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隨著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監管越來越嚴,支付公司的被罰金額也“屢創新高”。

這不,由京東數科全資控股的網銀線上近日就“有幸”領到了張史上最大金額的跨境支付罰單。

訊息一出,網友們紛紛猜測:難道這是要準備“跑路”嗎?

京東旗下公司被罰近3千萬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披露的一張罰單顯示,京東旗下支付公司網銀線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俗稱“向國外洗錢”),被罰2943.26萬元。

據悉,此次罰單或將是網銀線上自成立以來收到最大的罰單,同時這也是外管局有史以來針對跨境支付開出的最大一張罰單。

從違規事實來看,網銀線上違規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十二條、第十四條以及《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匯發〔2015〕7號文印發)第八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被處罰金額2943.26萬元。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處罰顯示:

有網友以此進行初步估算,通過京東旗下網銀線上轉移到境外的錢,至少已經過億。

這件事情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關注,除了處罰金額之大,另一方面還在於網銀線上與京東之間的密切關係。

網銀線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由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據公開資訊顯示,網銀線上的創始人正是現任奧馬電器的董事長趙國棟,此前他曾為京東副Quattroporte。

網銀線上官網顯示,網銀線上於2003年成立,於2011年5月成為首批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業務包括網際網路支付、銀行卡收單、線上開放預付卡、固定電話支付、跨境外匯支付、跨境人民幣支付、基金支付及行動電話支付等。

2012年京東收購網銀線上佈局支付業務,但未披露收購價格。當時這一舉動,被視為京東正式佈局自營第三方支付業務的訊號。

劉強東曾表示,京東此前業務主體是自營,大部分訂單基於貨到付款,通過POS機刷卡解決使用者的支付問題。

而隨著京東開放平臺業務的不斷擴充,平臺商家需要有新的線上支付體系去支撐,因此有必要收購一家支付公司,以彌補平臺線上支付功能的不足。

2014年公司獲得了國家外管局頒發的“跨境支付牌照”,業務覆蓋到酒店、機票、留學匯款以及貨物進出口貿易的結售匯與購付匯,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網際網路金融支付解決方案,現有員工1200餘人。

但是從目前來看,線上支付市場“雙寡頭”的局面,似乎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儘管網銀線上通過加強與銀聯合作、參股網聯清算等動作逐步拓展著支付佈局,但在拉動支付業務增長的同時,如何更好地合規審慎經營仍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曾為賭博網站提供支付通道

其實這已經不是網銀線上第一次受到處罰。

今年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北京營業管理部發布的《行政處罰資訊公示》顯示,4家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合計罰沒金額約1967萬元,其中網銀線上就在被處罰之列。

據行政處罰資訊公示表顯示,網銀線上存在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的違法行為,被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沒收違法所得87.48萬元,罰款90.48萬元,罰沒總額177.96萬元。

此外,一名相關責任人被給予警告,並處罰款5萬元。

而且網銀線上還曾涉嫌為賭博網站提供支付通道。

據江西省南昌市灣裡區人民法院一側刑事判決書顯示,吳曉毅、林寶漢、林文海等人在高棉設立金沙娛樂場網路賭博公司,並在網際網路上建立新葡京娛樂場等9個專門針對中國境內的公民進行賭博活動的網路賭博網站。

通過直接接受會員入會、發展代理等方式吸引中國境內公民成為賭博網站的會員,並在上述9個網路賭博網站上設立微信、支付寶、京東錢包、銀行卡等多種充值方式接受賭博會員充值。

根據賭博會員充值人民幣的金額按照1:1的比例給賭博會員的賬戶內充入賭博資金,賭博會員充值後的賭博資金直接或者通過其他涉案銀行卡流入十幾個第三方支付平臺。

經南昌市公安局灣裡分局民警偵查發現,自2017年5月1日到2018年5月31日,賭博資金直接或者通過其他涉案銀行卡流入網銀線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高匯通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國付寶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匯元銀通(北京)線上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等10多個第三方支付平臺下的100多家商戶,累計凍結金額為136.9萬元。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縱觀這幾年京東在金融領域的佈局。

從2011年5月3日首批榮獲央行《支付業務許可證》;到2014年獲得了國家外管局頒發的“跨境支付牌照”並獲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批覆基金銷售支付結算機構。

再到2018年改名為京東數科,將金融業務邊緣化;再到今天這張史上最大罰單。

人們不禁會想,京東究竟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

2012年,京東與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達成供應鏈金融合作。這次合作讓京東意識到金融的重要性,並開始思考用資料變現。

2014年2月,白條在京東商城上線,為使用者在購物時提供“先消費,後付款”服務,可以選擇30天后免息支付或者打白條分期還款。

在當時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虛擬信用卡”就此成為現實。

2016年3月,京東金融推出了現金借貸產品京東金條,為信用良好的白條使用者提供現金借貸服務。

可以說,京東金融的起步雖然晚,但開端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不知是因為後來央行出臺政策的限定還是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京東金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走出去”的戰略。

這一走,問題也隨之而來,走出這個圈子容易,但是想要在圈子外面盈利,京東金融需要過硬的風險控制能力,畢竟,外部的環境要更加多變、複雜。

京東金融也由此正式開始偏離穩定的發展路線,向盲目擴張、矇眼狂奔的路子上走去。

據悉,2016年,在京東集團全年淨收入高達2602億元,年度淨利潤達10億元人民幣的背景下。京東金融的利潤卻創紀錄的達到了歷史最低的-5.68億元,2017年京東金融更是虧損了20.87億。

而文章開始提到的近3千萬罰單的原因,也正是在“走出去”之後,由於風控能力不足,而導致了境內外匯轉移境外的事情發生。

這樣看來,“走出去”的京東真是交了不少“學費”啊?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總投資13億元!蘇寧廣西智慧電商產業園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