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聖誕節去逛街,十幾年前曾經的人頭攢動、熙來攘往的場景不再出現。現在大家都喜歡窩在家裡網購,與手機相伴。曾經紅紅火火的實體店鋪,如今集體淪落,百業凋零,街道冷冷清清。

實體商鋪的凋敝,當然不排除自身經營不善的原因,但凋零的主要原因應該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房價高企,二是電商的衝擊。

舉個例子,我們小區裡面原來有一個安徽人賣包子,起早貪黑,辛辛苦苦,一年到頭的掙的錢大部分交了房租,也就是幫房東掙錢了。房東為什麼不願意降低租金呢?因為他要資本回報率。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實體商鋪經營困難,很多是被房租壓垮了。

房價的上漲,全面抬高了實體店鋪的經營成本,利潤被房租吃掉了,房價上漲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推手,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受其影響。

如果說房價高企是區域性、臨時性的,那麼“電商”對“店商”的衝擊就是全域性性、長遠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

2003年開始,我國電商開始崛起。非典肆虐的那年,淘寶剛剛成立,第二年劉強東創立了京東。

不過,淘寶和京東都不是最早做電商的。此前與eBay戰略合作的易趣網才是一個巨無霸,當時已經在網上賣手機,然而易趣網可謂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沒能等到電商的春天來臨,最終成為淘寶手下敗將。

網際網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電商就是明顯的例證。之前購物只能選擇實體店鋪,百貨大樓,隨著電商的橫空出世,人們無疑多了一個選擇。電商起步的時候,是作為實體商店的一個補充。

但是人們逐漸發現了電商的諸多優點,首先是不受空間地域的限制,天南海北的物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使購物者大開眼界;其次價格透明,在實體商店購物的人都非常清楚,既要貨比三家也要懂得砍價,電商的出現大大縮短了“逛”商店的時間,效率更高,價格一目瞭然,以往頗費口舌砍價的過程變得簡單快捷。

2011年以後,淘寶大放異彩,成為阿里巴巴毫無爭議的核心業務。2012年以後,羽翼已豐的京東向當時的線下零售巨頭蘇寧和國美挑戰,傳統的銷售渠道和模式搖搖欲墜,線上線下的價格差迫使傳統的店商巨頭們轉型。

電商在購物便利、快捷、倉儲成本、價格透明等方面的優勢最終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出行方式,顯著降低了購物成本,節約了購物時間。電商逐步把實體商店逼到牆角,大量店面倒閉,即使尚未倒閉的也在苦苦支撐。

然而,電商在方便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和風險。所有的電商企業成立之初都是依靠燒錢,大打價格戰,以補貼消費者,均以讓利於消費者的形象出現。

時過境遷,當初的中小企業隨著業績增長,規模越來越大,崛起的電商巨頭們掌握了相當的話語權和產品的定價權,製造企業的利潤被侵蝕,商戶的租金成本在上升,利潤被攤薄。大量線上購物增加了物流運輸壓力,尤其節假日期間的集中購物,對交通安全構成威脅。

尤為重要的是,近幾年電商的崛起速度太快,實體商店千萬人的飯碗受到影響,對社會穩定造成的衝擊不容小覷。幾乎壟斷市場的電商巨頭們,為經營業績和利潤,最終會傷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高購物成本。

顯然,這樣的格局對當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是極其不利的。2020年註定不平凡的一年,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和持續,人們外出購物的機會更加減少,電商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從未像今年這般突出,經過這些年野蠻生長,電商與消費者以及社會的矛盾也愈加明顯。

監管層對這一切顯然關注已久,於是我們看到從2020年11月份開始,政府主管部門頻頻出手。

先是11月3日,螞蟻集團暫緩上市讓我們都知道螞蟻集團在透過“高風險手段”、百倍的槓桿,利用證券化的方式將30億變成了3000億;螞蟻作為事實上的金融服務企業,卻打著高科技的旗號準備上市,企圖誤導市場和監管部門。

12月11日,國家提出了“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國家監管在巨頭反壟斷方面開出了“第一槍”。12月14日,阿里巴巴投資、豐巢網路等被企業因未依法申報違法,從而被行政處罰。

12月22日,監管層提出了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應該遵守的“九不得”,不得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大資料“殺熟”等行為。

電商遭遇政府部門監管,一方面是屬於成長的煩惱,另一方面也確實到了整治各種亂象的時候。無論是實體商鋪和還是電商,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任何違背服務於消費者初心、觸犯法律的行為均會遭到市場和法律的懲罰。

展望未來,電商和實體店,線上和線下不會是你死我活的競爭,而應該是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的關係。

實體商店在許多方面仍具有相當的優點,比如:貼近社群,方便社群內的生活;購物者有機會面對面與商家交流溝通,更有人情味和生活氣息;年齡稍長者不熟悉電商軟體使用;消費者對產品的顏色、外觀、現場體驗感的要求越來越挑剔,需要消費者親自耳聞目睹等等。

線上線下如何緊密銜接,充分各自優勢互利合作是今後發展的方向。實體商店永遠不會消失,但實體商鋪想要恢復昨日的輝煌,恐怕也很難做到,畢竟社會的進步使越來越多人適應了電商的購物模式。實體商店依然大有可為,如何挖掘消費者的需求,貼近市場,是今後從業者關注的重點。

1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21年中東各領域發展趨勢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