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阿里巴巴重回港股首日大漲,我們認為,騰訊依然是一家好公司,但阿里巴巴目前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大。
如果說貴州茅臺是最能夠代表A股的公司,那麼最能代表港股的中國公司就是騰 訊, 最能代表美股的中國公司就是阿里巴巴。
隨著阿里 巴巴(HK:09988)登 陸港股,投資者不免會將騰訊和阿里巴巴進行對比。
上市首日,阿里巴巴收盤價報收於187.6港元,較發行價上漲6.59%,市值達4.01萬億港元,超過騰訊的3.21萬億港元的市值,成為“港股之王”。
那麼,未來這兩家中國最牛的科技公司誰會跑得更快呢? 為此,我們將從業績、核心競爭力、願景、前景和估值五大方面來全方位分析這兩大巨頭。
增長:阿里穩定,騰訊近期乏力
業績是上市公司股價飆升的引擎,股市投資歸根到底還是要看上市公司的業績。 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可謂是資本市場中不可多得的公司,在過去幾年中,他們憑藉優異的表現給投資者帶來了不菲的回報。
兩家公司均在不久前公佈了最新業績,僅從財務資料來看,阿里巴巴無論總營收規模、淨利潤,還是增速都要快於騰訊。
阿里巴巴的2019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總營收為1190.2億元,同比增長40%;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327.5億元,同比增長40%。
騰訊公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總營收為972億元,同比21%; 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244.12億元,同比增長24%。
單看一個季度的資料是不夠客觀的,那麼我們將資料延伸,進一步比較一下阿里巴巴和騰訊更長一段時間的業績表現。
阿里巴巴最近兩個財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58.1%和50.6%,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歸屬淨利潤的同期增速為46.7%和37.1%,同樣保持了良好的勢頭。
反觀騰訊最近三年的經營資料,總營收規模從1519.38億元增長至3126.94億元,體量基本與阿里巴巴相當,但營收的增速卻由2017年的74%下降至11.9%,增速放緩明顯。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歸屬淨利潤上,可見最近兩年中國遊戲行業監管趨嚴還是對騰訊的業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是多元化業態的商業巨頭,業績是較為直觀的對比資料,是公司綜合運營能力的體現。 無論從最新季度的業績還是過去幾年的歷史業績,阿里巴巴的增長勢頭都要稍強於騰訊。
核心競爭力:“一虛一實”
能夠保持多年的持續增長,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擁有冠絕市場的超強核心競爭力。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雄霸市場的電商業務,其本質是依託於實體經濟; 而騰訊則是打造了獨一無二的社交體系,本質上是依靠虛擬經濟。
兩者相比,一虛一實,一柔一猛。
騰訊由於商業模式的壁壘足夠厚,在國內市場所面臨的競爭較小,因此發展戰略也較為柔和; 而電商業務近些年不斷有新入局者衝擊市場,阿里巴巴需時刻保持競爭的心態。
單從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分析,這條賽道上的“雪又厚又長”,在多年高速增長後,阿里的雙十一購物節依然能夠獲得26%的增速,讓人驚歎不已。
按2019年6月的移動月活使用者計算,共有7.55億消費者訪問了阿里旗下的各類電商移動APP。 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阿里共有6.74億活躍消費者,展現出非凡的消費能力。
阿里巴巴的消費者黏度極高,根據阿里招股書公佈的資料,在2018財年中,有超過1億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在阿里系平臺的消費超過1萬元,而其中98%的消費者在2019年繼續消費。
