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相信未來——2020世界區塊鏈大會•武漢”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大會由巴位元主辦,並得到了武漢市政府、江漢區政府、武漢市經信局、中國信通院等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援。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階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受邀出席,並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洞察本質:區塊鏈時代的金融人》。
胡捷從金融人的角度談了他對區塊鏈的看法。他指出,一個金融體系的核心要素有兩點:第一,要有一套可信的帳本,第二,要有一個穩定的貨幣。穩定的意思是,相對於世界上的貨物和服務,它的交換比例相對比較穩定,俗稱通脹率穩定。
如果在這麼大尺度的一個金融系統去衡量比特幣,它是不成功的。因為比特幣雖然提供了非常好的可信帳本,但是沒有提供一個穩定的貨幣,所以比特幣作為貨幣是失敗的,畢竟它不穩定。但比特幣的價值是什麼?目前來看,它是業內佔據頭部地位的第一個示範性專案,它的唯一性讓它成為了一個限量版的數字文物,有了炒作的價值。比特幣之所以能夠置換成一般經濟體當中的法幣,是因為它是一個文物,有文物價值。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因為這個論壇主題是人才,所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金融人怎麼看區塊鏈的。如果大家將來有興趣應用區塊鏈到金融領域,成為一個區塊鏈+金融的兩棲人才,我覺得這個分享可能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區塊鏈時代金融人,看看我們是怎麼看的。
有很多問題可以展開,但我們今天只講三個問題,如果你致力於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把這三個問題了解清楚了,就有一個很好的基礎。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金融?很多人已經涉足了金融,但是他不太瞭解,或者瞭解非常片面。第二個問題,什麼是區塊鏈?我不是從技術角度講,而是講我們金融人怎麼看區塊鏈。第三個問題,區塊鏈與金融的結合點在什麼地方?
一
什麼是金融?
金融是圍繞著貨幣的一個行業。問世間錢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貨幣是非常神秘的一個東西。我今天要告訴大家,金融體系是圍繞貨幣的生產與交換建立的一個體系。貨幣是可以生產的,當然也是可以交換的。在這個生產和交換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很多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貨幣的生產與調控是央行在乾的事情,當然有其它的外圍機構配合,像商行。譬如貨幣的流動與配置,就是我們說的投融資,有形形色色的金融機構在促成和參與。每一筆投融資的交易,都需要分析貨幣的風險與回報。
金融體系我跟大家快速過一下。金融的核心本質就是投融資,行內人把一個簡單的事情包裝成一個很高大上的說法叫投融資,其實就是以錢換錢的交易。金融人乾的就是以錢換錢的交易。這當中有兩個參與交換的物件,一個叫投資人,一個叫融資人,投資人就是先給錢後收錢,融資人就是先收錢後給錢,這就是投融資。金融就是圍繞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建了一個體系。
投融資業務最原始、直接的做法就是投資人和融資人直接交換金錢。直接做的建制叫金融市場,譬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衍生品市場。圍繞直接投融資,有一幫閒的人打雜,譬如證券經紀公司、投資銀行、信託公司、投資顧問公司、P2P平臺等等,這些人的角色類似房產中介,撮合租客房東,他們被稱為金融中介。
第二種投融資方式就是透過媒介,實際就是兩個直接投融資的串聯。一個金融媒介把投資人的錢拿來,再找到融資人放出去。這種角色被稱為融媒,是不同於金融中介的另一種建制。典型的有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財務公司、基金公司、小額信貸公司、典當行等等。
金融是以錢換錢的交易。那麼,這個錢最開始從哪裡來?——央行憑空印的。貨幣歷史很複雜,以前是靠天吃飯,現在都是央行憑空印。怎麼憑空印,是一個大學問,我們就不展開講了。印出來之後發出去,經過一些放大,怎麼放大的我們也沒有時間去講。簡言之,就是央行憑空印的。
印了之後大家就開始在這玩。玩的時候大家注意一下,貨幣的物理形態有很多演進,以前常見的是紙質或金屬載體。但今天,在中國95%的貨幣形態已經變成了帳本上的數字。說數字貨幣的時候大家注意,即使我們沒有區塊鏈這件事情,我們的貨幣形態95%也都是數字的。用數字貨幣這個詞用來特指“DCEP”這種狹義的貨幣形態是不嚴謹的。但是沒有辦法,約定俗成,雖然我們貨幣絕大部分的形式都是數字形態,但現在人們提到數字貨幣,仍然通常特指DCEP。
數字形態的貨幣,它的流轉體現為帳本上的數字的變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個帳本體系來記錄這些數字。這個帳本體系是一組帳本、一個集合,構成了我們的支付體系。換句話說,所謂支付體系就是一個帳本的集合。
以上這些就構成了金融體系,第一個問題回答完畢。
二
什麼是區塊鏈?
