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者 | 咖哩

最近,消費金融不斷成為關注焦點。

爭奪牌照大戰硝煙四起,阿里、京東等巨頭都在積極佈局。最近的雙十一大戰,消費金融的捲入,更是被比喻為注入了一劑“壯陽藥”。

消費金融市場有多香?雷軍也坐不住了。

01

持牌消金“雙響炮”

時隔十四個月,消費金融牌照再度開閘,一下就是“雙響炮”。

11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籌建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批覆》(批覆時間:11月21日),同意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市籌建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而11月26日,重慶銀保監局官網也釋出了《關於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參股設立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公司的批覆》(批覆時間:11月21日),同意該行參股設立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公司,投資金額4.5億元,持股比例30%。

雖然目前小米集團及其他股東持股比例仍是未知數。但根據批覆推算,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公司的初始註冊資本為15億元。

若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公司順利獲批開業,將成為重慶地區繼馬上消費金融之後的第二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小米也將成為繼百度、阿里之後,又一家成功拿下消金牌照的網際網路巨頭。

小米金融CTO劉黎曾對外披露,其業務板塊包括消費信貸、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保險、網際網路理財和虛擬銀行等,涵蓋了目前主流網際網路巨頭的金融佈局領域。

小米集團2019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顯示,其網際網路服務收入為53億元,環比增長15.9%。其中,金融科技業務收入達到10億元,同比增長91.2%。

小米集團表示,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貸款業務的快速增長。由此可見,對於小米集團來說,拿下消金牌照是很重要的金融板塊佈局。

02

消金牌照“真香”

2009年7月,銀監會(現銀保監會)首發消費金融公司試點辦法,4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成立。行業監管在邊行邊試中不斷完善,2015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範圍才面向全國開放。

隨後,“鼓勵民間和網際網路資本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加大對消費領域金融支援”、“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推動專業化消費金融組織發展”等政策相繼出臺。

消費金融的發展不僅符合“普惠金融”的理念,也肩負著推動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的責任。現在,在政策護航下,已形成銀行持牌系、非銀持牌系、涉及消費金融業務相關的金融機構在內的行業格局。

消費金融是個萬億藍海。央行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消費金融行業貸款餘額為11.1萬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釋出的《2019 年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報告》則指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仍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預計表內消費金融佔總信貸規模有可能突破 25%以上。

隨著中國巨集觀政策持續刺激消費,居民消費信貸需求不斷擴大,監管機構對消費金融公司主要發起人資質逐漸放寬,消金牌照受到金融機構和各行業龍頭的偏愛。

此外,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正處於強監管階段,消金牌照將成為互金機構合規參與金融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較來說,持牌消金機構設立難度小於一般“正規軍”,10倍槓桿率的限制遠小於網路小貸,再加上資金來源豐富、成本較低,還不受異地展業限制,自然備受互金企業熱捧。

截至目前,獲得批覆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共有29家,其中23家已開業。此外,還有多家擬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在排隊等待審批。

從持牌消金的增資情況來看,2018年至今,有13家持牌消費金融企業完成增資,總額度超過110億元。其中,招聯消費金融和中原消費金融共進行了2次增資。這意味著,股東有較強的能力和願意去支撐持牌消金機構未來業務的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持牌消金也通過金融機構借款、銀團貸款、同業拆借、發行ABS等渠道進行融資,從而降低自身槓桿率,確保符合監管要求。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消費金融行業馬太效應不斷加劇,持牌消金機構要想發展好業務,還是要在資產端下大功夫,緊緊抓住場景和風控兩個把手。

只有在合規的前提下挖掘新場景,做好風險把控,才能在消費金融大混戰中,發揮牌照優勢,搶佔市場先機。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茅臺暴跌!消費稅影響到底有多大?日本剛剛經歷慘淡的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