截止2019年6月底,阿里系電商平臺消費超過1萬元的使用者數量提升至1.3億,阿里系的電商在頭部使用者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在過去一年,阿里巴巴重點開拓低線城市市場,這成為了阿里使用者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整個2019財年中,超過70%的新增年度活躍使用者來自於低線城市。 截止2019年3月底止的12個月,低線城市的消費者在阿里電商平臺的消費額超過2000元。
儘管不斷面臨京東和拼多多的挑戰,但阿里巴巴卻總能從諸多的競爭中找到獲勝之法。 無論是商業模式更重的京東,還是商業模式更輕的拼多多,都不能給阿里帶來真正的麻煩。
騰訊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則是依靠堅不可摧的社交生態,從增值服務、傳媒廣告等多個入口進行變現,與阿里巴巴在行業中的地位類似,沒有任何一家其他的社交或者遊戲公司能夠望其項背。
截止2019年9月底,騰訊微信的總使用者已經達到11.51億人,同比增長6%,仍舊延續增長。 騰訊近期將運營的重點放到加強小程式生態上,不僅推出“服務商成長計劃”,為小程式服務商提供培訓和開發工具,而且還推出“行業助手”,幫助小程式主獲得行業的分析資料,提升運營效率。
不同於阿里巴巴所面對的挑戰是來自競爭對手,騰訊的挑戰則多由於自身原因或者行業的變化。 最近一段時間騰訊的業績之所以增長放緩,最核心的問題就在於主營業務網路遊戲、網路廣告遇到了阻力。
網路遊戲方面,騰訊所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監管的趨緊。 2018年廣電總局突然暫停了網路遊戲版號的審批,直接導致騰訊一大批遊戲無法過審,如手機版“吃雞”《刺激戰場》就因為沒有過審而不能正式收費運營。 再加上對未成年人遊戲時間及充值的限制,一定程度加重了騰訊遊戲業務的窘境。
廣告業務本應是騰訊業績新的增長點,但卻在今年突然出現增速放緩的情況,由持續十多年50%的增速放緩至13%。 當然這與整個巨集觀環境變冷,廣告主更加謹慎不無關係,但騰訊對廣告業務謹慎的態度也是重要誘因。 資訊流不夠大,讓騰訊廣告業務並沒有預期中的那樣好。
從本質來看,阿里專注於支援實體經濟,其業績增長多是由內需拉動; 反觀以虛擬經濟為主的騰訊,其業務在多個方面都面臨監管的壓力。 因此,我們認為專注實業的阿里巴巴的成長更加穩健。
國際化:阿里先行一步,騰訊未來看遊戲
放眼未來,在早已佔據中國的大部分市場後,著手國際化是他們的共同方向,而在國際化這一方面,我們認為阿里巴巴較騰訊已經先行一步。
在今年9月10日,馬雲正式退休的時候,阿里公佈新的目標,希望到2036年能夠服務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家中小企業盈利,真正讓天下不再有難做的生意。
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必不可少的就是進行全球化佈局,20億的消費者相當於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而網際網路時代,競爭是沒有國界的,只有全球化才能生存。 因此,阿里巴巴早就將全球化看做是未來的方向,並且進行開始佈局。
阿里巴巴重點佈局的國際市場是東南亞市場。 實際上,東南亞是全球除中國、印度外人口最大的國家或地區: 僅東盟十國就有6億人口。 如果加上中國以及位於南亞的印度,人口總數則超過全球人口的一半。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資料,到2022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這五個東盟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超過5%,而北亞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平均為3%。 同時,東南亞需要的不只是單個產品,而是新經濟的整套解決方案,而這正是阿里巴巴所長。
從2016年開始,阿里逐漸加大對於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的投資,截止目前,阿里已經先後投資了Lazada 40億美金,並將全球優秀的供應鏈帶到東南亞市場。
現在Lazada與菜鳥打通了彼此的物流網路,讓中國商家能夠利用菜鳥物流夥伴提供的“第一里”服務,先將貨物由中國運送到東南亞,再無縫地由Lazada接管最後一里的配送。