我今天從金融角度談談區塊鏈。
我們從比特幣談起,一個金融體系的核心要素,第一,要有一個可信的帳本,第二,要有一個穩定的貨幣。穩定的意思是,相對於世界上的貨物和服務,它的交換比例是相對比較穩定的,俗稱通脹率穩定。這兩個要求構成了金融體系的核心要素。
將比特幣放在這麼大尺度的一個金融系統去衡量,它是不成功的。比特幣雖然提供了非常好的可信帳本,但是沒有提供一個穩定的貨幣,所以比特幣作為貨幣是失敗的,畢竟它不穩定。但是比特幣的價值是什麼?目前看它是唯一一個在業內佔有頭部地位的示範性專案,所以說比特幣成為了一個限量版的數字文物,有了炒作的價值。比特幣之所以能夠置換成我們一般經濟體中的法幣,是因為它是一個文物,被炒家追捧,所以它有價值。但是真正我們最關注的比特幣的貢獻不在於此,而在於它貢獻的演算法型帳本。
什麼是演算法型帳本?有三大特點,第一個是共識記賬,第二個是權益通證,第三個是智慧合約。
第一個是共識記賬
什麼是共識記賬?傳統的記賬就是一個人記。怎麼做到可信呢?這個記賬人可信就可以了。比如說你的錢放在招行,今天顯示有100萬,明天去看就只有10萬,怎麼辦?你只能去抱怨,如果對方聽還好,不聽怎麼辦,實際上沒有辦法,因為這個帳本是他管的。這種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你還接受他是什麼原因?歷史證明,他商譽上還是可靠的。總之這就是我們傳統的記賬方式。
現在有一種新型的記賬方式:帳本多人一起記,因為沒有一個人信得過。這種情況下最直接的挑戰是,多人記出來的賬是不一致的,這是非常自然的問題。我的一個好朋友,名字叫中本聰,有一天跟我喝酒之後想了一個辦法,讓多人一起記的時候,賬本是一致,至少統計意義上是一致的,解決了共識問題。
他解決的辦法是一條路徑,別人也可以用別的方法來做。但是他第一次成功構建了實用的演算法型賬本,不依賴單個的記賬人,依賴演算法邏輯來保障其可信度,至少在統計意義上保證它是可信的。我們後來注意到,共識記賬會觸發革命,因為金融的基礎設施就是帳本,基礎設施發生變化,那麼整個業態都可能發生變化。
第二個是權益通證
網際網路第一代是傳遞資訊,載體是文字圖片。現在如果用網際網路傳遞錢,需要有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叫通證,把持有者擁有的權益寫在通證上,能從A轉移到B,它的權益所賦予的價值也就隨之轉移了。能夠做到這一點,在我們金融人看來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它構成了一個帳本的基礎邏輯。
通證跟傳統的載體有什麼差別呢?最大的差別就是天然地、深度地數字化,具體來說它可以加密、協議化、智慧化,這些對於將它用於交易或者交換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助力。就是說,當你表達一種權益的時候,用通證去承載,它具有天然的可交易性。網上發一個股權,如果不考慮其它政策限制,第二天就可以進行交易。它的技術特徵極大地便利了交易。注意,通證其實是一張白紙。很多人有錯誤的理念,認為通證本身有價值,通證沒有價值,只是一張白紙。它承載什麼就是什麼,承載債權就是債券,承載的是博士資格就是一個博士畢業證。
第三個是智慧合約。
把人與人之間經濟上的約定,用程式碼表達出來,配合剛才前面兩個特點,一個共識記賬的帳本,一個承載權益的通證,這種可程式設計性就可以做很多事情。金融工程所需要表達的邏輯,如果用程式碼實現,就有了一個全新的表達方式。
這就是區塊鏈的在我們金融人看來,它是什麼。
順便講一下區塊鏈的一般應用大概有哪幾類。
任何一個商業模式都涉及權益分配、權益表達、權益流轉。我們可以用智慧合約實現利益分配,用加密通證表達權益,用共識記賬記錄通證流轉。
適合通證商業模式的應用有幾類:第一個是確權存證類,第二個是權益交換類,第三個是多體協作類。譬如協作類,有時候並沒有一個可靠的、單一的人去管理協作涉及的帳本,這時候大家一起共同管理這個帳本,依據帳本上表達的資訊完成協作,就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
區塊鏈與金融結合點在哪裡?
