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杜均不曾料到,監管大棒那麼快就揮向了交易所。

半個月前,杜均還在新加坡區塊鏈週上信誓旦旦地說道:“交易所這個賽道永遠不會飽和……只要有新的優質的數字資產,大的交易所不敢上,都會給其他交易所機會。”

千算萬算,唯一低估了“政策監管風險”。

11月11日,杜均投資的“得意之作”BiKi交易所被證券時報、財經網等多家官媒點名“割韭菜”,引發資產擠兌。

同一天,杜均投資的另一家資金盤交易所“牛頓”也釋出公告,宣佈“軟跑路”,次日引發維權,並遭非小號下架。

11月15日,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辦和央行上海總部聯合印發《關於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排摸整治的通知》後,深圳、北京等多地監管紛紛“亮劍”,對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摸底排查。

根據某區塊鏈媒體此前報道,杜均染指的交易所至少在100家以上。在監管“圍剿”之下,越來越多杜均染指的交易所也正牽連其中,杜均的“交易所帝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牛頓交易所“軟跑路”)

染指上百家交易所?杜均的財富遊戲

出身於火幣的杜均,在盤活交易所生意方面稱得上“天賦異稟”。

近日,一位行業知情人士向某區塊媒體爆料,杜均染指了起碼近100家以上交易所,其旗下孵化交易所的公司ChainUp才是幕後真正的超級收割機。

一般而言,如果企業自己開發一套交易所繫統,至少需要2—3個月以上的開發週期,不僅如此,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等進行開發與運營。

“在ChainUp上開個交易所極其簡單,註冊、填資料、交錢,流水線一般生產交易所。”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一週就可以開一個交易所,使用ChainUp系統的交易所需要花費100—200萬元,可以按年交,也可以按月分期付款。

而根據ChainUp公開資料,目前其已服務了全球超180家交易所。按此推算,ChainUp光開發交易所繫統就賺了將近兩三個億。

(杜均投資的部分交易所)

“如果企業錢不夠,還可以用股權來換,但這樣交易所只能賺小頭,大頭都被ChainUp拿走了。”另一位業界人士稱,這種模式特別適合既沒有技術也缺錢的交易所投機者。

但另一方面,這種交易所的程式碼、錢包和系統控制權實質上都控制在ChainUp手中,面臨的風險和安全隱患極大。

根據格時財經此前報道,包括CoinTiger(幣虎)、Biki、GOKO(悟空)、BBKX、牛頓等多家交易所都採用了ChainUp系統,並且網站互動頁面都相差無幾。

而杜均也頻頻在其朋友圈為ChainUp“吆喝“,“使用chainup系統的交易所,被投資的成功率會提升50%,甚至還可以提供運營思路+市場團隊+技術服務+資金。”

監管大棒落下 杜均的交易所生意還能持續多久?

然而,在多地監管“圍剿”之下,幣圈不少資金盤被立案調查,而為之推波助瀾的交易所也難逃干係。

而根據近期區塊鏈行業傳出的一份未經證實也未被證偽的“幣圈邊控名單”,杜均和ChainUpCEO鍾庚發都赫然在列。

目前已有多個交易所被調查,如果該邊控名單實錘,那麼ChainUp也或將面臨被調查的風險。

實際上,自11月22日,北京警方破獲BISS非法數字貨幣交易所詐騙案的訊息傳出後,國內交易所已如驚弓之鳥。不少資金盤交易所相繼跑路,大量二三線交易所紛紛宣佈“不再為中國使用者提供服務”,撇清與國內投資者的關係。

而數量龐大的杜均所染指的交易所更是首當其衝。

在這一波幣圈逃亡潮中,目前尚無法獲悉有多少交易所已經倒閉或選擇跑路,但對於杜均染指交易所來說,一旦ChainUp受到監管調查,那麼與之相關的上百個交易所或難逃跑崩塌的風險。

事實上,對於這些缺乏技術開發能力,又只能靠資金盤或傳銷幣獲取流量的短線投機型交易所來說,跑路可能是它們的唯一選擇。只不過,此次的政策監管加速了其跑路倒閉的程序。

因為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交易所早已飽和。某幣圈的大V曾在微博說,現在的幣圈“80%的交易所,10%媒體,6%專案方、3%社群,1%韭菜”。

而所謂“交易所這個賽道永遠不會飽和”,只不過是杜均忽悠這些投機型交易所購買鐮刀的故事。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阿里影業淨虧損3.9億元 核心業務網際網路宣發增幅僅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