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兩年前,吳曉波前往青島參觀了當地知名企業酷特智慧 (全稱:青島酷特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喜歡研究失敗案例的吳老師對著酷特智慧“高效”的經營模式讚不絕口。他把其作為一個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典型案例,目前已成為眾多大企業爭相探訪學習的物件。
今年上半年,這家備受關注的企業在證監會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擬通過創業板公開發行6000萬股股份,募資4.18億元用於柔性智慧工廠新建專案和智慧物流倉儲、大資料及研發中心綜合體建設專案。
然而在酷特智慧IPO的背後,公司模式背後存在的“矛盾”卻顯露在市場之中。
智慧是個偽命題,貼牌代工仍是主流
2003年,飽受貼牌代工模式低利潤率折磨的服裝企業家張代理開始投入資金把自己公司向服裝定製企業進行轉型。2007年,在張代理的運作下凱妙服飾成立,經過數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獨特的C2M服裝定製模式。
從酷特智慧自己的介紹來看,公司現有運營的是一種全產業鏈運作只需要一週時間的C2M模式。簡單來講,就是使用者在網上看到一件滿意的正裝,通過酷特智慧的平臺下單,然後從上門量衣、定製、設計、生產加工出廠、最後到使用者手中只需要7天的時間。
可以說,這是一個既具有服飾企業創意又具有網際網路企業效率的模式。
也正是因為這種模式,讓其早前斬獲了大量訂單,公司順勢開闢了一項諮詢業務,並向國內相關傳統制造企業“傳授”這種模式的整體改造方案及技術諮詢服務,公司從“凱妙服飾”改名為“酷特智慧”。 另外從近幾年酷特智慧的相關新聞也可以看出市場普遍對公司這種模式的看好。
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酷特智慧的招股書中這種模式的效益似乎並未得到較大體現。
2016年-2018年,酷特智慧營業收入分別為4.19億元、5.84億元、5.91億元,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從營業收入構成上來看,貢獻最大的業務仍然是貼牌代工(ODM),報告期ODM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為63.01%、73.77%、74.15%,而自有品牌(OBM)的營收佔比僅為11.08%、9.06%、9.90%。
備受吹捧的業務並不是核心,作為營收大頭的貼牌代業務又如何能為公司帶來品牌價值和長期效益?酷特智慧的現狀不免讓人感到憂慮。
甚至從公司的近年淨利潤情況也可以看出這一點。2016年-2018年,酷特智慧淨利潤分別為2280.35萬元、6286.59萬元、6273.02萬元。2017年業績實現大幅增長後,去年淨利潤卻出現小幅下滑狀態。
線下業務難以為繼,一線員工大量離職
除了模式與業績的矛盾之外,酷特智慧的線下門店情況也有些端倪。
據了解,酷特智慧的自有品牌C2M服裝定製模式主要有線上和線下兩種獲客方式。其中線上主要是通過app、微信公眾號、小程式等渠道途徑進行獲客,而線下則主要是通過實體門店來向用戶展示。
2016年酷特智慧開始擴張線下門店數量,這一年公司各大城市的繁華地帶新開了9家線下門店,使其期末直營店數量增至16家。可在隨後兩年,公司卻一改之前積極擴張態勢,開始大規模撤掉線下門店。2017年,酷特智慧撤深圳、長沙、杭州、成都、哈爾濱等8座城市核心地段門店,2018年繼續撤掉上海、濟南、煙臺三座城市的門店,門店數量降至5家,其中4家在公司所在地青島,1家在北京。
兩年關掉了三分之二的門店,從現有的門店來看,可以說酷特智慧已經基本拋棄自家定製模式線上下的銷售渠道,僅僅保留了在青島和北京的5家體驗店。
對此,公司解釋正在調整發展戰略,主攻線上渠道。但從資料來看,無論是線上渠道還是線下渠道,酷特智慧似乎都不太好過。
從上圖可以看出,酷特智慧線下C端客戶毛利率正在大幅降低,目前已從2016年的58.26%降至2018年的46.99%,客單價降幅更是超過10%。而線上C端業績更是慘不忍睹,線上C端銷售金額還不如線下,下滑幅度更為明顯,2018年僅有51.92萬元,以客單價1104.62元/人測算,全年線上客戶僅不到500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酷特智慧自主定製模式效益走低,門店大量關閉的背後,公司員工也開始“用腳投票”。
2016年底、2017年底、2018年底,公司的員工總數分別為2838人、3060人、2586人。離職率分別為17.55%、23.86%、31.19%,主要離職員工以生產員工和銷售員工為主,一線員工的大量離職似乎也說明了員工對公司現狀的看法。
關聯收購虧損資產,IPO前夕火速登出
在酷特智慧不斷推崇自身模式的同時,公司實際控制人張代理也搞了不少動作。
招股書顯示,為解決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的問題,酷特智慧在遞交上市材料前曾做過三次收購操作:2014年11月收購酷特網定,2015年4月收購新啟潤、新啟奧及紅領集團的生產裝置,2016年12月收購新源點。
這三家的名義大股東為自然人呂顯洲、張姍姍和劉琦,但實際上他們的股份都是替張代理代持,紅領集團為張代理個人持股90.09%的公司——張代理在這4家公司的實際持股接近100%。
披露招股書之前通過關鍵交易收購來的資產品質可想而知。其中,酷特網定的收購對價為8360.22萬元,2013年淨利潤虧損38.10萬元。
新啟潤、新啟奧及紅領集團生產裝置的收購對價分別為1250.52萬元、310.78萬元和41.74萬元,增值率分別為36.99%、61.91%以及36.32萬元。新源點的收購對價為15731.52萬元。公司IPO招股書披露,2015年新源點的淨利潤虧損36.22萬元。
另外,在收購完成後酷特智慧的另一項操作也需要注意。酷特智慧分別於2015年5月、2017年5月登出了酷特網定和新源點,此時兩家公司被收購均不到1年時間。為何要費精力收購兩家淨利潤虧損的資產之後火速登出?這起關聯交易背後的受益者是誰相信已不言而喻了。
另外,披露IPO招股書前,張代理家族還密集註銷了旗下紅領集團等13家公司,其中有多家與酷特智慧存在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這些公司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近3年累計虧損超過2億元。
很難想象,酷特智慧“吹擂”的業務模式本就效益不佳,實控人還出現疑似利用關聯交易套利行為,跟無法想像的是,酷特智慧公司還能以這種模式開展諮詢業務,為其他企業轉型提供輔導。在此背景下,酷特智慧的IPO之路給投資者留下了眾多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