區塊鏈在我們金融人看來是一個資訊科技選項,其實還有很多其它資訊科技我們也可以用。金融業是資訊密集型行業、3I型行業(Information Intensive Indeed),而今天的資訊科技是3A級的水平(Anytime, Anywhere, Anyway),3A+3I遇到一起有很多創新,因而演進也就不斷產生。
金融體系由於科技的衝擊在重構過程當中,當然金融邏輯不變。我們看到的情況是,資訊科技對金融業的衝擊大致有四個方面:首先是客戶的觸達、獲取以及服務方面;第二是資訊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方面;第三是流程便捷性、高效率和智慧化方面;最後一個,就是我們發現金融業的賬本可以有一個替代品,即演算法型賬本,這種替代有非常大的意義,這是第四方面。
這個賬本的衝擊到來後,金融業有哪些可以去想象的地方?有三個方面值得注意:證券的發行與交易、資金的募集、貨幣的發行。這三個方面今天沒有機會展開,但是你們看這幾個字就知道,過去三、五年當中,很多區塊鏈的應用都是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的。當然還有很多其它應用,我們就不展開了。這三個領域在金融裡面應該都是皇冠級的應用。要注意的事情是,它有監管相配套而來。監管有監管的邏輯,監管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人類用鮮血和眼淚換來的。
監管有哪幾個方面的問題要考慮?一個是要消除資訊不對稱,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二是要保護非專業投資人,三是要保護非專業融資人,四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什麼是系統性金融風險?大家第一反映是大規模的金融風險,這個不是它的本質,它的本質是“壞的金融機構會牽連好的金融機構”,常常表現為一帶一大片,規模也比較大,但是本質是壞的影響好的。實際上按照經濟的邏輯,任何壞的公司,哪怕是金融機構,也應該自動出局,不應該去救。但是如果出現“壞的機構影響好的機構”,導致大規模的風險,也就是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是必須要救助的,因此業界的人對於監管不能去規避。當然,只是監管的邏輯要前後一致,不能對創新的做法過分苛嚴,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需要具備監管的知識,有效跟監管者對話。
大家看我給出的PP中間有一條線,左邊是我們現在已經看到的區塊鏈在金融方面的應用(雖然我沒有列全),右邊我留一大塊的空間。實際上左邊所做的一切事情,似乎都有理由嘗試把右邊的賬本換掉,換成演算法型賬本,在右邊重做一遍,可不可以?過去的汽車都是有人駕駛,來一個無人駕駛能不能重新做一遍?一個金融交易,有很多事情需要人介入。譬如做市商,坐在那裡,你要買股票他就賣給你,你要賣他就買下來。在新的世界裡,可不可以把這個人去掉。有一些人在嘗試做類似的事,也就是構建一個無人駕駛的金融世界。
這個無人駕駛的世界,我們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DeFi,它的意思是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回到左邊就是CeFi(Centralized Finance)。本質問題就是無人駕駛的金融我們能不能做好。目前,金融人看右邊的嘗試非常幼稚,但我認為還充滿了希望,需要非常密切地關注這個領域的發展。
大家注意到剛才右邊那個世界我是用反字型寫的,就是現實的映象,像是兩個平行宇宙。這兩個宇宙中間可以有一個蟲洞,譬如穩定幣,把兩個虛擬世界連線起來。這是一個複雜有趣的話題,不展開細說了。
講完了這一堆,三個問題就回答完了今天的分享就結束了。最後跟大家做一個總結吧。大家如果對區塊鏈和金融都感興趣,把握兩點:第一,要把握金融的本質,第二,熟悉科技的應用,這裡有三層邏輯——大邏輯,首先要理解金融本質,不理解金融本質去做一定會出錯;中邏輯,你要知道科技怎麼影響金融;小邏輯,是一些具體的應用技能,譬如你懂加密演算法,懂程式設計。