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大家好,我是鏈哥。
最新研究對比特幣挖礦與應對氣候變化不可調和的觀點提出了挑戰。11月20日,科學技術雜誌《新科學家》發表了一篇關於新發現的報告。
先前的研究過度依賴“地毯式”假設
《新科學家》指出,丹麥奧爾堡大學(Aalborg University)的蘇珊娜•科勒(Susanne Koêhler)和馬西莫•皮佐(Massimo Pizzol)在他們的研究中,批評了先前聲稱比特幣能耗可能高達每年6300萬噸二氧化碳的假設。
這樣的估計基於這樣一個假設,即發電產生的碳排放在中國各地是一致的——中國在全球比特幣開採中仍佔據著主要份額。
中國佔比特幣碳排放量的47%
然而,將中國的礦業版圖進行細分,以考慮地區差異,則呈現出一幅不同的圖景,導致比特幣在2018年的全球碳足跡估計大幅下降,為1729萬噸級二氧化碳。
這些差異反映在,依賴煤炭的內蒙古佔比特幣開採量的12.3%,相當於總排放量的25%。這與四川水電重災區的反向格局相抵消。
綠色能源
科勒指出,氣候活動人士應繼續關注比特幣行業——警告稱,每開採一枚新比特幣所消耗的電量正在上升——但他們應注意將其放在正確的角度:
“一方面,我們有這些危言聳聽的聲音說,我們不會僅僅因為比特幣就達成巴黎協議。但另一方面,比特幣界也有很多聲音說,大部分開採都是用綠色能源完成的,影響不大。”
研究人員還指出,在比特幣碳排放中,電力消耗佔絕大多數,而不是生產和處置挖礦裝置,後者只佔排放的1%。
今年6月,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比特幣開採的74.1%是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