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核心觀點:
通常少於50萬的媒體預算是基本上是打不透市場的,投了廣告還不如不投,但是如果是免費的上媒體做宣傳,那多多益善,今天高臻臻就分享如何免費撩媒體做宣傳。
如果在想在媒體上做宣傳,打廣告,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往往費用的非常高的,讓不少的中小創業者望而卻步,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通常少於50萬的媒體預算是基本上是打不透市場的,投了廣告還不如不投,基本上是浪費錢,因為覆蓋面不夠,覆蓋的時間不夠,甚至不少上百萬的廣告預算投放都是打水漂的,所以,我的一般原則是要麼把所有的廣告預算都一次性花出去打透市場,要麼就沒有預算,零成本的讓媒體幫你做宣傳。其實,通過一些方法,是有辦法的,我今天就來分享分享這些實用的小技巧。
為了不空談,只說人話,我還是用案例來說話,我2013年開始做老枝花滷,直到現在幾乎也沒花過一分錢的媒體投放費用,卻獲得了上百次的全國各種媒體的宣傳報道,其中還包括4次央視的報道,其中一次還是4分鐘的CCTV2《新聞30分》的專訪,那我最早的時候是怎麼吸引媒體記者來關注,來報道我的商業專案的呢?
如果想上媒體、做宣傳,一般有兩個路徑,一個是正規的找媒體的廣告部,一個是找媒體的記者。找正規的媒體廣告部就是正規的投放廣告,媒體公司考核他們員工的指標就是用業績說話,而且很多大型媒體的廣告部都是外包給第三方公司在做的,所以要靠他們讓你免費上媒體是很難的,而且如果你的廣告素材不是太好,媒介方也不會管你,因為他們就是賣廣告面積的賣地邏輯,反正這個廣告位置賣給你了,你想放什麼是你的事情,轉化好不好也跟我沒關係,所以如果自身團隊沒有良好的營銷基因,直接買廣告位上廣告是非常浪費錢的。第二個路徑就是找媒體記者,這也是我很推薦的一種方式,因為媒體公司考核他們的kpi是內容的品質和數量,所以他們更看重內容,所以如果你有好的內容,比如有社會影響力的內容,那他們會非常熱心、負責的創作出好的新聞素材,而且還免費,你最多按照行規給點車馬費,比如400元、600元,朋友也交了,廣告也打了,稿子還幫你寫好了,非常划算的互惠互利。[插播廣告:關注微信:naoxibao01,回覆“日記”可查閱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營銷日記》]
再更早的2006年,我在做當時成都本地最大的BBS社群成都吃喝玩樂網,就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多媒體記者每天都蹲守在BBS上尋找新聞源,如果遇到什麼對福斯有影響力的有趣的事件,會立馬報道上媒體,所以那個時候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新聞事件的爆發來自於天涯、貓撲這樣社群,這都是這幫記者辛苦蹲點的結果,所以他們是內容偏好者,而不是廣告費導向者,那你就要先創造出一些有趣的事情來吸引他們,為了迎合媒體記者的口味,我當時做了不少的活動,比如五一長假,老枝花滷賣“堵車套餐”,反正都堵車,邊堵邊吃了再說,這個套餐裡除了常規的可以啃的滷味,還有吐骨頭的垃圾袋,甚至還有車載的尿不溼等等一系列負責吃喝拉撒的配件。再比如聖誕節漲價活動,一般的商家都降價,但是我們漲價,目的是漲價部分給山裡的孩子買一個月以後的春節禮物,在過洋節的同時不忘春節等等具備一定時效性和社會影響力的活動來吸引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最開始的時候我其實一位記者朋友都不認識,光閉門造車的做有趣的事件性活動是不行的,必須要主動出擊,當時我的做法是到微博上去主動撩媒體記者,微博上是有媒體標籤可以搜尋的,我當時搜尋的主要是本地的媒體的美食欄目的記者,但是並不給他直接發私信,而根據他發的微博進行回覆先套近乎,比如一位美女美食記者,發了一篇自己送給自己一件衣服當生日禮物的微博,我當時第一時間會在下面回覆:“哇,親姐姐好漂亮”,然後記者回復說:“謝謝”,這時我又繼續說:“我們老闆說他特別喜歡你的面相,想必八字有緣,想免費送親姐姐一套我們的產品,祝親姐姐生日快樂,如果可以的話,可以私信告訴我你的快遞座標”,就這樣,用心的一對一的先通過尬聊的方式給記者們送產品,但是產品裡不光是產品,還有新聞通稿一樣的品牌創始人故事等等,並且引導記者加這位有著很多“牛逼”故事的老闆的微信,其實就是不要臉的自編自導自演的讓記者加我的微信,哈哈。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廣交媒體記者朋友,讓他們了解你,了解你的品牌,當他們媒體有相關的定向報道任務時候,這個任務又和你的故事、品牌匹配的時候,他們會第一時間想到把你當採訪物件。[第二次插播廣告:關注微信:naoxibao01,回覆“日記”可查閱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營銷日記》]
