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1月23日,第七屆城市創新發展論壇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召開,論壇以“長三角一體化:空間發展的挑戰與應對”為題,中規院上海分院在會上釋出《2019長三角城市創新力排行榜》。

《2019長三角城市創新力排行榜》綜合硬核與創新2大維度、10大指數、38個單項的城市監測資料,從創新力的視角出發,對41個長三角城市進行評價,力求更好地反映出每座城市的個性與潛力。

研究所採用的原始資料按來源可分為三類,一是各類年鑑、公報等政府公開資訊,二是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為代表的合作機構研究成果,三是風險投資、企業資訊等領域的商業化資料平臺。

41個長三角城市的創新力呈現怎樣的狀態?10大指數榜單(以下摘取Top30城市)全方位、立體化呈現,一起來看:

硬核創新

江蘇表現強勁,安徽殺出黑馬

硬核維度考察創新鏈各環節要素,綜合工程師、知識創新、產業創新、政府引導、高新區五大指數,側重衡量城市創新硬實力。 就硬核創新而言,上海一馬當先,江蘇整體表現不俗,佔據榜單的半壁江山;安徽殺出“黑馬”,合肥、蕪湖表現尤其亮眼;浙江則存在相對短板,除杭州、寧波外,其他城市均未上榜前十。

01

工程師指數

反映一個城市中核心研發人員的集聚程度。

人才資源在頭部城市高度集聚的特徵凸顯。 特別是在“高被引”科學家數量一項上,直轄市及省會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拉開的差距尤為顯著。 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合肥五城科創“先鋒部隊”扎堆,集中了長三角90%以上的頂尖人才。

2018年“高被引”科學家數量TOP5

蘇州自2002年起,為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規劃東西兩個高等教育區,並持續引進多所院校,得益於多年的“高校戰略”,成為唯一一所“突出重圍”進入前五的非省會城市。

工程師指數長三角城市排名情況

02

知識創新指數

體現以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為表徵的創新策源力。

這項指數中,合肥異軍突起,成為最大的黑馬城市,排名第二,僅次於上海。 依託三大國家實驗室、八項大科學裝置,合肥在量子資訊、人工智慧、核聚變能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

知識創新指數長三角城市排名情況

03

產業創新指數

衡量創新的產業轉化與經濟帶動效應。

截至2019年長三角地區創新型產業叢集試點單位

從產業創新表現來看,滬寧合走廊整體實力強勁,高新企業、科技型企業大量湧現,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與合肥共同構成了最活躍的產業創新高地。

產業創新指數長三角城市排名情況

04

政府引導指數

體現地方政府對創新的支援力度。

安徽城市在這一指數中實現逆襲、表現突出。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國家戰略的帶動下, 合肥、蕪湖佔據前兩位,財政科技撥款佔比超過7%,領跑長三角。

2017年科技財政撥款佔比TOP5

政府引導指數長三角城市排名情況

05

高新區指數

考察高新園區作為城市創新“培養皿”的發展成熟度。

高新區指數長三角城市排名情況

新銳創新

滬杭核心凸顯,浙江開始發力

新銳維度從成長潛力出發,綜合合夥人、創新熱錢、企業成長、新經濟、新空間五大指數,更加關注城市創新軟環境。

相比硬核創新,新銳創新格局確實大有不同。上海與杭州兩大核心城市地位穩固,浙江省開始發力,寧波、溫州、嘉興進入榜單前十,而江蘇表現相對乏力,安徽“黑馬”成色有所減弱。

06

合夥人指數

反映城市對創新創業“生力軍”的吸引力。

杭州、上海齊頭並進,成為長三角高校畢業生、青年創業者們的首選地。根據智聯招聘資料,2018年上海、杭州本地高校畢業生留存率高達70%、60%,分別位居長三角城市前兩位。

2018年高校畢業生留存率TOP4

2018年年輕人指數TOP4

合肥、南京近兩年大力實施“人才新政”、“寧聚計劃”等政策措施,積極參與“搶人大戰”,同樣表現出較好的青年人群吸引力。

合夥人指數長三角城市排名情況

07

創新熱錢指數

從金融資本視角看一個城市的創新支撐力。

創新熱錢指數長三角城市排名情況

08

企業成長指數

從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初創企業切入,觀察城市的創新孵育環境。

企業成長指數長三角城市排名情況

09

新經濟指數

聚焦健康服務、資訊產業、文化產業、高技術製造、高技術服務五大門類,衡量城市的新經濟競爭力。

新經濟指數長三角城市排名情況

10

新空間指數

從創新人群的體驗出發,衡量城市創新創業空間的溫度。

新空間指數長三角城市排名情況

結語:邁向創新聯盟

整合兩大維度,長三角創新格局浮出水面。

上海科技創新中心的龍頭作用顯著;第二層級的四個城市呈現出模式的差異,杭州引領新銳風尚,南京兩大維度均衡共進,蘇州、合肥硬核實力卓著;寧波、無錫、常州、蕪湖、南通等城市開始形成各自的長板優勢,在區域創新網路中的座標不斷清晰;其他城市需要努力,進一步挖掘自己的創新潛力。

在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國家戰略下,滬蘇浙皖41座城市正從平行競爭邁向創新聯盟。

我們期待城市間同頻共振,釋放各自能量,共奏創新時代最強音。

總策劃:孫娟

執行策劃:閆巖、陸容立

核心研究與成果出品:朱小卉、何倩倩、康彌、潘磊

資料分析與技術支援:蔣成鋼、朱碧瑤、廖航、胡雪峰、李鵬飛

特別感謝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沈從樂、車潔舲、毛怡玫對本研究做出的貢獻。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Mysteel:無縫管行情“波瀾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