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1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資料:中國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75.6億元,同比下降9.9%,降幅比9月份擴大4.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階統計師朱虹在分析資料時表示,10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降幅比9月份有所擴大,主要受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擴大、生產銷售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

而縱觀今年1月至10月,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151.0億元,同比下降2.9%,降幅比1—9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

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利潤總額在1-10月區間內同比增加,11個行業減少。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分別以-51.2%和-44.2%領跌;但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專用裝置製造業及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均逆市上揚超過10%。

“10月的工業企業利潤資料反映出量價齊縮的趨勢。”上財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楊暢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銷量增速回落,PPI仍然處於負增長區間,多方面資料均表明工業生產仍處供過於求階段。“現階段總量政策刺激工業生產的作用有限,只有通過大力度的結構性政策,才能釋放增長空間。”

企業風險偏好下降

經濟下行壓力正從各方面影響企業盈利情況。

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5.66萬億元,同比增長4.2%;發生營業成本72.19萬億元,增長4.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85%,同比降低0.44個百分點。

楊暢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通過折算,10月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4%、1.6%,均較上月回落1.7個百分點;考慮到價格因素後,銷量及用量同比增長3.0%、3.7%,均較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

儘管在收入與營業成本的承壓下,企業利潤率並未應聲而落:10月末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85%,較上月回落0.06%;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28元,較上月下降0.06元。

與此同時,隨著大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企業的風險偏好程度也在不斷下降。

1-10月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0.4% ,增速較1-9月回落0.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為17.3天,同比減少0.2天。

而在負債端,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也反映出其風險偏好正在降低: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8%,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8.3%,降低0.7%。

“庫存增速降至低位,疊加需求平穩,未來隨著地方債發行和基建回升驅動,需求存在回升可能。目前的低庫存狀況可能會加大未來需求回升情況下工業品價格回升幅度,庫存也將隨之回升。”西南證券巨集觀固收團隊負責人楊業偉在研報中指出,工業企業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同比增速3.5%,較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企業金融風險有所減輕。

高科技行業表現較好

儘管此次工業利潤資料整體表現不佳,但多項細分資料仍有亮點值得關注。

“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利潤增長加快,1-10月這幾個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7.5%、5.3%和2%,都比前9個月加快。”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階研究員劉學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單月企業利潤的波動並不意味著當月經濟出現比較明顯的下滑,10月企業利潤增速下降可能是前幾個月經營狀況的反映。

楊業偉也在研報中指出,從以往經驗來看,工業產出在季初月份均有下滑。但結合目前的高頻資料來看,生產面將延續回升態勢,工業增加值難以持續下行。

另一方面來看,過去一段時間針對於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行動正取得顯著成績,併成為中小企業利潤增長的重要支撐。

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715.5億元,同比下降12.1%;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6623.3億元,下降2.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585.0億元,下降4.0%;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915.0億元,增長5.3%。

1—10月份,小型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8%,與1—9月份大體持平。”朱虹在解讀資料時表示,不僅私營以及小型企業的利潤穩定增長,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降幅收窄0.2個百分點,已連續4個月呈降幅收窄態勢。

“隨著減稅降費和穩增長措施見效,未來企業經營狀況有望逐漸改善。”劉學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近幾年工業利潤資料受到同比基數的擾動較明顯,今年企業利潤累計持續負增長,給明年帶來一個低基數效應,預計明年工業利潤增速有望轉正。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20中國經濟將會何處走?樓市還會有小陽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