸行業人士對獨金融說道,“現在網際網路流量越來越貴,轉化率也下降,助貸的獲客成本其實並不低。”
2
行業亂象滋生
尚未實行牌照制管理的助貸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多種灰色操作也漸漸浮上水面,潛在風險巨大。
近年來,銀行業受到金融科技的強烈衝擊,尤其是獲客和風控能力較弱的城商行、農商行。助貸模式的出現,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一些城商行、農商行在開展助貸業務過程中,不合規操作也逐步顯現。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釋出的《助貸業務創新與監管研究報告》顯示,助貸業務存在違規風險。比如,資金方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環節外包,只扮演放貸資金提供方的角色;資金方接受無擔保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提供增信服務以及兜底承諾等變相增信服務;各類機構以利率和各種費用形式對借款人收取的綜合資金成本不合理;以城商行或農商行為代表的資金方異地授信。
為降低獲客成本,一些助貸機構對使用者進行虛假宣傳,也有一些機構在海量資料的基礎上精準營銷。但是,此舉可能會觸犯使用者隱私。
李鵬飛表示,“這個問題最關鍵是看使用者的授權情況,只要使用者在授權的時候,允許助貸機構以某種合理的方式向金融機構提供自己的資訊,或者單獨向金融機構授權,就沒有問題。”
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慧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則認為,“在現在網際網路金融科技時代,助貸的業務很大還依靠一些資料。我們也看到,最近資料行業整頓是趨嚴的。對於助貸機構而言,未來可能還得解決資料來源的合法性。”
3
“達摩克利斯之劍”下的助貸
這一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助貸嚴監管訊號不斷釋放。
2019年11月9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再次下發《關於做好配合打擊懲治“套路貸”加大消費金融業務創新的通知》,將嚴防信貸資金流向‘助貸平臺’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在此前,已有上海、北京、浙江、廈門等多地釋出關於助貸的風險提示。其中,平臺業務資質、風控能力、資金流向等成為監管重點。
“在北京地區,監管部門還要求金融機構對助貸合作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審慎制定准入標準,開展盡職調查,甄選信用狀況良好、經營行為規範、內部管理健全、核心技術成熟、系統安全穩定的機構開展合作。”於百程說道。
而在P2P向助貸的轉型方面,2019年年初《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行業稱“175號文”),明確指出“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路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但隨後,無論是4月流出的備案試點工作方案,還是11月初監管部門召開的加快網貸分類處置推進會,都沒有關於轉型助貸機構的相關表述。
“基於政策風險和助貸機構本身的風險,我們目前很少接助貸平臺。”多家持牌消金機構負責人稱。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12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表示,稱監管部門一方面持開放態度,允許銀行業務經營有創新,另一方面也會密切關注助貸業務的潛在風險,比如科技安全風險、KYC風險、信譽風險等。
肖遠企同時強調,“不管用什麼樣的合作方式,銀行的核心業務都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