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19年11月中國央行的一系列降息操作成為了市場最大的亮點,市場普遍預期中國的降息週期確認啟動了。近兩週許多城市的房地產政策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鬆。那麼,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樓市2020年會迎來小陽春嗎?

隨著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靠近,矛盾博弈的訊號越來越密集,市場的聲音、年末的經濟金融資料無不在影響著決策層對經濟形勢的研判,對明年政策重心的部署,這是影響2020年經濟政策總基調的關鍵。

11月中國央行幾度出手降息,這個結果改變了市場的預期,但在豬肉漲價的現實之下,寬鬆之路會怎麼走?10月生豬價格同比飆漲了101.3%,帶動消費價格指數猛躥至3.8%的高位,離破4只有一步之遙,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進入11月後,雖然豬價出現了短期回撥,但是近一週又有了緩慢上漲的勢頭。

11月豬肉價格的回落可能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進口肉類數量激增,10月豬肉進口量比9月上漲了10%,替代品牛肉的進口量也同比上漲了63%。二是國內的供給開始觸底回升。年底前存欄有望止降回升,這是去年4月份以來首次止降回升,釋放了強烈的積極訊號。但仔豬出欄需要至少半年時間,母豬從補欄到增加供應則需要18個月的時間。所以未來供應形式依舊緊張,可能還要到明年下半年,而豬肉即將迎來春節傳統消費旺季,因此豬價似乎還未漲到頭。

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裡,新增了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的表述,對目前豬肉帶來的消費通脹也有所預警,要警惕通貨膨脹預期發散。也就是說一旦通脹外移到其他物品,即便豬肉價格降下來了,通脹也不會跟著消失。通脹的預期會改變消費者的行為,治理通脹會很麻煩。尤其在經濟下行期不可能打下總需求來防通脹,但不治理就會約束後面擴大總需求的政策。

但是央行做出降息的動作之後,實體還沒動,樓市的心動了。在過去兩週裡,在下跌通道中掙扎的樓市開始蠢蠢欲動。現在市場上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在融資渠道收緊的情況下,房地產的投資增速仍然比去年高,依舊是穩增長的壓艙石。如果再收緊調控,一旦房地產投資走到臨界點,就會影響投資增速。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只有房地產投資走到臨界點,經濟機制才能慢慢糾偏,掙錢的機會也才能回到製造業中。說到底在這場大國博弈中,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是世界工廠,而不是房地產。那未來房地產政策會走向何處呢?

過去十幾年裡,國人對放水一詞的記憶實在不太美好。上一次的內外風險互相碰撞,給經濟造成多重挑戰時,中國啟動了4萬億的財政刺激計劃,積極財政和寬鬆貨幣的政策組合帶來了超預期的放水效果。但用力過猛的調控,在隨後幾年也產生了不可低估的負面效果。投資過熱、土地財政、地方隱性債務、通脹高企、房價飆漲。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為了消化天量的房地產庫存,中國又來了一輪前所未有的全國性貨幣化棚改,導致房價從一二線到三四線輪動上漲。到今天中國經濟還在消化上一輪放水帶來的艱難效應。那麼,在這輪經濟下行週期裡,中國能把握好巨集觀調控的度嗎?

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出明確訊號,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在減稅降費之後,高層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去房地產化的決心。但是,政策堵得住錢,向房地產輸送的渠道卻無法完全左右,錢的流動,要讓社會資金自動投入到利潤越來越薄的實體經濟中,談何容易?

在穩增長的壓力面前,單靠貨幣政策發力,顯然還不夠,這才有了去年央行和財政部關於積極財政的大爭論,以及今年大規模發行的地方債。專項債為的就是基建。我們知道大搞基建對於拉動經濟增長、消化過剩產能、解決農民工就業有著奇效,但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和高科技製造業不同,基建投資專案技術含量低,操作簡單、易上手,但資本投入無法形成良性資產,那就意味著對國民存量財富的損耗。放眼全球,世界早已經不太平。貿易摩擦、地緣衝突、民粹浪潮,這些是彼此穿插、勾連、相互作用,影響著全球經濟的走勢。身處其中你我總會有一些茫然和無力,對普通人來說,這既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在這樣的時期,誰能守住自己的購買力,守住自己的競爭力,那就一定是未來的贏家。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人民幣現在國際地位有多高?流通的國家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