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寫了一篇關於儲蓄率的文章,很多人讀者在問能不能寫寫槓桿率,正好,最近央行釋出了2018年的《金融穩定報告》。
和儲蓄率一樣,住戶部門的槓桿率也有很多統計渠道和口徑,結果當然也大不一樣,不能直接用來比較。我們就來看看央行自己釋出的2017年和2018年的報告。這裡,住戶部門槓桿率指的是:住戶部門貸款餘額/GDP。2017年的時候,這個資料是49%,而2018年的時候,這個資料是60.4%。從2008年左右的18%,提升到現在這個水平,我們用了10年時間,而歐美大概用了40年的時間。
住戶部門的貸款餘額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房貸,大約佔了53%左右,一個是消費貸,而且估計又很多消費貸實際上流入了房貸,這個是無法統計的,只是網上有公開報道過的案例。最後,還有一部分是經營性貸款,主要是個體戶。
我還是強調一點,債務槓桿率這個東西,每個國家承受力不一樣,有些國家不到150%的整體槓桿率就發生風險了,而日本高達300%還穩得一比,幾乎陷入停滯了。而央行對2017年的住戶部門槓桿資料做了一個圖來比較:
大家覺得我們應該和哪一個目標進行對比呢:是發達國家,還是平均水平,還是新興市場?
以前我寫債務槓桿率的時候,我說了,比起槓桿率的絕對水平,我更看重的是兩個指標,一個是槓桿提升的速度,一個是邊際槓桿水平。從上邊的資料,大家已經可以感受債務槓桿增長速度了。
而邊際槓桿水平就是新增的債務和GDP增量的比值。這個衡量的是債務產出比。作為一個投資者,對於債務實際我並不排斥,我自己投資中也會使用槓桿。但前提是債務要獲得相應的回報,如果你投入的債務,產生的回報越來越低,甚至是無法得到回報了,那麼這個遊戲肯定就持續不下去了。實際上,全球現在很多經濟體這個回報已經很低的了,但是各大央行又想了個新辦法,那就是債務本身不用還了,只要利息能夠還下去就行了。
在這份報告裡,央行還分析了住戶部門貸款對消費的擠出作用,這一點,符合大家的邏輯,在之前寫深圳和廣州的GDP變化的時候,也提到了這點。不過央行這回給出了定量分析:居民槓桿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消費增速就會降低0.3個百分點。這個資料已經控制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影響,就是二者之間單純的關係了,甚至可以說是因果關係。
目前,消費已經成了GDP的第一推動力量,對GDP的貢獻率達到了60%。可以這麼說,如果消費負增長了,那麼極大可能就會帶動GDP的負增長。因此,至少可以確定,這個住戶部門的槓桿率是不可能無限制提升的。如果還考慮到其他因素,比如企業部門的貸款,經濟增速的自然放緩,以及各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那麼這個槓桿增長的空間就更為有限了。
-
1 #
-
2 #
應該在80%吧,還有很多網貸和民間借貸呢?
-
3 #
資料不全,除銀行系統外,還有民間借貸、網路、高利貸、信用卡、信託等等。所以,槓桿水平應更高。
-
4 #
升一降三,很科學,消費不起來,經濟怎麼好…
-
5 #
哪個過時了,看這個新的
-
6 #
家庭債務進入世界領先水平
-
7 #
讓美帝國主義看看,嚇死他們也沒有這麼大魄力
-
8 #
乾的不錯,風險也隨之而來了。
-
9 #
不超過百分之百,不算資不抵債嘛
-
10 #
古人云,勸人蓋屋,對人不睦。
-
11 #
好事離崩又近了一步 剛需很快有房住了
哈哈,我們國家又創造一個世界第一。繼續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