同時,阿里巴巴還在2017年投資了印尼最大電商Tokopedia. Tokopedia,該公司成立於2009年已有230萬商家通過其平臺創業或開展業務,阿里巴巴對於Tokopedia. Tokopedia的投資能夠穩固其在東南亞電商市場的主導地位。
此外,阿里雲、菜鳥物流先後佈局東南亞市場,阿里巴巴入股新加坡郵政,螞蟻金服對印度Paytm、泰國Truemoney、菲律賓Mynt、印尼Emtek都進行了投資。
騰訊方面對於全球市場的佈局多在遊戲領域。2016年騰訊入股Super Cell,並在今年將持股比例提升至51.2%,未來會完成並表,增收利潤。 此外收購《英雄聯盟》母公司Riot Games也是騰訊在海投投資的成功案例。
騰訊遊戲業務在海外推廣的風生水起,隨著《PUBG Mobile》及《Arena of Valor》(王者榮耀海外版)在海外的推廣,以及騰訊對於全球化賽事的運營,騰訊的遊戲海外收入已經接近30億元。
但對於遊戲公司的投資僅會提升騰訊的變現能力,卻並非騰訊的核心競爭力。
正如前文所述,騰訊的核心競爭力是強無敵的社交生態,而當海外遊戲業務脫離了騰訊的社交生態後,也不過就變成了一家普通的遊戲公司而已。
實際上,騰訊在很久之前就曾上市推進微信的全球化戰略,但收效卻並不明顯,海外使用者佔比極低。2013年,騰訊希望藉助當紅球星梅西為微信的全球代言人,擴大在全球的影響力,但這一計劃卻並未收到如意的效果。
而今,騰訊將微信業務的重點重新放到國內市場。 如此來看,騰訊的社交軟體想要快速的國際化顯然難度極大,而這也是我們認為騰訊國際化速度慢於阿里巴巴的原因。
願景:騰訊使用者至上,阿里目標直接
在不久前騰訊公司成立21週年的紀念日上,騰訊在其官微更新了騰訊文化3.0版本,其願景更新為:“使用者為本、科技向善”,全新的公司價值觀為: “正直、進取、協作、創造。 ”
無獨有偶,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招股書中,也再次向外界闡述了阿里的文化。 阿里身負的使命是: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自身的願景為: “讓客戶相會、工作和生活在阿里巴巴,並持續發展102年。”
之所以選擇102年,是因為阿里巴巴創立於1999年,102年後正好跨越三個世紀,取得少有企業能夠實現的成就。
從中不難看出兩家企業的文化差異,騰訊文化更加“佛系”,沒有向外界提供很多切實的目標,而是表明了使用者至上的態度和以科技為驅動力的方式。
阿里則不同,不僅目標明確,而且更加激進。 當然這也與電商行業的激烈競爭相關,沒有“狼性”文化很難守住挑戰者不斷的電商市場。
估值:阿里更便宜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對於兩家公司的觀點,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是中國極為優秀的企業,未來他們都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市值很有可能突破萬億美元。
但僅著眼眼前,與一直以來的“港股之王”騰訊相比,我們認為阿里巴巴對於投資者更具有吸引力。
截止11月25日收盤,騰訊的股價為338.8港元/股,市值約為3.24萬億,滾動市盈率為30倍出頭。 對於騰訊今年大幅放緩的業績增速,似乎略顯高估。但如果我們將騰訊今年的投資佈局全部計算,目前騰訊的估值可能並不算高。
根據2018年財報,騰訊的投資資產已經飆升至3630億元,約佔上市公司總資產的50%。騰訊的投資佈局牢牢跟隨社交、遊戲和支付等關鍵關鍵領域,而這些業務也極有可能在未來向騰訊貢獻可觀的利潤。
在市場中有人用VC的邏輯對騰訊進行估值,假設騰訊投資眼光還算可以,能夠達到15%的年化回報率,那麼騰訊3603億的投資資產能夠為其貢獻不菲的利潤,如果算上這部分未來隱藏的收益,騰訊目前的市盈率可能僅為20倍左右。可惜的是,港股市場對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向來打折看待。
反觀阿里巴巴,截止11月25日收盤的價格為190.45美元/股,總市值高達5091億美元,滾動市盈率約為25倍。 而在這5091億美元中,除核心電商業務外,還包含螞蟻金服33%的權益以及潛力極大的阿里雲業務。
按照市場對阿里核心電商業務2020年預期的370億美元利潤計算,加上增速更快的螞蟻金服及雲端計算業務,顯然其目前的估值是值得買入的。
綜合以上觀點,我們認為騰訊是一家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但在當下,顯然阿里巴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大一些。(林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