當記者們來採訪你的時候,一定要儘量請他們吃飯,和他們交朋友,而且還不忘了跟他們說:“你們記者圈子裡朋友多,如果需要讓我再跑龍套的話,記得推薦我喲”,就這樣,一個記者推薦一個記者,很快就可以免費的在當地上的媒體上被報道,無論是電視、報紙還是廣告,只要不給錢都去露臉,我就這樣花了半年時間,成功交了上百個記者朋友,也是這樣的做法成功了上了央視4次,甚至到最後,最酷的是我發朋友圈說我們準備要做什麼什麼樣的活動,就會有記者朋友主動過來報道你,經過這一大圈在媒體記者圈的折騰,品牌的初期勢能就有了,後面的路就好走了,在這裡,我真心的感謝這幫媒體的朋友,謝謝你們啦。
對了,我當時還配合主攻記者陣地還自己開發了一套記者會員系統,只要憑記者證或者媒體公司的名片就可以成為記者會員,然後到老枝花滷的實體店消費就可以享受非常低的特殊折扣,當然我也不是打完折就完了的,只要遇到是記者會員,那每一份產品裡我會夾著一份類似內部報紙一樣的東西,上面寫著:給親愛的媒體朋友彙報一下我們近期又幹了一些什麼什麼事情,如果需要我們老闆跑龍套,隨叫隨到。事後證明,當時我的做法是正確的,直到現在,我最喜歡結交的朋友都是做媒體或者是做網際網路的朋友,不僅僅是他們上手握著媒體資源,更重要的是他們是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的意見領袖,起著網際網路時代最重要的連線的關鍵節點的作用,經常隔三差五告訴一些新鮮的商業資訊。
案例:和媒體一起來做鬼屋專案
好了,說完了上面老枝花滷的案例,我再來說說另外一個撬動媒體的案例。腦細胞社群裡有一位同學準備做一個鬼屋的專案,他在微信群裡問我怎麼才可以做到短時間內滿城皆知。我當時乍一聽,感覺不是太看好,因為裝修成本太高,最關鍵每隔一段時間又要重新裝修,復購率也是打問號的,而且如果店鋪在景區或者是遊樂區,也沒有必要滿城皆知,坐著等遊客就好。但是他後來跟我說,他是快閃店,只開放30天,我一聽,立馬覺得鬼屋如果做快閃店,那絕對是一個好專案,果不其然,他告訴我在北京有一家和他們一樣的專案,16天銷售出了3萬張門票,每張門票80元,也就是16天流水240萬,而硬成本支出不到10萬,500平的裝修費用5萬,道具和人力費用2萬,這個賬是算得過來的,而且是非常漂亮的流水。
高臻臻和腦細胞社群裡同學聊這個鬼屋專案
如果要短時間做到滿城皆知這個專案,我給他的建議是和本地最大的傳統媒體合作,按照常規的慣性思路是媒體那邊賣了多少門票,給媒體返多少佣金,把媒體當業務員來用,但是我給他的建議並不是這樣,而是把這個活動拱手相讓,讓媒體方來牽頭,相當於媒體方變成主辦方,而他們變成協辦方,最後按照比例來在總盤子裡分紅,相當於從常規思路的和媒體算小帳變成了和媒體合作算大帳,這個算小帳和算大帳的不同的合作方式會讓專案盈利的結果天壤之別,為什麼呢?
雖然現在網際網路媒體發展很迅猛,傳統媒體越來越不行了,但是畢竟瘦死的騾子比馬大,他們有太多的媒體資源的沉澱,其中包括大量的本地自媒體的資源。如果算小帳,那麼媒體就只會在可量化的媒介上幫你曝光,而如果算大賬,特別是高層的領導首肯了的話,那媒體的支援力度會完全不一樣。會在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各種宣傳渠道來進行各種花式的專案曝光,比如要求記者每人都發一條朋友圈來宣傳鬼屋,這種是不可量化的,但是轉化率卻非常高,如果合作方式是算小帳,媒體是不會用這種資源的。而且現在的不少的傳統媒體因為體制原因,經營本身就很成問題,很多都是在鉅虧,他們不一定關注利潤,但是他們更關注流水,更關注賬能從他們媒體公司過,有流水,就有政績,所以和他們合作未必就會把利潤的大頭讓給媒體,只是可能會有一定時間的賬期。如果腦細胞社群的這位同學能夠和當地媒體談成合作,我還是很相信這個專案可以在不預支一分錢廣告費的情況下,短時間火爆全城的。
高臻臻說這是一本當年啟蒙他營銷思維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